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虹鱒歸入三文魚?團體標準制定更需吸納民意

虹鱒歸入三文魚?團體標準制定更需吸納民意

日前,一則名為「《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的消息,引發了關注。該標準規定「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其中,虹鱒也正式被歸入三文魚行列。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 圖據中國之聲

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按大的科類劃分,虹鱒的確是其中一種。與我們日常吃到的國外三文魚相比,國產三文魚虹鱒同科卻不同屬,最直接的體現是生長環境。虹鱒是淡水養殖魚類,而非海魚,把它也算作三文魚,會對消費者形成直接誤導。

中國消費者口中的三文魚,一般約定俗成是指海水鮭科魚類。混淆稱呼的誤導,有損消費者的知情權。對於缺少辨別能力的人來說,支付三文魚的價格,買到的卻可能是更便宜的國產虹鱒。當然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危害,三文魚的食用方法通常是生食刺身,但生長在淡水環境下的虹鱒,體內容易攜帶肝吸蟲、肺吸蟲等寄生蟲,生食的健康風險極大。

上述團體標準提到,可採用連續冷凍的方法殺滅寄生蟲,但這種方式對海水三文魚有效,對國產虹鱒未必能殺滅徹底。至於說對虹鱒的生長過程進行全流程式控制制,保證其不受外部寄生蟲的污染,也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任何養殖環境都不是絕對封閉的,要讓一條魚的生長過程安全可控,對養殖條件、水體、飼料和監控有極高的要求,養殖企業水平參差不齊,並不一定都能做到。

如果無視養殖環境,以及企業基於利益考慮,對養殖標準可能的降格,那麼將攜有寄生蟲的淡水虹鱒,也命名為三文魚,就是一種極不負責的操作。除了可能提高所謂「國產三文魚」的銷量外,想不出對消費者有什麼真正益處。

事實上,這份團體標準發布後,人們發現參與制定標準的14個成員中有13個是水產品養殖或冷凍食公司,剩下的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雖是非盈利性社團組織,但其構成也基本都是水產品公司。

行業規則由行業參與者制定,道理上無可厚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對此也持鼓勵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團體標準可能影響公眾健康的前提下,制定者還可以關起門自說自話。正是基於這種擔憂,《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明確強調,制定團體標準,應當遵循開放、透明、公平的原則。

團體標準自今年5月引發爭議,經歷一輪質疑之後,還是以這樣的形式落地,並沒有任何開放透明可言;在規則制定過程中,缺少對民意的吸納,也談不上公平。

雖然說它只是團體標準,沒有全行業的強制約束力,只對參與的企業有效,但為「國產三文魚」正名,用寄生蟲攜帶風險更高的虹鱒充當進口三文魚,這是在忽悠不專業的消費者。

此前有媒體記者採訪發現,不少超市冷藏區的三文魚切片,產地語焉不詳,虹鱒與通常所說的三文魚在切開後的差別,非專業人士基本看不出。在市場還需規範的前提下,團體標準則無疑會加劇混亂,而最終埋單的始終還是廣大消費者。

END

文丨熊志

編輯丨汪垠濤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泰媒:普吉翻船事故遇難者升至18人 目前仍有39人失聯
救援泰國失聯少年洞內情況曝光 中國專家:距受困人員還有2公里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