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古訓:靜養身,忘養神

古訓:靜養身,忘養神

授權圖片 | 呂志耘 攝

特約文稿 | 聆音 作

1

滾滾紅塵,芸芸眾生,我們每天都在繁忙中度過,為了房子車子票子,為了妻子孩子,忙到不可開交、暈頭轉向,已經忘記了生活本來的面目。

可是,回頭想想我們最初的心,其實不過是想過個安穩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此繁忙的我們,幸福嗎?

很多時候,我們從最初的奮鬥忙碌變成了盲目追求虛名小利,汲汲營營只為了浮華的物質享受。白白浪費幾十年的光陰後,猛然回首,我們變得茫然無措——好好的人生,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明代馮夢在《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中說到:「忙:忙亂無所措。會:會做事。」遇事忙亂無措的人不會做事,會做事的人不會忙亂無措。

人往往是這樣,遇事忙亂的人,往往是沒有經驗或才能,不得要領,不知如何應付;而會做事的人,對於所面臨的事情心中有數,應對自如,穩操勝券,自然也就不忙亂。這也就是真正的「會者不忙,忙者不會」。

《菜根譚》里說:「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擾攘者自冗。」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單向的旅行,我們很多時候會為了早已設置好的目的地,加速前行而錯過了沿途的風景。

所以,是時候放慢腳步,讓這個躁動的心平靜下來。以靜養身,以忘養神,心神安泰,才能真正的看到這個世界。

2

古人聰明,簡單地把很多警示箴言放在漢字本身,「忙」字就是心亡,一個人的心已經死了,便會盲,「盲」這個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見很多值得珍惜的人和物。最後變成茫,潦草地度過自己一生的時光,死於草莽。

想要擺脫這種由忙碌到盲目,最後茫然無措的狀態,讓自己從繁忙的雜務中解脫出來,第一步是靜心。

國學大師林清玄說:「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

「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作家龍應台也曾這樣說。

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靜心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靜心才會有一個讓靈台清明的狀態,才能夠讓我們的俗眼,看到自己的內心。

靜還能養身,少林德虔法師將少林延壽法歸結為「靜法」,素食清飲法等,其中靜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並在靜法中講到,靜禪可以使人體經絡疏通、氣血暢順、陰陽平衡、衛固宗壯、真氣充盈。

又說「靜者能養心」,因為「心為五臟之首」,所以養好心便能養好身。

3

靜心能讓我們清理自己的心靈,滋養身心,但是凡俗如我們,清理心靈後,我們都依舊會煩惱叢生,讓人傷神。

延參法師說:「歲歲年年,年年歲歲,日月穿梭,時光流轉,去的只管去了,來的還不明所以。每個人在世間兜兜轉轉、走走停停,既不知從哪裡開始,又不知在哪裡結束,或忙或碌、或悠或閑。看著落葉飄零,看著新蕊吐穗,荒唐的留下了或悲或喜的笑談,本是好好的一個人間,卻因為自己那顆心而風雲變幻。」

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忘。

作家馮驥才說:「天大的事對我是天大,原來我一生最忙的時期,竟是在甲子之後,我慶幸在這個人們多半要『告老還鄉』的人生階段,自己忽然站到了自己的肩上——忘記自己和看清楚了世界。」

《老子》中「為學日益,聞道日損」,就是要將本我「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大道一無所知、無所作為的程度,即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這樣排除感覺和經驗,才能達到於道體合一,進入得道的境界。

處於這種忘我的境界裡面,神魂得以融入大道,從而得以滋養。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單向的旅行,我們很多時候會為了早已設置好的目的地,加速前行而錯過了沿途的風景。

所以,是時候放慢腳步,讓這個躁動的心平靜下來。以靜養身,以忘養神,心神安泰,才能真正的看到這個世界。

點擊試聽楊鵬老師《道德經》90講

點擊試聽賀偉老師《周易》40講

《每日一膳》

廣東省中醫院權威發布,好吃易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微笑的人生,最美!
孔祥林:讓世界通過了解「孔子」來認識中國的思想與文化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