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怦然心動

生命,怦然心動

這個季節的昆明,印象最深的是那涼爽風中夾雜著的絲絲桂花香的熟悉味道,一雙烏黑髮亮帶著笑意的大眼睛和燦爛的微笑。

大約八九歲的一個小男孩,騎著自行車在路上歡快地穿梭。「小朋友,雲南大學怎麼走啊?」準備去雲南大學看看,走到路口不知道方向了。

他一隻腳落地,身體並未離開自行車,「向右直行就看到大門了」他似笑非笑嘴角上揚和那雙澄澈透亮的眼睛立刻吸引住了我。說罷,又將腳往前一登,騎著自行車遠去了。我忍不住又回頭望望,滿心歡喜地對陳老師說:「這個小孩兒真是特別可愛。」「長得有點像越南孩子」,他很淡定地贊同。

我很喜歡小孩子,尤其是那種長得萌萌的。在這一路中,還有一個小寶貝,讓我印象也很深,還不到三歲的他,卻有著五六歲孩子的辭彙量,一路上特別招大家的喜愛,思其原因,是孩子有一位懂得教育的媽媽。

這位媽媽和孩子在一起吃飯,交流時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她會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旅途上有意思的事來豐富孩子的辭彙。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辭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辭彙直接相關。

父母在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里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的位置坐在他們母女倆的後面,令我驚訝的是,有時候我將班級微信群里的朗讀音頻打開時,我會聽到他也跟著音頻不時模仿裡面的語音,有時說得含糊不清,孩子媽媽會幫助孩子糾正一些詞語。

兩三歲的孩子總是會有一些哭鬧,但孩子媽媽和孩子總是以朋友的方式對話,不管什麼事都跟他溝通和交流。

孩子儘管幼小,但是他們很多道理都是懂的,關鍵在於家長用什麼樣的方式和姿態去跟他們交流。家長用命令或者埋怨的口氣去與孩子交流,孩子回應的不是哭鬧就是糾纏;家長用哀求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任性;家長用溫和的態度去說話,孩子給予的反應就是體貼。

這位媽媽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友善,這樣,父母和孩子的心就會緊緊地走在一起。心近了,父母說的話,孩子都願意聽。

一次吃飯時,我坐到他們母女身邊,孩子媽媽連忙將孩子的鞋子往她那邊挪了挪,並提醒我注意一下裙子別被孩子的鞋踢髒了。那一刻我不禁思索: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像這位母親那樣,身體力行地把善良、尊重教給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人一生中最大的財富源自於他的教養,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在於能夠處處為他人考慮,無時不刻把尊重和體諒放在心中。善良是一種選擇,這位母親把這種最美的選擇帶給了孩子。讓他成為一個因教養而美麗的人。

在媽媽的影響下,孩子也學會了體諒,在我的印象中,兩三歲的孩子被媽媽喂著吃飯很正常,因為他們老是愛邊玩邊吃,可這位孩子在媽媽餵了自己幾口後,為了不耽誤媽媽吃飯,一直不顧媽媽的反對非要用筷子自己吃。看著他不熟練地操作著筷子認真吃飯的樣子,我也忍不住一邊對他露出寵溺的微笑一邊給他夾菜。

閑適的午後陽光從車窗外灑下,我微眯著雙眼盡情地沐浴著,略帶倦意。突然感到耳邊有些動靜,像是翅膀撲騰的聲音,我睜開眼,心中一絲觸動。「蝴蝶!」小男孩驚訝地嚷到,「黃色的蝴蝶!」他雙手緊緊地趴在窗戶上,歪著小腦袋,一雙烏黑透亮又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看著蝴蝶,眼裡閃著光芒。蝴蝶在窗戶上死命地撲騰著,拚命地在原地打轉,頭不停地撞擊著玻璃,卻怎麼也飛不出去,它似乎已經筋疲力竭,無助地拍打著受傷的翅膀。小男孩用那雙胖乎乎的小手去觸摸這隻受傷的蝴蝶,像是在告訴它:「別怕,小蝴蝶,我保護你!」突然,一陣帶著絲絲花香的涼風撲面而來,蝴蝶微微煽動翅膀,從窗戶飛出去了。孩子對著媽媽燦爛地笑了,像是在感謝媽媽幫自己將窗戶打開。「小蝴蝶也是有生命的,你尊重了它。」男孩媽媽一把摟住孩子,在他耳邊輕聲說道。

泰戈爾說過一句話:「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如果我們的行為不能把自己對外界的尊重傳達出來的話,我們又如何讓孩子意識到這種尊重是必須擁有的?

對還很小的孩子來說,即使他們還不能完全判斷他們的行為對「別的生命」可能造成的影響,我們可以引導他們,讓他們從對方的角度,感知到別的生命的存在和需要。只有這樣,他們長大以後,才能跳出「只有我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的想法,從更加客觀,理性的角度去判斷應該怎樣行動。

只有了解別人的需要也是需要,才會漸漸建立對自己和他人的責任感,從而成為這個社會的一員

這位母親,充當了從孩子出生以來幫助他了解和感受世界的手把手的嚮導,同時也是孩子效仿的行為模式的榜樣。

旅途中的這一幕,一直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又似曾相識,我不禁想到咱們班孩子假期日誌里記錄的種一粒種子、期待它發芽、等待它開花、盼望它結果的過程。那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尊重。那是他們「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

小男孩和媽媽的一幕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每一顰每一笑都映射著父母的教養。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要想有好的孩子,必須先做好的父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文如面 的精彩文章:

TAG:聽文如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