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詔安兩村持續鬥毆13年,動用火炮火銃,至今仍不通婚

詔安兩村持續鬥毆13年,動用火炮火銃,至今仍不通婚

隔背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鎮東部,處於福建省南部丘陵地帶兩大高山,龍傘崬和八仙座的中間地帶,省定革命老區基點村,是個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旅遊風景區。

故鄉の原風景

 Kidou 木道

宗次郎 

00:00/04:41

詔安兩村持續鬥毆13年,動用火炮火銃,至今仍不通婚

傳統的詔安的宗族村落,既可以因鄉族共利而聯合,也會因宗族甚至家族的利益發生爭執。大體說來,這類矛盾在明代還不太突出,及至清代、民國則漸形嚴重,甚至發展到因雀角小故,動輒糾黨械鬥的地步。

縣人葉觀海在清嘉慶年間所修的志書中說:「昔時陋風今茲更甚,往往因惡少小嫌,一人之故,合族持兵,無賴之徒從中煸影,勒派錢米。族中人家,欲違不敢,依阿附和,釀成巨禍,相尋報復,自此歲無寧日矣。」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這個時期詔安埔上村與西坑村的鬥毆事件吧。

1

在詔安城的西南面,有一個瓷窯(今稱「肥窯」)村,村周雞籠山有可做瓷器的高嶺土,元初有一陳姓工匠攜家開基於此,以燒瓷為生,後人又向外發展開墾耕地、建立新居。

清初順治十一年(1654年),距此約2公里的溪南堡他姓居民被剿滅,以後瓷窯村這一帶陳姓居民陸續遷往溪南堡等處。

到乾隆時,瓷窯村只剩下文銳三房的二十世孫陳宗鞏在掌管祖業和燒瓷,他的3個兄弟則遷居瓷窯村南面的埔上。

有一年,窯戶無意中燒出一窯「皺變瓷」,官府得知,將其定為貢品。

但畢竟這是可遇不可求之物,不是說燒就能燒得出來的,陳宗鞏怕官府又來索要「皺變瓷」,招來殺身之禍,便舉家逃往台灣,臨行前,把瓷窯村一部分田產轉給郭姓女婿,另一部分交給埔上親族。

2

埔上村之西有一西坑村,為徐姓人口所居。

當埔上村的陳姓人財兩旺時,陳姓族人難免有欺負徐姓的情事,就是陳姓將牛栓在徐姓人家的門環上,徐姓也只好忍氣吞聲。

但這兩姓族人間也就埋下了嫌隙。

而隨著陳姓人口的減少,情況有了變化。

在原來陳姓取高嶺土的地方,西坑人在其上平整土地用以耕作。埔上村人則說這是陳姓祖上留下的土地,對西坑人加以阻止,而西坑人則說此地原本是徐姓祖業,被陳姓佔用。

道光年間,秀才出身的陳宗瑩、陳文嵩父子便領頭打官司,最后土地糾紛未能得到解決,陳氏父子卻因官司導致家破人亡,兩姓族人的積怨反而越發加深。

3

到清朝咸豐年間,埔上與西坑兩村的人持械鬥毆,爭鬥逐步升級,從短兵相接到動用土炮、土銃。

西坑村地形居高臨下,用土炮攻打埔上佔據有利條件,陳姓村民一走出家門便需提防受到攻擊。

埔上的耕地大部分靠近西坑,也處於其土銃的射程內。不但耕地無法耕作,歲入大減,而且械鬥又要花費大量銀子,埔上居民生活陷入困頓,人人面黃肌瘦。

西坑景況要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兩村發展到都將鐵鉤、火鉗等鐵件用來截做「炮子」的情形。

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參與爭鬥的三代成年男子,死亡無法安葬,未能留下墳墓。

4

埔上村在多數住戶僅剩孤兒寡母的情況下,把部分耕地和宅基地轉讓給溪南的陳姓族人,以換取他們前來助戰。

儘管這樣,似乎仍不能在爭鬥中佔多少優勢。

後來,陳姓溪南數十寨聯合,組織對西坑村的大規模圍攻,並準備火燒西坑村。

但就在大夥燃起之際,恰遇西北雨,燒村未遂。

陳姓覺得這是天意,便打消了火燒西坑村的念頭、

徐姓見對方人多勢眾,亦不敢再挑起事端。

一場持續13年的械鬥方才有所緩解,但相沿至今兩村仍不通婚。

【本期完】

作者:黃家祥,原詔安政協文史委主任,專註探索和研究詔安文化、歷史、民俗。微信公眾號:隔背村(id:gebeicun)。

了解更多詔安歷史文化

那就關注我們吧

回復「村民」,村長送你一部特殊的片子

隔背村原創精品 | 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有問題 | 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右看左 的精彩文章:

官陂、霞葛荔枝銷路告急,白菜價尋採購商,求擴散

TAG:右看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