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靈機器人秦磊:成為智能製造細分領域的教育領軍者
近幾年,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發布,以及中國製造業整體的轉型升級,智能製造加速發展,不少細分領域都孕育著新機遇,工業機器人就是其中相對熱門的一大領域。據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9萬台套,同比增長31%,遠高於14%的世界平均增速。從2011年到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了5倍多,從2013年以後,我國已連續4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支撐工業機器人產量飛速增長的背後,是以廣東、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為代表的機器換人浪潮。這些地區是傳統的用工大省,近年來「用工難」、「民工荒」導致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倒逼這些地區的製造企業踏入機器換人的階段。當地政府產業升級的訴求和鼓勵政策,同樣激發了企業機器換人的熱情。
市場上的工業機器人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產品,須經過專業人員的整合,才能真正在生產線上發揮作用,達到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的目標。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缺口將近10萬,根據工信部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到100萬台,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系統安裝調試、系統集成等應用人才需求量將達到20萬左右。但是人才從哪裡來?當前大多職業院校的教育方法與課程設置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需求與技能知識不對等已成為了現有教育的弊端之一。近期,億歐走進了一家專註與智能製造細分領域的教育企業-犀靈機器人,與其創始人秦磊和運營官馬公博進行交流。
犀靈機器人成立於2017年,是一家專註於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的公司,其服務的對象群體包括剛畢業的大專及本科生、想要從事機器人行業的人員、企業員工等,目前已經培訓了600餘位學員,與200多家企業達成人才輸送協議,與數家學校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
初心-推廣國產機器人,解決人才缺失痛點
犀靈機器人的創始人秦磊,在博士期間便從事了與機器人有關的863計劃、973計劃和國家自然基金等項目。在機器人鄰域長期耕耘了多年,他認為:從總體上看,雖然國內的機器人起步較慢,但國產機器人目前已經滿足一些對機器人精度、速度等要求不是特別高的傳統行業的需求,可以憑藉價格和服務優勢搶佔市場。
懷著推廣國有機器人的目的,他於2013年創立了新鵬機器人公司,開發了用於衛浴潔具行業的多單元智能噴釉系統,家居行業的智能噴漆系統,五金行業的自動拋磨系統,模具行業的自動焊接系統及碼垛行業的自動上下料搬運系統等,進一步沉澱了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經驗。在新鵬機器人的發展過程中,秦磊在進行能勝任機器人操作、維修等人員招聘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市場上具備相應技能的人才嚴重缺失。此外,他還注意到其他專註於機器人領域的企業,同樣,面臨著人才緊缺的困境。為了解決這個行業痛點,他於2017年創辦了犀靈機器人,立志於成為智能製造細分領域的教育行業領軍者。
起步-組建師資力量,規劃教育模式
任何一種教育模式,能夠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讓用戶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那麼這種教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成功的。
據秦磊介紹:犀靈一開始就以學員的能力培養為目標,採用企業級案例教學滿足學員的剛性需求。在團隊建設上,犀靈除了聘請在機器人應用領域有豐富經驗的人員,還對在新鵬機器人企業從事多年的工程師進行教學培訓,讓他們能夠將自己豐富的技術知識更好的傳授給學員。在設備上,犀靈配套了目前國內較為通用的工業機器人,包括ABB、庫卡、埃夫特等,25套PLC實訓設備及噴塗、焊接、打磨三類典型工作站。與傳統教育模式不同,在教學上,犀靈則採用「項目導向制」的教學方式,以機器人實操為主,將實際工作需要掌握的工業控制、電器繪圖、工業機器人項目集成設計等知識點編入項目中供學員學習,由學員實操設備實現需求。
當問及犀靈如何保證培養出的學員能夠完全勝任企業要求時,犀靈的運營官馬公博對億歐做出了解答:「在課程結束的最後階段,學員需要自主完成一項結合企業真實案例的綜合考核。考核合格後,我們才能判定這個學員達到了智能製造集成工程師的水準。」據悉:該考核設計完全依託於工業現場案例,比如其中一道題目是「完成衛浴產品的噴塗工作站設計」,其目標是讓學員設計出一個功能完備的機器人噴塗工作站。犀靈提供傳送裝置、各類型感測器、執行部件等,讓學員進行小組協作,從器件選型、程序編寫燒錄、電氣圖紙繪製、電櫃接線到最終的功能實現,全方位考核學員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實際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發展-校企一體,產教融合
犀靈目前的發展重心主要是在線下進行學員的培訓,對畢業的學員進行跟蹤反饋,從合作企業中得到學員對崗位的勝任程度的信息,及時對自己的產品設備和教學體系進行迭代升級。秦磊向億歐透露:犀靈已經與華風技工學校、廣東理工學院等高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利用自身優勢實現企業集群和高校集群的對接,構建了校企合作的橋樑和旋轉門,通過「教」、「學」、「習」三個環節互相驅動,滿足在校學生實習實訓需求,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
根據芥末堆對2017年職業教育國家政策的總結,2017年職業教育最顯著的趨勢是產教融合。在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中有3000多個校企合作項目,項目數目遠多於前一份項目名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國內高等教育畢業新生佔整體年輕失業者的比例由2005年的35%增至2016年的45%。市場對具備專業技能的畢業生的需求不斷上升,而國內大部分公立大學專註學術研究而非實踐技能培訓。「目前的高校教育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做到與市場需求相契合。高校教師不能閉門造車,要與企業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秦磊說。
規劃-線上線下一體化
據悉,犀靈今年下半年將規劃構建「犀靈雲」線上教育平台,通過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學員的培訓。「一方面,線上教育可以減輕教學人員的工作量,進一步補充學員的理論知識,提升學員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建立與高校合作的關係,向高校輸出課程;此外,藉助線上教育平台,學員可以在家使用PLC與機器人半實物模擬教學設備。「馬公博表示。
總體而言,目前進入智能製造及機器人技術人才培訓賽道的企業並不多。一方面是技術壁壘,另一方面是國內普遍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領域中的企業能否真正將模式跑通,在巨頭進入該領域之前贏得市場,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