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宿管阿姨湯杏芬:10年心愿10年路,6年寫下6部小說,寫作是一種發泄,彷彿把苦水全倒出來了

宿管阿姨湯杏芬:10年心愿10年路,6年寫下6部小說,寫作是一種發泄,彷彿把苦水全倒出來了

7月10日18:54左右,一條另類新聞上了熱搜。

短暫的時間裡,「宿管阿姨寫出6部小說」的話題在一堆娛樂新聞中不斷升溫。

相關視頻的評論區內,有人不禁慨嘆「作為一個大學生寫的字還沒有宿管阿姨多」,有人憤憤不平「為什麼我一個農民寫十多部小說也沒上熱搜」,有人更是大膽揣測「如果是言情小說的話,那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每天宿舍門口的一些小情侶」。

人們詫異,一個職業寫手都沒法每天1.5萬字,一個宿管阿姨竟寫起來「停不下來」,半夜有靈感還會爬起來碼字。

一些年輕人熬夜閱讀的,竟有可能是宿管阿姨的大作。

但沒幾個人記住這位宿管阿姨的名字,就連視頻的字幕,都把她名字中的「芬」寫成了「芳」。

這條標註著她錯誤名字的視頻,就這樣被一遍一遍地播放了累計155萬次。

從7月5日起,就有媒體致電湯杏芬。上了熱搜之後的幾天,各大媒體的電話紛至沓來。

8月1日,湯杏芬在杭州餘杭區家中接受晨報記者採訪。

「文學掃地僧」、「藏在大學宿舍樓里的女作家」......一陣喧囂過後,湯杏芬又過上了不被圍觀的平靜日子。

其實,她想多說一些自己的寫作。她說:

寫作是心對心的解讀,有很多東西嘴巴是說不出來的,但卻可以通過文字把它傾訴出來。

寫作像湯杏芬平素生命中的一個豁口。

一部小說寫畢「彷彿把苦水全倒出來了」,一個畫面似乎值得人久久凝視,奮力博取。

好的東西記錄下來,壞的東西就虛擬到小說中去。網路寫作的10年間,她將身邊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樣本,多多少少地集納到自己的文字中去。

8月的第一天,湯杏芬說:

網紅不網紅的,也就那樣吧。我的作品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遠遠高於網紅的價值。

但是,她不得不承認,除了要報道她的媒體人,很少有人真正關注她的作品。


浙江省網路作協常務副主席夏烈獲悉湯杏芬的故事後如是評價:

文學和人生一樣都在等待奇蹟。一個宿管阿姨寫現實生活,還掌握了良好的小說敘事技巧,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可以鼓舞人們相信生活。

聽到夏烈的評價,並收到加入網路作協的消息時,湯杏芬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大哭一場。她告訴記者:

從2008年開博客到進入作協,我走了10年。10年的心愿,10年的路。我好像沒有非要把這個事情做成什麼樣子,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1969年,出生於杭州餘杭百丈鎮百丈村的湯杏芬,讀小學時就包攬了學校所有的作文最佳獎項。語文成績頂呱呱,數學成績差到家。更不幸的是,父親身患心臟病,唯母親挑起內外大梁。作為三姐妹中的老大,迫於家境,她小學讀完就拿起了鐮刀鋤頭。

2008年,她開通博客寫些散文、隨筆,從2012年開始創作長篇至今的這6年里,湯杏芬陸陸續續寫了6部小說。

從19樓論壇到煙雨紅塵小說網再回到19樓,由於不喜歡煙雨紅塵的文風,她忍無可忍斷然離開。現實題材和都市小說成了她的主陣地。網路文學寫得好了是一種精神食糧,也能讓讀者放鬆,「至於小白文,真的不屑一顧。《甄嬛傳》、《盜墓筆記》寫得都很好,但小白文都太快餐了,不適合我們這個年紀。」

雖然沒能繼續學業,湯杏芬卻學會了東借西借,在村子裡為自己找書看。堅持寫作似乎成了她完成未競夢想的途徑。「沒有這樣的渠道,沒有人推薦。(加入作協的)心愿雖然在,沒有也不強求。雖然很重要,到底沒有重要過穿衣吃飯。這次能進去有種『找到大本營』的感覺。」

意外成了網紅之後,丈夫突然對她說,「其實我老早就知道你不是一般的人」。

婚後湯杏芬就有了寫日記的習慣,每次寫完就壓在枕頭下面。原來丈夫老早就知道了,偷偷看了之後便更加愛憐自己的妻子,只不過多年隱藏於心。

「我知道你過得有多苦,所以很多事情我都讓著你。」聽到這些「馬後炮」,湯杏芬不屑一顧,「搞得你好像跟聖男一樣」。

有很多人誇讚過湯杏芬,她自己覺得是大家的鼓舞,亦或是一種因關係好而生出的讚譽,但連她自己都認為自己的小說是「小學生作品」。夏烈「比一般網路小說要高一籌」的評價讓她難抑心中的激動,「他這是真的看了我的作品,沒看過的話,他說不出這個評價」。夏烈彷彿給自己下了一個權威的「段位」評定。

但是,回歸到最初的寫作,湯杏芬還是說:

我無非就是愛好和別人不一樣,有的人愛好打牌、跳跳廣場舞、有的人喜歡搓搓麻將。我只是選了一個別人看起來有點高大的愛好,寫作可以忠實地跟隨你。


7月6日,湯杏芬收到杭電莽原文學社指導老師的聘書。

在總計200餘萬字的作品中,湯杏芬最鍾愛的是《浮萍本無根》。

這本書以出生即夭折的「我」的亡者視角切入,講述在講究「階級」、「成分」的時期,出身於地主之家、以自我為中心的母親,為擺脫「成分」不斷洗地,自以為是地安排自己和一眾兒女的人生,從而改變了他們的命運的故事。文章現實主義的手法與開合有度的敘事引人入勝,寫愛情有《邊城》的純粹,記苦難有《活著》的透徹。

故事中,母親一而再的錯誤選擇,使得大女兒夭折,二女兒被逼跳河而死,三弟被燒傷抑鬱成人,四弟被送養,五弟隨母親改嫁在二姐被逼死後與母親決裂,六弟和七妹被扔給後爹,為生存一個偷盜成性,一個浪蕩無度,兩人都鋃鐺入獄又被釋放,八妹長大後不孕,九妹被送走。儘管母親肆意安排,一眾兒女或隱忍或反抗,最終都與母親「和解」。

設定夭折的大女兒為故事中的「我」推動情節,「能夠看到每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相當於劇透,通過亡者的視角全部說出來。如果單純以我的視角展開,雖然有一定的代入感,卻難將他人的心理活動描述出來。」每一個人的所思所想都寫出來,這樣視野就寬了。正因如此,她看透了每個人,也深刻地理解每個人。

文中的母親背負地主惡名,想要從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而勇敢地選擇了離婚,不斷主導著自己的人生。「一個女人,身處於這樣的環境,又想全身而退,有勇氣走出失敗的婚姻,我是讚賞的。」不好,我就離;離了,我奔幸福去。而對子女的「人生操控」,則是基於人性惡的本源生髮的魔爪,「這是一個糾結的角色」,對於像外婆一樣的人設,湯杏芬很難過。

「我還以為是一位專業作家寫的,文字凝練,不拖泥帶水,有著很強的自傳色彩。」杭電人文與法學院王國楓教授如是說,一個小學畢業的中年婦女對人性之惡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小說讓他想起著名作家野夫的經典作品《江上的母親》,「太苦了,太壓抑了,抬頭低頭都是命運的悲愴」。實際上,書中每一個角色,都能在湯杏芬身邊找到現實映射;每一個主人公,都是湯杏芬身邊人的縮影。

更有評論稱「歌舞昇平的時代,並不能遮蔽小人物的悲苦歲月。這是每個社會的鏡像,殘忍,也多元。」這是女性對生命的洞徹與敏感,以文字為武器,對抗著生活的凡俗與卑微。這是她們的詩與遠方,是她們的理想國。

湯杏芬沒想那麼遠,確切地說,寫作是一種發泄:

像我這樣,還在保持著當初的初心,和文字的治癒力量密不可分。時間久了,就會淡忘這些東西。外祖母去世時我就想能不能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些什麼......寫完之後才發現,我終於很好地、很暢快地發泄了一回。


除了寫作,湯杏芬還喜歡研究旗袍。2017年夏,湯杏芬參加杭電組織的旗袍秀。

湯杏芬愛折騰,一天到晚在那兒折騰。

當宿管之前開過餐館創業,這些年也不間斷地和一批文友切磋交流,不斷地認識新朋友,自己會包粽子、做紅燒羊肉在朋友圈裡銷售,每天她都會將自己身邊的趣事推送到微信公眾平台。

微信頭像上,她穿的是自己設計的藍色旗袍。

同齡人玩不轉新工具時,她早已通過求教度娘玩得不亦樂乎。

放著清閑且不愁吃穿的日子不過,丈夫問她「你到底想幹嘛」的時候,她總是很懊惱,但是她覺得沒有追求就是倒退。

在家中,湯杏芬有一個21歲大的女兒。在學校里,湯杏芬有幾百號「孩子」。在兩個不同的場域中,她都很好地、甚至超額地擔起了每個角色賦予的責任,實現了角色超乎尋常的意義,同時又在兩者之間不停地做無縫轉換。

她做每一件事情都很「用力」

2014年,湯杏芬剛開始接管杭電公寓的18樓時,為了儘快認識樓里的學生,面對每天進進出出的個體,湯杏芬每次都「想辦法拖住他們3秒」,去「觀察每個人的面部特徵、表情、眼神,至少你能記住他們一點東西。四方臉都是四方臉,高鼻子都是高鼻子,但只要認真看,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地方。」

為什麼要記住?「你們都是阿姨的孩子,哪有當媽的叫不出自己孩子名字的道理?每次回來你總不能讓我說,『哎,你回來了?』叫名字才有家的感覺。」這是湯杏芬給同學們的解釋。於是2個多月,一棟樓832個學生的姓名、樣貌,就這樣全部記住了

但凡有什麼事情,湯杏芬就在微信群里開大會。「文字溝通要比面對面好得多,面對面會受到表情、語氣的限制。你給他們看文字,會有一個緩衝的時間。」時間久了,學生們都懷疑,阿姨是語言專業出身。大一新生會經歷迷茫、困頓期,湯杏芬看不過去有機會就會開導他們,給不去上課的學生打電話;有了水果和零食,悉數分給「先到先得的娃」。相應的,學生也願意在阿姨生病時主動幫忙值班;阿姨需要幫忙,只需一吼即會有幾十號人響應。

杭電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湯杏芬作為代表上台致辭。

幾年下來,湯杏芬深信「他們(學生)能夠帶給你的暖心的東西很多,跟他們在一起,和他們相處能看見很多社會上沒有的純粹的東西。」

在學校里的見聞,湯杏芬回家也會很樂意地分享給女兒。「我好在能夠像鬆緊帶一樣,該緊的時候就讓它緊了,該松的時候就讓它鬆了。即使有矛盾,我和女兒更像朋友。」女兒也認為「媽媽的意見很重要」。

對待早戀問題,湯杏芬一早就防範著女兒,不定期問一句「有沒有喜歡的人呀?」,「媽也想看看,以我家大丫頭眼光,會喜歡什麼樣的男孩子」。

去年孩子讀了大學,她索性直言「年齡到了,需要另一個人來填補一下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也是可以的。但你一定要記得,千萬不要和別人上床;情到濃時如果實在控制不了,千萬不要忘記用安全套。」湯杏芬知道,自己要是不敢說,孩子就敢做。很多學生都是這樣,因為家長遮遮掩掩,就會不斷地自己去探索,探索的路上總會付出代價。

湯杏芬覺得:

一個人來人世走一遭,即便是不能留下點什麼,至少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一些人。哪怕偶爾有一兩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到上海 的精彩文章:

梅西和C羅的差距可能遠不止一個點球
明天會進球嗎?聽登巴巴怎麼說……

TAG:周到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