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只做水下探查,從800億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只做水下探查,從800億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四年前,馬航MH730失聯,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日前,針對馬航MH730的調查也正式停止,直到如今都沒有發現飛機的殘骸和黑匣子。這令不少人意識到,海洋探查及水下搜索工作的難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迄今為止,全球大部分海洋中仍缺少詳細的海底測深數據。甚至有人疑惑我們對海洋的了解程度,還不及對月球、對宇宙的探索。

如今,伴隨著水下機器人、水下探查等設備的發展,也許它們能夠在未來的搜救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專註於水下探查的中科探海就是其中之一。

被一場海洋展改變的人生

圖 | 中科探海創始人劉維

劉維作為中科探海的創始人,自本科之後就和海洋有了密切的聯繫。本科碩士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就讀的他學習的是海洋工程專業,水下機器人研究方向。到了博士,在中國科學院的他則研究水聲信號處理。

2003年畢業之後,他在中國科學院工作了十多年,主要負責的也是水下高清設備的研製。隨後,儘管在澳大利亞、比利時等國家做過一段時間的水下設備研究,但最終劉維還是回到了國內開始了他的水下探查之路。

一場海洋展成為了他的契機。

2013年,劉維和他的夥伴們在上海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上海)國際海洋技術與工程設備展覽會。當時,參展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在展會中高清海洋裝備這個領域幾乎沒有國產裝備的身影,但與之不同的卻是,展會中國內參展人士對高清海洋裝備高漲而迫切的需求。

為何不見國產裝備?

劉維認為:「主要因為工業化程度不夠,當樣機研發出來之後,沒有落實到廣泛的應用中。並且,國產設備由於和客戶對接不足只是單純從技術層面考慮問題,無法保證設備在多種多樣的實際應用場景中設備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綜合上述因素後,他們確信高清海洋裝備領域有市場需求,只是沒有進行工業化批量生產和商業化落地應用,而自己的團隊有技術,因此,他們決定投身其中。

目前,中科探海的主要方向就是為用戶研發、生產高清海洋智能探查設備,產品包括九個系列,包括:水下機器人整機產品、水下聲學成像和測繪儀器等。這些產品則主要應用海洋環境監測、水下目標搜索定位、水下成像搜索、地形地貌測繪、石油管線和海底電纜巡檢、海底小目標探測、識別、定位於跟蹤等場景。

劉維表示:「我們現在解決海洋探查問題,是從平台和探查設備一體化的思路出發,給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


高清海洋裝備需求在哪裡?

我國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全長18000多公里。近海大陸架石油資源量約為240餘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約為14萬億立方米、濱海砂礦儲量為31億噸,海洋資源相當豐富。

但資源豐富,並不意味著有效利用。

2014年,國家海洋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海洋發展報告》中指出,我國對於海洋資源發開過度與利用並存、海洋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持能力不足,導致我國並不是海洋資源利用強國。

如今,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與廣泛的商業化應用,繼無人機、民營火箭上天,人臉識別、機器人入世後,「下海」成為了科技公司瞄上的「新藍海」,其計劃通過技術進一步促進海洋資源的有效利用,其中,對於海洋的探查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雖然有許多水下機器人集中於消費級市場,受到的關注度更高,但同時,面向B端市場的水下機器人企業也在暗暗發力。

以中科探海為例。據劉維介紹:「水下機器人B端市場主要集中在AUV(自主式水下機器人)和ROV(纜控水下機器人)兩類設備為主。在AUV領域產品主要用於探查,機器人可以對指定區域進行搜索測繪;ROV領域競爭較為激烈,產品則主要用於作業,譬如,水下打撈等。」

中科探海的產品就屬於AUV領域。劉維表示,當前其公司自主研發的技術包括,負責水下機器人穩定性、可靠性的水下平台,水下機器人的大腦部分(智能駕駛單元),成像部分等。

一直以來,劉維和他的夥伴們就把產品對標於歐美的同類型產品,他們希望能夠在全球高清海洋裝備中自己的產品都不輸於歐美的產品。事實上,他們也做到了。

劉維說,「像我們P200這款產品,就是世界範圍內唯一一款能夠同時提供地形地貌數據的產品。這相當於一次探查就能提供兩種結果,可以幫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摸清水底的情況。此外,我們的水下機器人和聲學設備也能夠做到在兩、三百米的距離中可以達到厘米級的解析度。這對於水域渾濁的區域非常適用。並且,其部分產品可搭載水聲通訊設備實現『蜂群』作業。」

他告訴鎂客網,當前採購其產品的主要包括水利部門、交通部、海洋局等客戶。他們的產品已經應用到了南海、環渤海、長江等內陸水域和海上水域。

「海洋高清裝備的市場空間很大,現在可能1%都沒做完。」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高清海裝備能夠滿足客戶需求,正在考慮下一輪融資

據國泰君安證券的研究數據表明,目前中國整個無人潛器的市場規模近800億級別,軍用無人潛器在2020年將達到300億,民用toB的市場則會達到430億。其中,搜索救援類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資源勘查類市場規模將達到225億,而鋪設線纜市場規模將達到2億,安全監測市場規模將達到137億。

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劉維表示,從現有的技術來看,現在AUV完全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

「AUV需要滿足幾個條件才能進行工作,包括,不會丟失、自主避障、以及面對異常情況能夠進行應急處置措施、能夠高效替代現有的偵查手段。目前,AUV在水裡能夠完全避障;它有一套應急處置系統能夠保證其在工作共遇到特殊情況可以自動上浮;同時,它的智能控制系統也保證了它能夠按照用戶指令、規劃工作,並且,即便遇到事先沒有規劃的地形也可以自主規劃路線。現在,AUV可以完成水下的掃測、搜索、偵查、探查等任務,能夠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

而產品成熟之後,下一步就是批量生產和商業化。

目前中科探海正在推進下一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的資金主要用於其多個線產品的生產以及規模化的應用。劉維表示,未來其希望在無人設備應用取得好成績後,利用其支持「蜂群」作業的優勢與其合作夥伴將這一領域的大數據建立起來。


結尾:

現在,雖然國內水下機器人的應用情況和歐美有所差距,但在劉維看來這是因為國內研發人員、單位將產品研發出來後很少投入商業化使用所導致的。而伴隨著國內海洋價值逐漸受到重視,像中科探海這樣致力於將產品商業化落地的公司也會越來越多,想必國產高清海洋設備的未來將十分可期,也將一改五年前劉維看到的模樣。

【鎂客·請講】專註於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軟銀計劃通過旗下移動部門軟銀公司IPO獲利,然後投資AI領域
小米平板4發布,可人臉識別,售價1099元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