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與泗水千古奇緣――「楊柳」軼事引發新說楊廣是非功過
隋煬帝與泗水千古奇緣
?
?
「楊柳」軼事引發新說楊廣是非功過
?
?
「
提到中國歷史上的昏君,大家一定會想到隋煬帝楊廣,我們小時候經常聽的評書、看的畫冊《隋唐演義》更是歷歷在目。其中刻畫的隋煬帝楊廣昏庸無道、弒父殺兄淫嫂、終日尋歡作樂,大興土木、連年征戰、苛捐雜稅、民不聊生,最後逼得十八路反王起義,最終亡國。一次趁周末回老家楊柳,偶遇當地著名鄉賢,我們彼此很熟悉就直奔家鄉歷史話題。交談中得知家鄉「楊柳」竟然和隋煬帝楊廣還頗有淵源,回來後就整理了有關隋煬帝的歷史資料。站在自己的角度談談個人對這位「千古一帝」的看法,並為各位讀者分享塵封許久的家鄉軼事。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和專家學者還有很大差距,難免會有錯誤和不當之處,僅代表個人觀點,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煬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
開皇元年(581年)封晉王 ,後率軍南下消滅南陳,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被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 ,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唐朝謚煬皇帝,隋恭帝楊侗謚世祖明皇帝 ,夏王竇建德謚閔皇帝,2013年11月隋煬帝陵寢在揚州市西湖鎮曹庄一開發商工地施工時被發現,其中一座墓誌寫有「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樣。經專家論證一致認為這裡就是楊廣和蕭後的最後埋葬地。隋煬帝墓葬的發現還有令人感到驚奇和巧合的是,大家都知道當年楊廣能當上皇帝,是擠掉了他的哥哥原太子楊勇,即位後逼迫楊勇自盡。可以說太子楊勇哪怕到了陰間也不會放過這個陰險毒辣的弟弟。而這次楊廣墓能夠被發現,不再讓他在地下安然沉睡,是因為地產商施工,而這位房地產商老闆的名字也叫楊勇。難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真可謂「君子報仇,1400年不晚。」前世舊怨終須嘗,千年一恨至今釋,無論是因緣巧合還是因果報應,反正都是奇事一件、怪事一樁吧!隋煬帝生前死後全是奇聞,孤妄言之,孤妄聽之,我亦無他,唯增一笑耳。筆者整理了楊廣的三大歷史功績,任諸君評說。
一、南下滅陳,完成國家統一
公元589年,20歲的楊廣被封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當初長江把中國南北分開了已有兩百多年,在此期間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南北一直處於對峙狀態。南北朝十六國時期的前秦王苻堅是亂世中雄起的一代英傑,他戰功赫赫,在各民族蜂起的戰亂中完成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的第一次統一,史稱「戰神皇帝」。公元383年,戰神皇帝苻堅決定發動淝水之戰,意想突破長江,南下攻晉,統一全國。苻堅大軍自稱百萬大軍揮鞭斷流長江天塹,卻被東晉八萬軍隊以一當十擊垮,一戰而失天下,留下了千古恥辱。可楊廣卻完成了這一項艱巨的任務,滅掉陳國,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大一統、和平、強盛的時代。
二、開鑿大運河,溝通南北
公元604年,楊廣即位第一年就修陽渠故道、汴渠故道為通濟渠,同年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公元608年,又徵發河北民工百萬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為永濟渠,公元610年疏浚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為江南河。至此,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基本完成。楊廣開鑿大運河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他先後開鑿疏浚了由黃河進入汴水,再由汴水進入淮河的通濟渠;還有從淮河進入長江的邗溝;從京口(現江蘇鎮江)到達會稽(現浙江紹興)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達黃河,向北到達涿郡(現北京)的永濟渠。這些渠南北連通,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運河。大運河北起涿郡南到浙江餘杭,南北蜿蜒長達五千多里。
隋朝大運河以會稽、洛陽、涿郡為三點,江南河、邗溝、通濟渠、永濟渠四段,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連接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之際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加強,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唐代文學家皮日休組詩作品《汴河懷古二首》曰:「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這首詩立意新奇,議論精闢,不失為唐代懷古詩中的佳品。他從歷史角度對楊廣的是非功過進行了評價,更讓我們從詩中追憶起隋朝大運河的繁華景象。
說起大運河和楊廣,不得不提我的家鄉「楊柳」。小孩沒娘說來話長,這位歷史上頗具爭議的皇帝竟然和泗水楊柳也有著一段千古奇緣。我的家鄉是濟寧市泗水縣楊柳鎮,現鎮政府駐地村為楊柳村,原名「五柳庄」。相傳孔子及其弟子經常來此講學,在村東南栽下五棵垂柳已避烈日和炎暑。四方學子均投奔此處拜師求學,常聚五棵大柳樹下聽詩書學禮儀。為潛心修學不返故土,和當地百姓和睦相居,時代相襲漸成村落,此村故名「五柳庄」。據隋煬帝與楊柳古代傳奇小說《開河記》記述:楊廣登基後開挖大運河疏通南北漕運,受隋煬帝器重的書法家、文學家、官至光祿大夫、內史侍郎的虞世基建議沿運河兩岸從北到南全部栽植垂柳,隋煬帝認為這個條陳很好。遂頒布聖旨在新開挖的運河兩岸栽植柳樹,號召各地百姓貢獻柳樹。五柳庄村民響應號召,移植五棵柳樹中個頭最大、造型最俊秀的兩棵到濟寧運河碼頭,隋煬帝念泗水百姓忠心體國,親自栽植澆水填土,御書賜柳樹為國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天下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五柳庄」感念皇恩亦改名為「楊柳庄」,從此再未易名。
三、開創科舉制度,在中國文學和詩歌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唐音前奏」和「唐人先路」之美譽。
楊廣創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度,他開設進士科,以考試詩賦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這標誌著科舉制度的產生,削弱了世家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這種「任人唯賢」的改革,為選拔下層優秀知識分子提供了途徑,對後世中國影響深遠。
筆者認為楊廣和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蕭衍、唐太宗李世民這幾位皇帝一樣,同屬於在政治、軍事、文學、詩詞等領域,均都能達到當時一流水平,同時配得上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之名的全才、天才,而不是如清朝乾隆皇帝那樣,留下幾萬首文白不通的帝王詩,還能勉強被大臣們恭維冠以「詩人」之名。
作為文學家和詩人,楊廣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佔有十分重要地位,在隋朝文壇上處於領軍地位,是研究中國文學史繞不過去的人物。所謂「起六朝敝,風骨凝然一洗頹風;新聲競作,為後世戲曲之萌芽;律體大進,又有以導唐人之先路」是對楊廣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最恰當的評價。《隋書.經籍志》著錄《煬帝集》55卷,《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實為閎麗壯闊的唐音前奏,在整個中國文學歷史長河中佔有重要地位,足可與曹操曹丕曹植這」三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相媲美。歷代名家對楊廣在詩文領域的成就亦評價甚高,並不以其身死國滅、背負惡名而淹沒。《飲馬長城窟行》「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一篇,雄邁高遠,千古流傳。我們也看到正是這種骨子裡的文人浪漫清高,要了楊廣的命,葬送了煌煌大隋盛世。
以上筆者總結了楊廣的這三大功績都算的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至於隋唐演義里講的他那些所謂罪行,他的表侄子唐太宗李世民也多半做了,可是他卻有著「千古一帝」的美譽,而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難道歷史真的是以成敗論英雄嗎?隋煬帝這個謚號是李唐朝人對他的貶稱,是詆毀他的,真正的謚號應該是隋明帝。他真正廟號謚號是隋世祖明皇帝,可簡稱隋世祖或隋明帝。而隋朝並沒有二世而亡,是隋恭帝三世而亡。好多人以為隋朝只有兩個皇帝,其實如果把所有皇帝算上有7個,被歷史承認的有三個。隋朝皇帝在未退位前還是隋朝,就像漢獻帝退位前仍是大漢,所以二世而亡的說法是錯的。「明」意光明,字中含有日月,寓意與日月同輝。這是最配楊廣的稱謂,可惜現今都稱呼他為隋煬帝,這李淵也太狠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一代聖君背負千年罵名。
楊廣其實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在隋朝的時候國富力強,其實唐朝的繁盛也有隋朝的一份功勞啊,在唐開國二十年後,隋朝留下來的東西還沒用完。所謂的貞觀之治,如果不是因為國庫殷實,他們會做到嗎?在楊廣做揚州總管的時候他依靠自己的才華拉攏了一大批的江南士人,為南北的文化交流、交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隋朝的統一也得到了江南士大夫的支持,消除了南北的界限。至於開鑿大運河,當時的文化經濟的中心已經南移,大運河的開鑿是用於南北的經濟物資的運輸,如果它沒有用的話,後來元朝為什麼要進一步開鑿呢?有人說楊廣開鑿大運河是為了到江南看美女,這更是可笑之極,當朝皇帝富有四海,只要他想得到的,一聲令下就有人去辦,何必勞民傷財大費周章呢?常言道「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唐朝是李淵篡位得來的,而所謂的歷史也是勝利者寫的。作為勝利者他當然不可能去宣揚亡國之君隋煬帝的功績,絕對會把隋煬帝的負面影響給擴大化。在加上民間傳說、演義等口口相傳,三人成虎,最終把隋煬帝楊廣刻劃成現在大眾心目中暴君形象。
魯迅曾經說過:一個朝代存在的時間長了,那這個朝代必然就聖賢輩出,因為寫史的都是本朝的史官,都是歌功頌德、流芳萬世。而一個朝代如果存在的時間短,那麼大抵就沒有一個好人了,他被推翻後歷史是讓勝利者寫的,而新的朝代史官怎麼會有好話呢?像司馬遷這樣實事求是寫歷史的人畢竟是不多的。隋朝第二代皇帝楊廣雖然文武雙全、軍政全能、堪為曠世奇才,留下千秋功業,卻遺臭萬年?我們的文學泰斗魯迅道出了個中緣由。時間是一面鏡子,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人民是最終的評判者。
」
筆者欣然做絕句一首,感念家鄉「楊柳」萬世流芳。
《楊柳》
聖賢植柳在家鄉,蔭庇後人好納涼。
煬帝若非頒御令,今生或許不稱楊。
——張兆慶
[張兆慶]
作者簡介:
泗水楊柳人,熱衷於楹聯、古詩詞的研究和創作,多次在全國、省內外比賽中獲獎,部分作品篆刻懸掛在省內外著名旅遊景點。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閑暇之餘,鍾情於家鄉的一草一木和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用這傳統的特殊符號「詩詞」創作出瞬間的精彩和美麗。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宛轉悠揚,在抑揚頓挫里蕩氣迴腸,讓人忘憂,使人開顏。讓你走進畫里,如夢如幻、如痴如醉…
TAG:泉鄉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