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愛讀歷史?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愛讀歷史?

文| keke

從小讀歷史的孩子,長大一定不會平庸。

最近,大火了一部歷史題材劇《延禧攻略》。

劇中女主一改往日宮廷劇瑪麗蘇的人設,不再是以德報怨的傻白甜,而是睚眥必報,智商開掛的狠角色。

一路猶如打怪升級,巧設局中局,吊打全場。

觀眾直呼完全停不下來......

▲《延禧攻略》劇照

這部劇從人物形象到劇情處理,都帶給觀眾了很多驚喜,但是,對於有歷史常識的人來說,尷尬要遠遠大於驚喜:

初次進宮就囂張跋扈的秀女;

在皇上面前對各宮妃子評頭論足的太監;

隨便大聲插話指點主子的宮女......

細節之處,大多都經不起推敲。

其實,這也是如今很多歷史題材古裝劇的詬病,粗糙的情節,幼稚的對白,若沒有足夠的常識,便很容易會被這種歷史觀洗腦。

這種粗糙的歷史劇,對成年人來說,或許只是看個熱鬧,但對知識體系還不完善的孩子們來說,卻很容易先入為主形成孩子的歷史觀。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

知乎上,有一個人提問:

為什麼我總是沒有耐心讀歷史書?

網友回答:因為你還沒有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的確如此,如果你只想從歷史書中看八卦熱鬧,那真的嘗不出其中的滋味。歷史最美妙的在於,我們從歷史的真實中,照見了過和未來。

一位痴迷歷史的母親,寫過一段話:

孩子,我把你高高舉在肩膀上,手臂都酸了,不是要你重複我走過的路,把賬戶里的錢越存越多,媽媽只是希望你能看見我沒有去看顧的過去,和未來。

即使沒有任何人同行,沒有任何人知道。

給孩子賺錢的工具,不如培養他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GIF

讀歷史的味兒,攢人生的勁兒。

從小讀歷史的孩子,長大一定不會平庸。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歷史?

不過是希望孩子在掌握了大量不加評論的客觀事實之後,能形成自己的見解,希望孩子知道自己在縱向和橫向的世界中的位置。

但是,讓孩子喜歡上讀歷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的歷史類書籍大都是由一大堆數字和人名堆砌起來的事件,泛著一股陳舊味的往事,文字描述得有點兒冷冰冰,大人看著都尚覺得枯燥,更何況孩子?

所以,對孩子來說,有趣的歷史才能走進心裡。

今天讀者君要推薦一套有趣、不枯燥,孩子看一眼,就能像喜歡漫畫一樣愛上的中國歷史故事書《凱叔講歷史》。

孩子的歷史入門書,讀懂歷史很簡單

有趣、有料、有依據

《凱叔講歷史》總共有8本,從夏、商、周講到三國兩晉,縱橫華夏三千年。

書中的119位歷史人物,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串聯起來。

在這些文字中,孩子會感受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感受鐵馬冰河、運籌帷幄,感受歷史人物悲歡離合,認識「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看到靈動閃耀的智慧和永不屈服的人性光輝……

↓↓點擊視頻,看看凱叔怎麼講歷史~

作者凱叔把歷史故事本真、有趣、耐人尋味的一面,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述給孩子。

不刻意添加過多的「意義」,描述得有依據、有樂趣、有畫面感,孩子讀得輕鬆,記得牢固。

沒有艱澀難懂的語言,從字體到排版都是用孩子喜愛的方式呈現,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閱讀習慣,可以無障礙閱讀

▲大事年表:每個時代重要事件做成大事年表,拉頁設計,讓孩子在閱讀前就能構建上下3000年的清晰歷史脈絡。

充滿童趣的表達方式和插畫設計,對孩子來說,十分有吸引力每個故事後面的思考題設計也更適合啟發孩子的思維。

▲插畫:特別邀請中國美術學院「子鵺坊」工作室「創作插圖」,設計師都來自中國美術學院。

細膩中帶著古典意境,每一幅插畫都十分貼合故事情節,孩子讀起來會更投入。

一本好的歷史書,是既有趣又能夠讓孩子體味到真實的歷史。

所以,《凱叔講歷史》的書中,除了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之外,我們還精心打造了一個紙上博物館,超過300件?物和?物背後的故事,為孩?呈現?部看得?的中國歷史。

▲文物故事:書中一共講了119件歷史文物,每一個歷史故事後面都會有一個文物介紹,用人物和故事,去註解文物;同時,又用文物去註解故事、註解文物。

每一件文物都是書中的歷史故事相互印證,有的文物,甚至就是故事中的歷史人物用過的東西。

通過文物,讓孩子可以觸摸到歷史的味道,看著真實的歷史故事,眼前又出現了歷史人物用的文物,會讓孩子有一種強烈的、真實的穿越感。

《凱哥講歷史》不只是一本有趣的、嚴謹的、成體系的歷史故事書,更是一座移動的、真實的博物館。

希望孩子們在靜靜的閱讀中,體味真感情;在見識過大抉擇、大是非、大生死後,擁有更開闊的眼界、更豁達的胸懷、更美好的未來。

願經過這番洗禮,孩子能夠學會理解自己,評價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 的精彩文章:

老家找出一個木盒子,打開之後,發現意外收穫
「沈從文,根本不值得讀」的6個理由

TAG: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