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監是什麼官?它的產生和發展對中國宰相制度的變化有什麼影響?
原標題:中書監是什麼官?它的產生和發展對中國宰相制度的變化有什麼影響?
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中書監一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中央官職,它的存在橫跨數個世紀,在魏晉南北朝的歷史舞台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中書監的歷史源流。
魏文帝曹丕
中書監的萌芽始於漢代,西漢年間置中書,原本是歸屬於內廷的宦官機構,其主官稱中書令。中書的責任是專門在皇帝的辦公場所整理宮內文庫檔案。由於這一職務的工作之便,能夠常常與皇帝有接觸機會, 因而在內廷中的作用逐漸重要起來。不過如前所述,中書在漢代還是宦官機構之一,所用之人並非一般的外朝文臣,大史學家司馬遷因曾捲入要案身受腐刑,同時因為他本身學識過人,才得以任此要職。
曾任中書監的荀勖
曹魏後,中書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機構,其主官階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目前主流認為中書監的創立可謂是曹魏加強中央集權的新措施。曹魏時期文帝曹考慮到尚書台權勢日重有威脅皇權的可能故而改秘書令為中書監和中書令,與中書令職務相等但在朝臣位次上略高。魏文帝以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同堂機密,詔命多出自劉放。至明帝時,中書監、中書令已經位高而權重,成為實質上的「宰相」。晉朝、南北朝均保留這一職務,因中書監處理機要接近中樞, 時人又稱其為「鳳凰池」。西晉名臣荀勖原本擔任中書監,後來奉旨升遷為名義上更為高尚的尚書令,官僚親友均來慶賀,不料荀勖卻說:「奪我鳳凰池,何賀之有!」由此可見,在當時人心目中,中書監的尊籠遠超尚書令,反映了魏晉時代官制權勢的變遷。
隋唐以後的中央政治制度
隋文帝在終結了東漢末年以來的長期亂世後著手政治制度的改革,因為隋文帝的父親名叫楊忠,為避諱而改中書監為內史令,置內史令兩人,同為宰相。唐初沿襲此職,職權同南北朝。至唐高祖時恢復中書省原名,只設中書令,不復設監。進入宋代後,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虛銜,大多用於給重臣加官階。元世祖忽必烈統治中國後,曾一度恢復中書令履行宰相的職權,但許可權則大為擴充至地方行省。明初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皇帝大權獨攬。
參考資料:
陳琳國:中國古代宰輔制度(下)--以漢唐為例
盛奇秀: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涂坤全:魏晉南北朝官制述略
歡迎朋友們訂閱近代中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明代土司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其又具有什麼特點?
※被時人稱為「婁東二張」,張溥和張采是如何創立經營復社的?
TAG:近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