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進軍澳洲近兩月,滴滴做了些什麼?

進軍澳洲近兩月,滴滴做了些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滴滴在澳洲已運營了近兩個月。

澳洲共享出行市場已變成一塊群雄角逐必爭之地。這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匯聚著Uber、Ola等眾多共享出行公司巨頭,可謂全球最擁擠的出行市場。同時,澳洲還擁有一百多萬華人,可謂是天然的「種子用戶」。

這段時間,滴滴在澳洲經歷了什麼?


我在澳洲開滴滴

在悉尼一名已經做了4年多的Uber司機看來,滴滴,這家全球知名的中國「獨角獸」公司,進入澳洲的時間有些晚。現在,市場已經被各大出行公司佔據,澳洲社會對中國公司的印象也存在兩極分化。

為了鼓勵當地人們使用這款 APP,滴滴近期在墨爾本提供 50%的優惠:非高峰時段乘車享受 5 折優惠,高峰時段乘車享受8折優惠,每單可享受最多10澳元的優惠,每天使用優惠上限為兩次。

此外,在新近開啟的機場接送方面,每天每位用戶可享受一次從墨爾本機場出發的訂單直接減免 10 澳元的優惠。

對新加入的司機來說,經過長期的試運營,滴滴的服務和福利都很吸引人。在墨爾本上線之前,滴滴已經在圖拉馬萊恩(Tullamarine)開設了一個司機中心,另外,滴滴還是澳洲唯一一個為乘客和司機提供24/7全天候電話支持的出行公司。

推廣初期,滴滴一方面在各社交媒體網站和戶外投放廣告,一方面還用激勵政策吸引司機互相推薦。加上一大批已經被市場教育完畢的網約車司機,滴滴的司機數量大增,並且90%的司機都完成了接單,轉化率非常高。

在進入市場之前,滴滴澳洲副總經理張亞雄預測,華人群體對這個品牌更熟悉,應該會佔司機端和用戶端的主力。但在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意外發現,司機有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澳洲本土在內的多個國家、民族背景,反而華人並非最多。

「用戶和司機的群體構成和國內非常不一樣。我們看到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抱有不同目的去加入平台的非常多。」張亞雄說。

澳洲滴滴司機

不過,華人司機依然是滴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早期試運營期間,華人司機和乘客成了滴滴絕對的種子用戶。

幾個月前滴滴試運營,趙女士是最早加入的一批。她此前已經做了 2 年多的網約車,在她看來,華人司機顯然要比西人更加勤奮:西人 Uber 司機基本不會接晚上的單子,一到晚上,幾乎只剩下華人網約車司機了。

趙女士介紹,她所在的一個 Uber 司機微信群原先有103個人,現在,這些人都從 Uber 群轉移到滴滴群,並且還有新人加入,如今人數已達到了140多個。「如果滴滴和Uber同時有單子,華人司機肯定會接滴滴,不僅僅是因為福利多,更多的是會因為滴滴是中國的產品。」趙女士說。

現在,她決定只開滴滴,因為「在澳洲住了十多年,愛中國之心始終沒有改變」。

在司機收入方面,滴滴和 Uber 相差不多。

但由於Uber 深耕澳洲市場多年,所以在司機數量和接單量上還是佔優勢。Uber華人司機協會的龐先生說,從2017那年初Uber合法化開始到現在,Uber司機的收入幾乎銳減了一半。在2016年,他們還特別搞了司機競賽,收入高的人每周可以超過4000澳元。

一些司機稱,現在如果一周開Uber專車40小時,周末休息,每周收入約 1400 澳元;但如果周末和晚上加班,每周開50-60小時,周收入可以達到2000澳元左右。

趙女士加入滴滴以來,一周收入平均能拿到1400澳元。她稱,有的滴滴司機每周收入也能達到1900 澳元的水平。

在抽成方面,對比各大網約車平台,Uber會從中收取22.5%到27.5%不等,滴滴收取20%,Taxify只收取5%。滴滴在澳洲市場早期的相關投入很大。「但從中長期來看,最終還是會靠產品技術優勢取勝。」張亞雄說。


再遇Uber

2018年5月21日,滴滴出行進軍澳洲,在維州吉隆(Geelong)開始試運營其共享出行服務——滴滴快車(DiDi Express)。

6月25日,滴滴正式在墨爾本上線,再次挑戰Uber和越來越多的共享出行對手。同時,澳洲也成為其首個官方語言為英文的市場。

現在,澳洲共享出行市場已變成一塊群雄角逐必爭之地。

早在2012年,美國的 Uber 就在澳洲率先推出了網約車服務。在諸多爭議中,直到 2016 年才等來網約車服務的合法化。此後,澳洲的共享出行市場還迎來了歐洲的Taxify、東南亞的Grab、印度的Ola以及澳洲本土的Ingogo、GoCatch……算上此次進入的滴滴,幾乎從未有哪個單一市場像澳洲如此擁擠,並聚集了如此多的巨頭。

在中國市場、東南亞市場、印度市場、歐美市場,Uber幾乎與所有的共享出行公司短兵相接。

各大市場似乎只有澳洲是Uber的福地。

據了解,Uber公司2017年全年虧損45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了61%。但在澳洲,這個運營數字是盈利440萬美元——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此前Uber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在滴滴之前,其有力競爭對手 Taxify 和 Ola 基本都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才進入澳洲。

除了一些核心城市,Uber在全球市場已然舉步維艱。

從時間軸看,2016年8月,滴滴收購Uber中國。今年3月,Uber在東南亞的打車業務被滴滴參股的Grab收購。另外,Uber還將其在俄羅斯和鄰國的業務與當地科技公司Yandex合併在一起。在印度市場,Ola也已是Uber的老對手。

前線戰事吃緊,後方也不樂觀。在本土市場,Uber在美國的業務已然遭遇勁敵 Lyft 的蠶食。與之相反的 是,滴滴、Taxify、Ola 等企業卻大舉進軍海外市場,並對 澳洲和墨西哥等 Uber 的核心市場發起猛攻。

早前,滴滴主要以資本合作的形勢布局全球市場,過去幾年 ,滴滴陸續投資了 亞洲的Grab、Ola、歐 洲的Taxify。有意思的是,他們如今都在澳洲和滴滴相遇。

針對澳洲市場上與Ola、Taxify之間的競爭關係,滴滴表示,滴滴的國際化戰略很靈活,針對不同的市場來 選擇是與當地企業資本合作,或是直接進入市場。 張亞雄認為,滴滴能夠帶來不一樣的產品體驗,並且會把技術運用在不一樣的領域裡,未來包括跟政府的合作、學術的研究,以及下一代的汽車產業。

「澳洲市場的出行領域或者網約車領域,這個滲透率 還處在早期。不管是競爭、合作,還是一起去把盤子做大,都是正常的。我們不否定競爭,但是更專註在自己 是否能做得更好。」張亞雄說。


前路漫漫

對於共享出行來說,在澳洲折戟的企業已有多家。一直都有人懷疑,澳洲是否是共享經濟的沃土。

2017年,僅僅三個月,首家進入澳洲市場的海外共享單車公司 obike 黯然退市;今年 7 月,因公司財務原因和當地居民的反對,中國共享單車公司ofo撤出澳洲市場;Uber合法化進程更是經過了多年的博弈和鬥爭。

即使經歷了五六年,共享出行在澳洲依然存在各種挑戰。

8月6日清晨,澳洲Uber司機全體大罷工,其中一個原因是:Uber在4月份開始的新業務 UberPool,即拼車服務,讓司機的收入進一步銳減。而此服務在中國已成為最普遍的一種出行方式。

澳洲火車站Uber拼車業務廣告

Uber華人司機協會的龐先生認為,拼車服務並不適用於澳洲市場,因為澳洲市場很小,單子數量有限,拼車並不會讓乘客共享出行數量井噴。原本的幾單合為一單之後,司機能接到的單子數量反而變少很多。同時,司機還無法選擇不接拼車單。趙女士同樣認為,拼車對於司機很不利,並且不適用於澳洲市場。

Uber被人詬病的另一個問題是勞工關係。和外賣等02O服務一樣,Uber司機和外賣配送員的身份問題引起了很大爭議,其爭議點在於:Uber公司和司機之間是否存在僱傭關係。

由於澳洲有最低工資標準要求,很多專職的Uber司機並不能達到這個最低工資標準。顯而易見的是,Uber否認司機和他們之間存在僱傭關係。

目前,公平委員會也正在調查Uber與司機的合同是否符合澳洲法律。此前,有澳洲外賣公司因未保障外賣配送員薪資而面臨高達5.4萬澳元的罰款。

由於處於上線初期,產品線也暫時只有「快車」一項,滴滴暫時還沒有遇到相關問題。在保持關注的同時,張亞雄強調,滴滴一直視司機為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們也願意儘可能多地對他們開放透明,讓他們能夠有更多的關懷和保障,所有的福利保障都會按照當地法規安排。」

不管未來是否一帆風順,好在中國留學生和遊客給澳洲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也讓滴滴具有了天然的品牌優勢。每年,悉尼和墨爾本機場都有大量華人遊客、留學生等,機場也在想盡辦法提升華人在澳洲的旅遊體驗。

7月25日,滴滴在墨爾本開通了機場運營,墨爾本機場專門設置了為華人遊客服務的「中國角」,滴滴在產品服務引導和產品宣傳方面提供了支持,以提升機場的叫車體驗。

目前,滴滴正在和各大機場和航空公司洽談合作。在針對中國遊客方面,雙方都希望能把華人的旅行體驗變得更好。預計在中國「十·一」黃金周期間,滴滴會提供一些配套服務,讓遊客能夠更加便捷地在澳洲出行。

墨爾本機場滴滴廣告牌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用戶量最大的滴滴大中華區版本將和澳洲版本漫遊互通。這意味著,中國遊客下了飛機之後,用同一個 App 就可以使用其服務。

張亞雄稱,國內App和澳洲服務打通的日子也許並不會太久。「因為涉及到不同的技術方案,我們需要呈現一個最優方案。我們特別重視用戶體驗,用一個平台去服務全球的乘客,這和我們的海外戰略相符。」

據了解,滴滴還將推出更多業務產品。負責人稱,其中並不排除中國沒有、但適合澳洲的全新產品。

目前,滴滴在中國已經推出的產品線有計程車、快車、專車、順風車、公交、小巴、代駕、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共享汽車、外賣等全面的出行和運輸服務。


國際化大年

國際化是滴滴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現在,滴滴已然成為一個出行帝國,其每天通過 3000 萬車次運送 5.5 億名乘客,單量幾乎是Uber的2倍。

在全球範圍內,滴滴與Grab、Lyft、Ola、 Uber、99、Taxify、Careem等七大移動出行企 業構建了觸達全球超過80%的人口、覆蓋1000多座城市的合作網路。

從近期動向來看,今年可以算作是滴滴國際業務的轉折大年:1月,滴滴收購巴西最大的本土網約車公司99;4月,滴滴直接進軍墨西哥 市場,隨後在托盧卡、蒙特雷運營快車業務;7月,滴滴和軟銀成立合資企業,進入日本計程車市場,計劃從今年第三季度開始在大阪試運營。日本正式上線後,滴滴國際版 App可以在日本、墨西哥、澳洲三個市場的漫遊互通。

滴滴在澳洲招募司機

張亞雄表示,澳洲是滴滴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一部分,這裡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民族,社 會的多元化讓滴滴能獲取更多的國際運營經 驗。而之所以首先選擇在墨爾本上線,是因為墨爾本是個宜居的城市,人們願意嘗試新鮮事物,且特別關注科技和生活,並對近幾年出現 的共享經濟都保持著比較開放的態度。

上線之前,滴滴和墨爾本的一些司機和乘客進行了交流,並收穫了很多正向的反饋,這給了滴滴很大的信心。

下一步城市計劃中,悉尼是毋庸置疑的首選,預計不久就將上線。目前,滴滴在悉尼設有一個辦公室,並已開展了調研和準備工作。 張亞雄表示,此前墨爾本積累的經驗,將幫助滴滴迭代產品服務。這預示著滴滴一旦在悉尼上線,其產品體驗會更完備。

滴滴的國際化野心遠不止上線網約車服務這麼簡單。滴滴方面稱,在拼車、大數據分析、 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方面的產品和技術,公司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經過中國市場的淬鍊,滴滴希望帶來技術和產品的全球革新。

與Uber的國際化策略不同。在澳洲市場, Uber往往策略激進。滴滴則採取了一種更為謹慎、有策略而且開放合作的方式,包括希望與當地科技公司和管理部門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打造良好的交通環境等。

據悉,滴滴澳洲公司正在和澳洲當地政府洽談人工智慧和智慧城市項目,並計劃開展人工智慧和智慧城市的工作。

「在進入這個市場時,和相關政府部門都做了比較積極的接觸,也了解到了當地政府的需求:改善交通的狀況、減少擁堵,變得更科技環保。如果能利用手頭的大數據技術,幫助當地的用戶和居民改善交通情況,滴滴非常樂意去做。」張亞雄說。

現在,滴滴並不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純網約車平台,而是更希望去做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

【鈦媒體作者介紹:言哲君,前媒體人、互聯網從業者,微信:yzyz123yzyz1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美媒撰文談如何和中國創企合作:要與BAT競爭
蘇寧黑科技智能魔鏡亮相,它只是蘇寧智能家居平台的一環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