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濫用抗生素的惡果:超級耐葯病菌可能會傳播、還能遺傳

濫用抗生素的惡果:超級耐葯病菌可能會傳播、還能遺傳




近日,來自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

讓細菌具有耐藥性的基因不僅能夠跨越不同物種傳播,還能通過接觸染色體而遺傳



自從上世紀3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青黴素,人類便開啟了使用抗生素的時代。抗生素幫助人類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緩解了細菌感染帶來的威脅。





然而,隨著細菌與抗生素接觸頻率增加,前者對後者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抗生素對耐葯菌的療效降低或無效,進而產生了耐葯細菌。但是,近年來,不斷有研究顯示,

人體內出現了超級耐葯細菌,可能對於目前臨床常見的抗生素敏感性都下降了。




傳播太可怕




近日,來自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讓細菌具有耐藥性的基因不僅能夠跨越不同物種傳播,還能通過接觸染色體而遺傳。以某些大腸桿菌為代表的革蘭氏陰性菌已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報道稱,目前,

多粘菌素是對抗耐藥性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一個名為MCR-1的基因會讓細菌對多粘菌素也產生耐藥性,變成「超級細菌」,使相關疾病的治療更加困難。




研究人員認為MCR-1基因有兩個傳播途徑:一是通過細胞染色體外的質粒(很小的一段環狀DNA)跨物種傳播,另一個是通過染色體遺傳。




似乎為了印證這一結論,也是最近,美國發現首例「無敵細菌」病例。一名49歲女性因尿路感染癥狀就醫,而被發現感染上「無敵細菌」,即對抗生素「多粘菌素」有耐藥性,並且對現階段抗生素都耐葯。




MCR-1並非第一次出現在論文中,2015年11月,中國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健華與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沈建忠等人共同發表論文稱,首次在動物的大腸桿菌中發現MCR-1,並且有22%的細菌攜帶多粘菌素耐葯的基因,這件事情引起全球關注。此後歐盟、加拿大和美國也相繼發現人類感染帶有這種基因的細菌,引發了人們對「超級細菌」的關注和憂慮。




「發現耐葯細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樣的耐葯基因是在質粒上。」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員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他進一步解釋說,耐葯是細菌的一個自然屬性,抗生素等藥物的濫用會促使耐葯細菌的大量繁殖和傳播。耐葯或多耐葯細菌出現可分兩類,一類是細菌自身染色體基因突變,另一類是細菌通過橫向基因轉移機制獲得外源耐葯基因。耐葯細菌通過橫向基因轉移獲得外源耐葯基因一般都在質粒上,耐葯基因可隨著質粒的轉移而發生傳遞,進而讓更多細菌被「感染」。




耐葯細菌的威脅主要體現在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即院內感染,因此,有效控制院內感染是人類和耐葯細菌抗爭的關鍵。




人畜共感染超級細菌




在劉健華等人的研究項目提到的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從上海的一家規模化豬場的一頭豬中,分離出了一種大腸桿菌菌株(SHP45),表明粘菌素耐藥性可以轉移到另一菌株。這促使研究人員在2011年和2014年之間,從四個省的屠宰場的豬、廣州30個公開市場和27家超市銷售的豬肉和雞肉中,分離出了細菌樣本。他們還分析了廣東和浙江省兩家醫院感染患者的細菌樣本。




進而,研究人員發現了從動物與生肉樣品中分離的大腸桿分離菌株中MCR-1出現頻率極高,而且在感染病醫院病人身上,研究人員也發現了MCR-1的基因。更可怕的是,

這種基因可能已經蔓延到其他腸桿菌科的細菌中,而這種蔓延則會引起多種疾病,比如肺炎和嚴重的血液感染。




劉健華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這些都是極其令人擔憂的結果。因為多粘菌素(粘菌素、多粘菌素B)是一種耐藥性不能在細胞之間傳播的抗生素。然而,「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個抗病基因——容易在常見細菌,比如大腸桿菌和肺炎桿菌之間交換,表明從廣泛的耐藥性,到對流行性疾病的抗性,是不可避免的。」



在今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也在歐洲聯盟一次耐藥性問題會議提及,如果多粘菌素失效,我們就失去了對抗一系列嚴重感染的最後藥品。這是一場全球危機。




耐葯細菌的出現令人擔憂,不少研究機構紛紛給出調查數據讓抗生素使用狀況更透明。



2015年,美國華盛頓特區非營利組織——動態疾病、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CDDEP)根據對科學文獻以及國家和地區監測系統的分析,從2000年至2010年間,全球抗生素消費量增長了30%,而且,全球牲畜中抗生素使用量也在攀升。

該問題在中國尤其嚴重,而且這一領域抗生素消費量在2030年可能翻一番。




同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在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上發布了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並預測得出全國58個流域的「抗生素環境濃度地圖」。報告數據認為各地抗生素使用和排放量:

2013年中國抗生素使用量達16.2萬噸,其中52%為獸用抗生素。每年超過5萬噸的抗生素通過生活污水、醫療廢水、動物飼料及水產養殖廢水等方式排放到水土環境中。




也是在去年,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周穎、趙琦領銜的課題組,歷經一年針對學校兒童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監測發現,我國兒童普遍暴露於低劑量抗生素。

研究人員對1000餘名8歲至11歲的學校兒童進行檢測,並連續收集晨尿後,應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分析尿中5類共18種抗生素含量。




--


如果不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吃更多的肉,動物們不會被擁擠在如此骯髒、狹窄的工業化養殖廠中。試想像,一個電梯里生活著5個人,吃喝拉撒一輩子全部在裡面,為了不生病,只能被不停地喂葯。




為了更好的健康,環境,我們都應該選擇慈悲的植物性飲食。




文章轉載自搜狐新聞「北京健康新聞中心」:http://m.sohu.com/a/106707744_21617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FA憫惜動物 的精彩文章:

近1/3瑞典年輕人為環保吃素!

TAG:MFA憫惜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