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支民兵分隊,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天路

這支民兵分隊,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天路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古有聲聲駝鈴,今有隆隆汽笛。近年來,多個亞歐班列相繼開通,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架起新橋樑。亞歐大陸橋綿延上萬公里,其中,位於新疆昌吉的三屯河路段,緊鄰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附近居民多、車輛多、牲畜多,情況複雜、管理難度大。擔負這個路段守護任務的昌吉三屯河民兵護路分隊深知其重要性,無論高溫酷暑還是天寒地凍,都會準時踏上巡邏路,排險情、解危情,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守護著天路的安全。在他們看來,無限延長的鐵道是最美的風景,列車的鳴笛聲是最動聽的聲音。現在,讓我們一起走近昌吉三屯河民兵護路分隊,聆聽隊員的故事,品味他們的酸甜苦辣。請關注今日出版的《中國國防報》的詳細報道——

最動聽的聲音是列車鳴笛

——新疆昌吉三屯河民兵護路分隊守護亞歐班列的故事

周玉明 樊一帆 朱彥明 中國國防報特約通訊員 肖承檳

古有聲聲駝鈴,今有隆隆汽笛。

近年來,多個亞歐班列相繼開通,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架起新橋樑。亞歐大陸橋綿延上萬公里,其中,位於新疆昌吉的三屯河路段,緊鄰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附近居民多、車輛多、牲畜多,情況複雜、管理難度大。擔負這個路段守護任務的昌吉三屯河民兵護路分隊深知其重要性,無論高溫酷暑還是天寒地凍,都會準時踏上巡邏路,排險情、解危情,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守護著天路的安全。在他們看來,無限延長的鐵道是最美的風景,列車的鳴笛聲是最動聽的聲音。

民兵護路分隊在鐵路沿線巡檢。肖承檳攝

巡邏路上有美景也有險情

「嗚——」一列滿載家電、機械設備、紡織品的亞歐班列風馳電掣駛來,新疆昌吉三屯河民兵護路分隊隊長李文文口中銜著哨子,左手向前方平舉小紅旗,右手迅速抬起,表情莊嚴地向列車敬禮,目送列車駛向遠方。

8月上旬,筆者來到三屯河民兵護路分隊採訪,恰好遇到李文文在三屯河大橋上執勤。他和11名隊員,每天都伴著列車的鳴笛聲巡邏。

「這是一列『合(肥)新(疆)歐(洲)』班列,北疆鐵路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交通幹線,守好鐵路,就是守好經濟大動脈,就是為『一帶一路』作貢獻!」李文文凝視著遠去的列車,對筆者說。

說起護路的辛苦,鐵路民警、護路分隊指導員仝偉深有感觸。護路民兵每天清晨起床,上崗清道,準時送走第一列火車,然後沿著鐵路來回巡檢;晚上巡檢要在泥石路上走整整一夜,照明全靠手電筒。巡邏路上不會總是藍天白雲和點點繁星,變幻無常的天氣隨時帶來風雨,野生動物也會不時出沒,還有其他各類突發險情,巡邏時隊員要時刻繃緊腦中的弦。

李文文向筆者講了一個故事。去年春節,一輛拖拉機熄火,橫在鐵道軌上,當時離一列貨車通過不足10分鐘。巡邏到此的李文文和一名民兵趕緊摘掉拖拉機車擋,奮力頂住車一點點往外推,火車司機發現險情後也迅速鳴笛減速。終於,二人用儘力氣將車推出道心,避免一場事故。想起當時從身邊呼嘯而過的火車,李文文至今心有餘悸。

這類突發事件時有發生。一天,正在鐵路線上巡邏的副班長李玉剛和民兵馬英龍,像往常一樣聽著熟悉的隆隆聲從遠處傳來。忽然,他們發現了「不速之客」,一群山羊從鐵絲網的一個小洞鑽了進來,在鐵軌上四處張望。二人迅速向羊群奔去,將羊趕出鐵絲網。正當他們氣喘吁吁準備休息時,突然發現還有一隻「漏網」小山羊被飛馳而來的火車嚇蒙了,獃獃站在鐵軌中間一動不動。火車越來越近,200米、100米……李玉剛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飛奔過去,一把抱起小羊順勢滾到路基下,小羊安然無恙,火車順利通過,李玉剛臉上卻掛了彩,左胳膊也疼得動彈不了。

在民兵護路分隊辦公室懸掛著的工作欄上,筆者隨手抄下這組數字:巡線檢查15247次,巡邏里程73420公里,排除險情、隱患33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7名;5次被自治區、新疆軍區表彰為十佳鐵路護路分隊,並受到原總參動員部、鐵道部的聯合表彰。這是對他們最好的肯定。

下軍棋是民兵隊員為數不多的業餘生活之一。肖承檳攝

把護路保暢通當事業干

巡檢工作繁重,但民兵隊員軍事和體能訓練沒有絲毫鬆懈,他們始終認為:「民兵也是兵,是兵就得訓練,練好本領才能更好地護路。」

哈薩克族民兵道斯江·阿山是名退伍兵,是護路分隊的「武教頭」。他每周都要組織大家進行軍事訓練,出操、隊列、單雙杠等體能課目更是每天的必修課。他還從執勤任務需要出發,把在部隊學到的擒拿格鬥、散打、捆綁與押解等過硬本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民兵隊員。

「我已經報名參軍了!」梅曉龍入隊不到8個月,最大心愿就是參軍入伍。當筆者問他巡了多少路時,一臉稚氣的他摸著腦門,半天也沒算出來,「我只是覺著鐵道沿線儘是石窩窩,發的膠鞋總不夠穿。」在護路分隊營房牆角,筆者見到30多雙缺底爛幫的舊膠鞋,可想而知民兵隊員走了多少路。

在隊員看來,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巡邏路上的艱辛,而是枯燥乏味的生活。27歲的哈薩克族民兵阿里哈努爾,閑時喜歡下軍棋,可最近沒人願意與他玩。原來他為了排解寂寞,天天下棋,愣是將每粒棋子的磨損程度、劃痕情況記得八九不離十,翻棋時一翻一個準。

民兵是脫離生產的群眾組織,因此執勤訓練只有誤工補助,沒有正式工資。炊事員劉平華介紹,每個月誤工補助有2000多一點,此外沒別的收入。繁重的任務、寂寞的生活、微薄的收入,是什麼支撐他們長久堅守?仝偉給出答案:「把護路工作當事業干,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會油然而生,工作環境和工資收入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把護路當作一項任務去完成,是比較容易的,但把護路當成事業干卻很難,因為這需要犧牲奉獻精神,而我們的民兵隊員就有這種精神!」昌吉市人武部政委楊飛虎說。

馬紅慧、馬岩正在執勤。肖承檳攝

我們共同護好這個家

民兵護路分隊有3對回族夫妻。

說起當初為什麼會當護路民兵,馬紅慧一臉羞澀:「他守著鐵路,我守著他!」丈夫馬岩患有慢性胃炎,平時巡邏執勤,飢一頓、飽一餐,胃病越來越重。「看他常常捂著胃難受的樣子,我的心都揪緊了,我曾勸他離開這裡,可他就是不肯,我又放心不下他的身體,乾脆辭掉原來的工作,跟他一起上鐵路,也好照顧他。」

「他在哪,我就在哪,鐵路就是我們的家!」快言快語的馬芳說,有事業心、責任心的男人,才是靠得住的男人。她的丈夫叫馬生軍,多次被評為先進。一次,一名小偷夜間盜取鐵路上的鋼材,馬生軍生生追了10餘公里,直到把小偷累趴下。把小偷送進派出所,馬生軍竟靠在電線杆上睡著了。

「一個月就回來兩、三天,一回家倒頭就睡,看他累成那樣,我心疼啊!反正兒女都不在身邊,我就跟過來了!」馬芳說。

馬俊則是跟著妻子「隨軍」到護路分隊的。多年前他就在昌吉市開了一家回民小吃店,生意紅紅火火,還在市裡高檔小區買了房,日子殷實。妻子馬麗作為民兵護路分隊骨幹,巡邏執勤風裡來雨里去,不輸任何男民兵。不僅如此,她還是隊里業務技能最拔尖的。4月中旬,她和4名民兵參加北疆片14個護路分隊專業技能大比武,取得團體第一、個人綜合成績第一的好成績。

「保護好亞歐大動脈,就是為『一帶一路』作貢獻,妻子都有這麼高的覺悟,我也不能落後!」馬俊把小吃店盤了出去,與妻子一同守護鐵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妻子經常這樣對我說。收入低了,工作忙了,條件苦了,可我一點都不後悔。」馬俊說。

記者手記

青春熱血獻戈壁

肖承檳

放眼望去,三屯河大橋周圍儘是戈壁荒灘,然而淳樸樂觀的民兵隊員苦中有作為,植樹、種草、養雞、開荒、種菜,把營區和執勤點當成自己的家來建設,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條。

為了讓群眾熟知鐵路安全常識,他們還奔波於沿線居民集中區和分散的牧區,利用黑板報、宣傳單、錄像資料進行宣傳。即將退休的民兵分隊指導員仝偉算了一下,護路民兵每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平均走20公里,每人每年用壞5個手電筒、穿破10雙膠鞋,大部分隊員1個月只休息3天。

聞聽這些話,筆者的眼睛有些濕潤,心中更是感慨萬千,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歲月,把工作在護路一線的艱辛刻在他們臉上;他們,把安全暢通的「絲路」刻在過往路人的心裡。他們普通得像是鋼軌上的螺栓,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風霜雨雪,總是默默堅守在神聖的護路崗位,守護著鐵路安全。

「看到祖國各地名優產品安全順利通過我們管段,聽到火車通過時的鳴笛聲,我心裡就特別踏實。」大橋執勤點哨長馬岩為能守衛這條鐵路而感到無比光榮,他的樸素話語,充滿著對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自豪。

交通是發展現代化經濟的「大動脈」,亞歐班列現已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帶一路」賦予民兵護路分隊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堅守與付出,為過往每一趟列車保駕護航,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民兵從未遠離戰場

繆建

1924年,廣東省廣寧縣農民運動中成立的自衛軍,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創建的工農武裝,也是中國民兵的前身。這支英勇的隊伍,始終同人民軍隊相伴相生,一同經歷血與火、生與死、苦與難的考驗。

土地革命時期,黨領導的赤衛隊員站崗放哨、傳遞情報、護理傷員,積極配合紅軍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戰爭時期,成千上萬的民兵端起土槍,揮動大刀長矛,運用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戰法,配合八路軍、新四軍主力部隊,狠狠地打擊日本侵略者;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中,以民兵為骨幹組成的支前大軍達880萬人,為新中國建立發揮了巨大作用。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70年前那個寒冬。解放軍雲集淮海前線,為給解放軍修築工事,河南商丘民兵帶頭拆房子、卸門板、伐樹木,新媳婦拿出做嫁妝的箱子,老人送來壽材。他們把人民群眾的支持彙集到滾動的小車輪上,成為支撐戰役勝利最深厚之偉力。陳毅元帥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新的歷史時期,民兵開闢新的戰場,踏上新的征程,開創新的偉業。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災情發生後,第一支出現在救災一線的隊伍就是當地民兵。他們亦兵亦民,具有地形熟悉、掌握情況、距離較近、人數眾多、到位迅速等獨特優勢,遇有戰事或重大情況能夠隨叫隨到,放下生產工具就能拿起武器。

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重塑民兵隊伍,加強民兵建設,提升民兵素質,是各級組織的重要職責。必須深入探索民兵轉型建設之路,努力實現民兵隊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組織指揮由經驗習慣型向科學規範型轉變,編成架構由鬆散無序型向嚴格正規型轉變,動員方式由傳統機械型向信息智能型轉變,能力素質由單一指向型向一專多能型轉變,提升民兵隊伍對地方全面建設和部隊戰時支援的貢獻率,真正把民兵隊伍鍛造成一支讓黨委放心、政府滿意、軍隊需要、人民期盼的精兵勁旅。

「血火里誕生,風雨中長成,戰歌中走來中國民兵……」這首《中國民兵之歌》,唱出他們的歷史和榮光,也唱出他們的責任與擔當。民兵從未遠離戰場,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作者系新疆昌吉軍分區司令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你最想去的地方,有沒有這些哨所?
這次電磁干擾訓練,竟敗給了「慣性思維」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