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遼史中的「頭下」是什麼意思?

遼史中的「頭下」是什麼意思?

原標題:遼史中的「頭下」是什麼意思?


作者:陳二虎


(契丹人復原圖)


一、頭下軍州


寫了篇先祖耶律阿沒里奏請契丹王朝遼聖宗,把自己的私城設置為「頭下軍州」,賜號曰「豐州」。於是,就有朋友問我「頭下」的意思。


有關「頭下」及「投下」「頭項」的字眼,習見於文獻,都是同意異寫,而隨著歲月流失,其所指略有不同,而其本意不變。

「頭下」一詞,最早出現在《遼史?地理志》上,有「頭下軍州」,是指「皆諸王外戚大臣及諸部從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團集建州縣以居之。」


也就是說,這「頭下」的意思是指諸王外戚大臣在征戰時俘獲的老百姓為奴隸,在其世襲的封地上聚而建立的個人城池。這在《遼史?百官志》中也得到印證:「其間宗室外戚大臣之家,築城賜額,謂之頭下州軍。」



二、頭下的本意


而這「頭下」的本意,應該是指一些擁有特權的人的私屬財產,歸其個人領導的部分。日本學者村上正二解釋說:頭下,「起初是採取從農耕地帶抄掠來的俘虜人口的聚落結合形成出現的」,也就是「征伐所得俘戶私屬」,亦含有「首領」直屬的意義。

北宋時宋琪的進疏中說遼太祖阿保機的「頭下」兵稱之為大帳皮室軍;其皇后述律平有自己的「頭下」屬珊軍兩萬。也就是說遼太祖與其皇后各自都有其私屬的軍隊,也稱之為「頭下」。


後來隨著契丹人立國,契丹歷代皇帝「頭下」成了斡魯朵,直譯也就是「私份子」,表示是其私有的財產,貴族的稱之為「頭下」。


游牧民族「徙逐水草」,卻「各有分地」,世襲的貴族都有其固有的牧地和牙帳的所在,並且開始築城,每一位皇帝都有其私產,變成「宮分」。


契丹人「親王大臣」,都有自己的私屬部隊,並且與身份權力的大小有關,或多或少,逐漸以戰爭俘虜來的人員與財產廣建「私城」,奏請賜州號,每個立州立城的皇親貴戚擁有徹底的自治權力。


(耶律阿保機)


三、游牧民族的一種習俗


?宋人彭大雅《黑韃事略》說成吉思汗軍隊有「十七頭項」,王國維解釋「頭項者,投下之音訛。此語本出契丹」,也就是「頭下」,是「同音同義詞」。


元朝繼承這一習俗,以「食邑」「分地」賜予皇親貴族,成了一種分封制度,也就是契丹人「頭下」的一種沿續與擴展,含頭領之意,幾類於首領、頭目,也就是草原游牧民族的一種習稱。

(壁畫,契丹女子)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寫乎 的精彩文章:

明成祖朱棣為何非要殺內閣首輔、主持編纂《永樂大典》的解縉?
劉安幽居信陽遊河鎮之謎(一)

TAG: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