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0年,看石油工業如何書寫輝煌新篇章……

40年,看石油工業如何書寫輝煌新篇章……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錢興坤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 吳謀遠

改革開放4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石油工業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了從封閉向全面開放,從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戰略轉變,建立了符合中國特色的石油工業管理體制、市場運行機制。石油工業的規模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初步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石油石化企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成就一

油氣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建成

基本確立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定價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

1

成品油定價機制不斷完善,價格調整頻率明顯提高,市場敏感性顯著增強。

2

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經歷了管理環節、決定機制、價格結構等一系列改革。價格管理環節從管出廠價格到管門站價格,決定機制從成本加成到與替代能源掛鉤,從調整價格水平轉向管理價格結構,實行對終端的分類管理。

3

現代企業制度已經建立,打破傳統生產要素分配方式,人、財、物的市場化配置機制形成。

2017年11月1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製為有限責任公司;

2017年12月15日,中石油集團完成公司制改革,由全民所有制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

中石化也一直加快公司制改革,旗下的多家單位陸續完成了公司制改制工作。

通過公司制改制,央企將逐步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制度和治理結構,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以及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央企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獨立市場主體,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日趨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逐漸提高。

成就二

探索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

具有中國特色的石油工業管理體制

改革開放40年,石油工業管理體制發生根本變化,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破除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障礙,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石油工業管理體制。

1988年

石油部撤銷之前,政企一體;行業總公司時期,相關政府職能劃歸宏觀經濟管理部門,行業總公司具有獨立生產經營地位,仍承擔部分政府職能,政企未完全分開。

1998年

政企分開石油工業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重大轉變,企業的市場經濟主體地位得以確立。

2003年

國資委成立,政府專註於制定和執行宏觀調控政策,培育市場體系,監督市場運行,建立責權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運營體系; 企業依法經營,對出資者承擔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發揮在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規模效益,增強競爭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7年

出台《深化油氣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為建立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石油工業管理體制指明了方向。

成就三

石油工業的對外開放實現了中國企業全面參與國際油氣資源的配置

1

是實施「引進來」戰略,從海上到陸上,從下游到全產業鏈,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

197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決策: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積極、穩妥地探索利用外國資金與技術,加快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規划了我國石油工業對外合作的路線圖。1982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條例》及相關法規。1983年,同9個國家27家石油公司簽訂了18個石油合同,開啟了我國石油資源對外合作的先河。1985年,南方11個省區先行開放。1993年,陸上石油對外合作條例頒布,對外開放的省區擴展到北方10省區。

目前取得的成就。

陸上:累計與12個國家和地區的59家石油公司簽訂對外合作合同69個。

海上:累計與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78家國際石油公司簽訂200餘個對外合作石油合同。

意義:是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窗口;是突出發展油氣主營業務的有效補充;是發展國內自營業務的有益借鑒;是培養國際化隊伍和鍛煉隊伍的平台。

2

是加快推進「走出去」戰略,中國企業在國際油氣行業的參與度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海外五大油氣合作區、四大戰略通道基本建成,全球戰略布局逐步完善。截至2017年底,中國石油企業在全球近60個國家,管理和運作著超過200個油氣合作項目;海外年權益油氣產量接近1.9億噸,成為全球國家石油公司中「走出去」的領導者,原油進口量超過4億噸,成為全球原油貿易的重要參與者和最大進口商。

3

是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和骨幹力量。「走出去」時間最早:在「一帶一路」地區投資合作已超過20年。

合作規模最大:在「一帶一路」區域內建成三大油氣合作區、四大油氣戰略通道、2.5億噸當量產能、3000萬噸煉能的全產業鏈合作格局,累計投資超2000億美元。成為「一帶一路」「走出去」規模最大的產業,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奠定了重要基礎。有較強的優勢:發展形成了複雜油氣田勘探開發、高鋼級管材與複雜地表管道建設、煉化技術裝備「三大優勢」。推動五通作用突出:一直將「五通」作為實踐指南和核心內容,發揮引領和骨幹作用。

成就四

石油工業規模實力實現了跨越式提升

石油產量較快增長

1979至2017年,原油產量年均增長2%以上,遠高於同期全球原油產量0.8%的平均增速。2017年原油產量比1979年增長81%,躍升為全球第五大產油國。

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

1979至2017年,天然氣產量年均增長6%以上,為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2倍。2017年天然氣產量比1979年增長超過八倍。

煉油能力不斷提升,

裝置規模大幅提升

新建了一大批煉油裝置,建成了14個千萬噸級大型煉油基地。2017年原油加工能力比1979年增長780%。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煉油國。中石油、中石化煉廠平均規模從300萬噸/年提高到552萬噸/年。

石化工業快速發展

乙烯產量由1979年的43萬噸猛增到2017年的1737萬噸,增長了39倍,農用化肥產量由864萬噸增加到5787萬噸,增長570%,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產量分別達到3074萬噸、222萬噸和2132萬噸,分別增長44.3、20.7和150.6倍,成為化工品生產大國。

管道建設突飛猛進,

管網體系基本形成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僅有少數幾條油氣管道,總里程只有幾千公里。截至2017 年底,全國已建成原油管道2.38 萬公里,成品油管道2.60 萬公里,石油管道總里程達到4.98 萬公里。截至2017 年底,中國天然氣長輸管道總里程近7.4 萬公里。初步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海外的油氣管網。

跨國經營取得重大突破

到2017年底,三大石油公司海外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石油剩餘可采儲量14億噸、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4300億立方米。2017年海外油氣權益產量1.9億噸。海外原油加工能力達到3000萬噸/年,海外工程技術服務合同額達到52億美元。

成就五

油氣技術進步取得新成效,

石油工業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

常規油氣技術不斷改善,技術成本不斷降低。

頁岩氣技術獲重要突破,我國非常規勘探開發技術體系初步形成。我國已掌握了頁岩氣地球物理、鑽完井、壓裂改造等技術,具備了3500米以淺(部分地區已達4000米)水平井鑽井及分段壓裂能力,初步形成了適合中國地質條件的頁岩氣勘探開發技術體系。水平井鑽井周期從最開始的150天減少到60天左右,最短46天,水平井單井成本從1億元下降到5000萬左右。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石油裝備製造體系,大部分裝備產品實現了國產化。12000米特深井鑽機、大口徑高鋼級油氣輸送管、海洋981和982鑽井平台、百萬噸級海上浮式生產儲油系統等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千萬噸級煉油裝置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百萬噸級乙烯裝置設備國產化率也已達到85%以上。

2000年以來,中國石油工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等活動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場價值和技術創新的產品、技術、工藝等,在促進新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做出突出貢獻,並創造顯著的經濟效益,其中有4項技術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018年,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申報的《凹陷區礫岩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項目唯一提名。

2000-2017年,以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為代表的中國石油行業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和國家發明獎233項,我國石油工業的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

成就六

初步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石油石化企業

近十年來,以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為代表的中國石油企業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在《財富》雜誌全球500強和美國《石油情報周刊》的排名中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穩居國際大石油公司的排名前列。

公司市值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根據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排行榜,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市值為2045億美元,與五大國際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BP、殼牌、雪佛龍、道達爾)相比,僅低於埃克森美孚(3432億美元)。

成就七

踐行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

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

是石油石化行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截至2017 年末,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9307家,累計主營業務收入13.7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利潤總額8462.0 億元,同比增長51.9%,分別佔全國規模工業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的11.8%和1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6 萬億元,佔全國工業投資總額的8.8%;資產總計13.03萬億元,增加5.4%,佔全國規模工業總資產的11.6%。在保持和創造就業方面,三大石油公司2017年直接創造就業崗位229萬,相當BAT的15倍。在稅收貢獻方面,以中石油中石化為例,年上繳稅金超過7000億,佔了全國財政總收入的7%。

2

是推進綠色高效清潔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推動能源供給側變革,優化能源結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天然氣產量不斷增長,特別是在2000年以後,天然氣的大力開發,為我國提供了優質清潔的能源品種,並逐漸成為主力能源,累計減少標煤消費22億噸,為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重要貢獻。過去10年間天然氣供應量增長一倍多,在國家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比重提高3.6個百分點。

推動能源供給側變革。自1999年至今,我國先後完成了從無鉛汽柴油到國Ⅴ的車用汽柴油質量升級。短短12年就完成了從國二到國五共四代的油品升級。

積極推進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嚴守生態環境保護紅線,深度參與國際低碳合作。在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中石油落實國家新能源戰略,積極開展地熱能、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2017年與印尼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合作開發地熱。中石化探索和試點太陽能工業應用,2017年開展3個分散式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優化發展生物質能,生物航煤商業化應用取得新進展。

加入OGCI探索行業碳減排。中國石油深度參與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開展油氣行業低碳發展路線圖研究。

3

是保障民生供應和應急響應(國有石油企業)。

「特殊時期和時段」保障市場供應:在「三夏」、「三秋」等農業生產高峰期,在北方供暖高峰期、災害天氣、國家重大事件中,全力保障市場供應。在奧運會、世博會、十九大等國家大型活動期間,保障市場安全平穩供應。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災難發生後,石油石化企業千里傳愛心、萬里送油來,及時撐起了災區人民的生命通道。他們採用各種措施保證災區油品供應,積極投入搶險救援與醫療護理,在與死神的搏鬥中爭奪著寶貴的時間。

關注民生,落實國家減貧計劃。探索扶貧制度化建設,利用產業優勢,開展精準扶貧。

成就八

形成了新時期石油精神

以「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為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內在支撐。40年來,幾代石油人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保持艱苦奮鬥的創業本色,攻堅克難,銳意進取。

在海外,石油精神成為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的獨特競爭力,在中東、非洲等安全風險高、環境異常艱苦的地方,石油精神鼓舞著新時期的石油人不畏艱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展望未來,中國石油工業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秉承石油精神,繼續按照能源行業「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改革總體要求,深化油氣體制改革,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進一步擴大開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繼續深化國有石油公司產權制度、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加快建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性能源企業,推進石油工業再續輝煌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加油 。

作者:錢興坤 吳謀遠

編輯:王萍

校對:李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電力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推動電力工業科學健康發展和電力行業文化建設!中國電力美術協會在京揭牌
新機制、新技術、新途徑!2018電力發展規劃論壇在京召開

TAG:中國電力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