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業績節節敗退 港資服飾品牌正在被邊緣化?

業績節節敗退 港資服飾品牌正在被邊緣化?

作者:中國服裝網-瑾書

日前,香港奢侈品購物聖地海港城公布數據顯示,上半年零售銷售額為186億港元,同比增長36.1%,遠超過上半年香港零售業13.4%的增幅,佔香港零售市場的7.5%。據公布數據顯示,香港零售業5月服裝業銷貨價值增幅則為6.7%,環比放緩較為明顯。

即便香港零售業繼續雙位數大漲,但卻沒有眷顧到港資休閑服飾品牌。曾被並稱時尚服裝三巨頭的堡獅龍、班尼路、佐丹奴無一不面對著業績下滑困境,而真維斯運營商旭日企業則要剝離服裝產業......香港零售業持續在增長,眾多品牌在歡呼,但它們並不包括堡獅龍、班尼路、真維斯等在內。曾經風光無限的港資休閑服飾品牌如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落。

曾是「潮流」、「品位」代名詞的班尼路正遭遇著江河日下,離主流商圈越走越遠。據德永佳集團公布財報中顯示,班尼路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收入逐年下滑,2016財年約為45.97億港元,2017財年約為40.51億港元,2018財年約為39.95億港元,而在2011年-2015年6年間,班尼路關閉了3000家店,深陷連續虧損與轉型失利的困境。而在2016年被德永佳集團出售,交易金額為2,5億元。

此外,堡獅龍也遭遇了發展困境,在7月19日發布盈警,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錄得2,600萬-3,200萬港元凈虧損。其實堡獅龍近四年來年度利潤連續下滑,其中2014至2017年分別錄得1.27億港元、1.15億港元、2500萬港元、488.6萬港元。如今,在主要商圈更甚一線城市也難見堡獅龍的蹤影。

國際快時尚品牌的湧入、消費升級、電商品牌崛起等無一不造成港資休閑品牌業績下滑、關店的因素,而班尼路、堡獅龍只通過關店、打折模式來收穫消費者的方法不再奏效,從而導致了業績虧損狀態日益嚴重。

在消費模式升級的市場中,即使在內地市場佔據一定地位的Esprit也難逃厄運。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財政年度中,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稱經營虧損預期約為22.5億港元;在截至12月31日的上半財年內銷售額同比下滑3.4%至80.39億港元,凈虧損達9.54億港元。

佐丹奴、真維斯、I.T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市場的打擊,在香港零售業上遭受節節敗退境遇。I.T的香港門店銷售持續走低;佐丹奴門店大幅減少、副牌EULA停止經營;真維斯2017年全年銷售下降、大幅裁員,種種跡象都在展示著港資休閑服飾品牌的集體沒落。

這些曾經在香港甚至服裝業佔據一席之地的品牌,如今遭遇著業績持續下滑、關店等情況,為何?香港高額租金增加了成本輸出、可選擇市場多促使遊客流失、電商興起衝擊實體零售、內地品牌逐步興起增多等造成了以大陸遊客為主要支撐的香港零售業節節敗退,進而影響了服裝業的市場前景。

另外,消費升級、需求提升,而對於去庫存策略上,為班尼路、佐丹奴、堡獅龍為代表的品牌們以打折、降價為主要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最終導致了品牌老化、銷售不佳,這是導致業績持續下滑的癥結所在。

香港對於時尚品牌的吸引力正逐步減弱,以ZARA、優衣庫、H&M為代表的快時尚搶佔國內市場,茵曼、韓都衣舍等淘品牌興起,消費者的需求升級,多重因素打擊下港資傳統服飾品牌想重拾品牌業務,必須另闢蹊徑尋求差異化發展,否則也只能走進「死胡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邦動力網 的精彩文章:

王源任FILA代言人 表明年輕消費者市場嘗試

TAG:億邦動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