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遇到挑戰,拖延症都是怎麼產生的?

遇到挑戰,拖延症都是怎麼產生的?

促使一個人一直拖延做某事的,一定是有其原因的,分析了身邊大部分人的案例,以及自己的某些經歷,發現以下的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導致拖延的產生:

對任務沒有系統的規劃和布局;

堅持做到最好,強烈的完美主義精神;

本身的能力離完美完成任務還有距離;

限定最後完成的時間,逼迫自己完成;

內心有抵抗和焦慮,狀態不好影響效果;

遇到難題自己扛,很少求助外界;

沒有死磕的決心,對自己還不夠嚴厲;

沒有創造一個能夠進入到工作、學習狀態的環境;

對自己有太多的評價,不滿意,無成就感;

從最大的角度來考慮就是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意義

目標和挑戰,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定的,所以執行起來要有很強的自制能力,一旦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就會限入到自責的深淵中去,這樣反而更加不利於良好心態的建立和任務的高效完成。

遇到事情,人們都會傾向於分析原因,比如大部分都追求完美,都有拖延症,因為在我們從小成長和經歷的過程中,總會每每聽到這樣的話語:要麼不做,要麼做到最好。當有這樣一個信念在腦海中的時候,大部分做不到最好的人就選擇不做了,這樣其實往往失去了很多的進步和鍛煉機會。

如果從目的論這個角度出發,取決於暫時不做可以獲得什麼樣的好處,比如說可以逃避深度的思考,要克服自己煩燥的情緒,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有難度的事情,相比於這些讓人不舒服的事情,寧願還是活在舒適區里,忍受不快樂,畢竟挑戰一件有難度的事情,是需要勇氣,需要能力,需要克服自己的惰性的,所以才會說,人的改變是艱難的,人的成長是痛苦的吧。

如果再從成長性思維和僵固型的思維來看拖延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可以聯想到,為什麼拖延呢?因為想獲得一個完美的結果,所以具備僵固型思維的人,大部分是重結果,以結果導向來評定自己的價值,結果不好,就代表自己沒價值,從而打消自己的積極性。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會這麼看:沒關係,沒有什麼事情是完全可以一步做到完美的,只要這一次比上一次有進步就好了,離卓越越來越近就好了,這種重過程,把自己的能力定義為暫時達不到,但相信自己將來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的思維才叫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挑戰自己,戰勝困難和拖延。

不論是從哪個維度去看拖延這個問題,最終我們還是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可控性,才不會那麼焦慮緊張,才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有成就,離自己的目的越來越近,所以,面對拖延,我有這麼幾個小建議:

心態上:

不追求完美,而是追求卓越,追求每次比上一次都更好一點。

不焦慮,不急躁,做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5分鐘。

不批判,不評價自己,不與別人比較,與上一次的自己比較。

既然決定了,那就算艱難,也要想盡辦法達成,不愧於自己的內心。

規划上:

確定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和效果,合理規劃每個階斷要完成的任務。

評估自己的能力和任務的匹配程度,明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要花的時間和需付出的精力;

行動上:

想到馬上就行動,不管好與不好,不要拖延,先做起來。

真的想不通的時候可以尋求朋友的幫助,不要死撐。

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讓自己可以進入到狀態之中。

其它:

不找借口。

尋找自己努力的意義。

願大家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越走越順暢~

許諾 2018.08.12 星期天 雨 深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幸福吧 的精彩文章:

TAG:積極幸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