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走近Hinton:AI教父傳奇人生

走近Hinton:AI教父傳奇人生

Geoffrey Hinton花費了30年的時間默默無聞,直到2012年,他證明了其研究的價值,並駁回了大多數其他科學家所謂的正確觀點。如今,這個被稱為「人工智慧教父」的男人在AI領域內早已家喻戶曉,我們大多還只知道他的「反饋神經網路」、「膠囊網路」以及一些振聾發聵的頭銜。然而,這個AI巨人背後也有不一樣的成長曆程,或者說令人黯然的經歷:學術界的不認可、科研世家的壓力、兩任患癌的妻子…,Hinton比任何人都希望AI取代放射科醫生,並更多地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在當今很多科學家仍然抱有「AI威脅論」,Hinton卻保持樂觀因為「我們也是機器,絕妙的機器」!


 


Mr. Robot


作者:Katrina Onstad




添加微信:MLAPython



(姓名-單位-方向)


即可加入機器學習交流群





30年:從無人問津到AI教父




三十多年以來,Geoffrey Hinton一直都處於人工智慧研究的邊緣地帶。他像一個局外人一樣堅守著一個簡單的觀點:計算機可以像人類一樣,依靠直覺而不是規則進行思考。這個念頭在Hinton的青少年時代已經萌芽,那時,他的一個朋友向他描述了全息圖的工作原理,物體表面無數的反射光線被記錄下來,被存入一個巨大的資料庫里。Hinton立刻想到:大腦也是這樣工作的——海量的細胞由無盡的神經元圖譜連接起來,信息在其間傳遞並沿著十多億條路徑傳輸。


 


於是hinton萌發了一個想法:計算機是否也能這樣工作?


 


根據當時主流學術界的觀點:計算機只能通過規則和邏輯進行工作!而Hinton的神經網路,就這樣被忽略了。


 


50年代後期,Cornell大學的一位名叫Frank Rosenblatt的科學家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神經網路機——感知機(Perceptron),它的目標很簡單:識別圖像。目的是給感知機一幅騙過的圖片,那麼它至少在理論上會識別出「蘋果」。


 


這個Perceptron運行在IBM大型機器上,在當時引發了嚴重的「科學幻想」。1958年,《紐約時報》預測:認為這將是第一個像人腦一樣思考的設備,「Perceptron將能夠走路、說話、看、寫、自我複製、意識到它自己的存在。」


 


然而Perceptron並沒有實現這些幻想,它成了科學界的一個笑話。之後,在主流學術界,神經網路被降級到邊緣領域。但是,Hinton卻有自己的想法:「大腦必須以某種方式工作,但一定不是編寫好的程序,因為我們沒有被編程,我們有常識。」


 


1972年,25歲的Hinton在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把神經網路作為研究重點。在此期間,他的導師幾乎每周都會提醒他在浪費時間。然而Hinton不為所動。


 


博士畢業後,Hinton在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CMU)工作,然而,作為一名社會主義信仰的人,Hinton無法忍受當時里根政府的外交政策。他和妻子打算收養一個來自南美洲的孩子,所以不想讓孩子在衝突嚴重的國家裡成長。而且,美國大部分人工智慧研究都是國防部資助的,與Hinton可以說格格不入。1987年,Hinton接受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IFAR)的邀請。CIFAR為Hinton提供了學術自由,還有不錯的薪水。儘管從未學過計算機課程,Hinton被安排到計算機專業,在CIFAR從事機器和大腦學習項目研究。


 


Hinton在Sandford Fleming building有一個小辦公室,默默地從事他的工作,隨著時間推移,他身邊聚集了少量的幾個深度學習信徒。其中就包括Ilya Sutskever,他後來成為OpenAI的聯合創始人。他在2000年加入Hinton的實驗室,當時還是AI的「冬天」,可以說在學術界、工業界都不受重視。




2009年,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明顯提升,神經網路在語音和圖像識別領域超過傳統的基於規則和邏輯的方法,大型科技公司開始關注和投資人工智慧。


 


2012年,谷歌在Google X實驗室宣布建立了一個包含16,000個計算機處理器的神經網路,通過向計算機提供YouTube中數百萬個隨機的、未標記的視頻,並對其進行了編程,用以識別貓之類的東西。


 


這一成功讓Hinton成為AI界領袖。Dean在2013年邀請Hinton加入Google。


 


從不坐下的巨人,萬眾矚目的Capsule





在多倫多大學,從Hinton在的辦公室望出去,能俯瞰校園中心的主幹道。Hinton一邊吃著三明治,一邊走來走去,不時在白板上寫寫畫畫,嘗試讓人們更容易理解神經網路。他說,如果必須為貓和狗分配一個性別,直覺來講,人們可能會把狗看作是男性,把貓看作是女性。這種劃分沒有任何邏輯,但是,Hinton說,我們通過一千多個類比來理解,狗是積極的,多毛的,塊狀的;貓則狡猾,聰明,從這方面來講,前者是男性,後者是女性是有道理的。這些都不能用邏輯來證明的,它是隱藏在我們的腦海中的。


 


Hinton幾乎從不坐下,因為他患有椎間盤突出。這在他19歲的時候出現問題,那時他幫目前搬一個沉重的暖器,由於本身也存在鈣代謝方面的基因問題,所以,從2005年以後,他基本就不再坐下了。


 


在Go North活動中,Hinton解釋了兩位谷歌工程師的研究成果:膠囊網路。Hinton用例子展示:膠囊網路使識別更快,更準確。如今,膠囊網路已經在學術界被人熟知,也不乏有人大肆宣揚鼓吹:「每個人都在等待它。」





當今很多AI領域的牛人都曾跟隨Hinton學習,他的幾十名學生現在已經成為Facebook、谷歌、蘋果、Uber等科技巨頭中的核心人物。


 


科學世家的壓力:要麼成為學者,要麼一事無成





Hinton曾說過,在他成長過程中,他的母親給過他兩種選擇:「要麼成為學者,要麼一事無成。」



Geoffrey Hinton出生於戰後英國的溫布爾登,他的父親叫Howard Everest Hinton,是英國昆蟲學家,喜歡研究甲殼蟲。他的母親Margaret是一位教師。而他們一家也都流淌著飽含聰明才智的DNA:他的叔叔是著名的經濟學家Colin Clark,正是他發明了「國民生產總值」這個經濟學術語;他的曾曾祖父是著名的邏輯學家George Boole,他發明的布爾代數(Boolean algebra)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礎。


 


Hinton的母親很有愛心,但他的父親卻有些令人敬畏,「他也不會虐待人,但他確實極其強硬」。


 


當被問起對於生長先和的科學世家的感受時,Hinton表示:「壓力,很大的壓力。」Hinton說,自己一輩子都在壓抑、沮喪中掙扎,而工作就是他釋放壓力的方式。


 


兩任妻子,一個信念:AI終將取代放射科醫生





Hinton在1994年失去了他的第一任妻子Ros,她因卵巢癌逝世,Hinton成為單身父親,獨自撫養照顧他們收養的兩個年幼的孩子。1997年,他與其現任妻子Jackie再婚,不過,三年前Jackie也被診斷出患有胰腺癌,Hinton處於失去第二任妻子的邊緣。




Hinton在醫院度過大量的時光,他目睹醫院很多低效的數據處理以及大量誤診帶來的困擾,他認為,人工智慧的成果將使醫學變得更加高效。他設想,過不了多久,每個人都能夠花100美元獲取自己的基因庫(目前這一項目的費用為1000美元),而且Hinton也認為X射線檢測工作可能很快就會被大量機器人取代。



Hinton發起的Vector Institute的最早的一批項目中,就包括用神經網路研究多倫多醫院提供的大量數據。


 


人工智慧技術可以通過訪問龐大的數據集(本質上就是病歷)來實現眾多突破,包括遠程監控病人的心跳,幫助醫生確定理想的出院時機。多倫多新創公司Deep Genomics是向量學院的合作夥伴之一,正在開發能夠讀取DNA的AI,這將有助於及早發現疾病並確定最佳治療方案。Deep Genomics的創始人Brendan Frey是Hinton的一名學生。


 


Hinton問我是否會幫他一個忙。 他說:「我非常希望你能在文章里提一下,我過去兩年半能夠繼續工作,是因為我的妻子對她的癌症有著如此積極的態度。」他平靜地說:「非常感謝你。」





「我們都是機器,絕妙的機器」




截至目前,Vector Institute已經錄用了20位科學家,他們正在為世界上一些宏大的問題探求技術解答:如何用AI來診斷兒童癌症,檢測語言障礙?怎樣建造機器,賦予人類像動物一樣的視力,或者譜寫優美的樂曲?或者怎樣用量子計算來加速分析里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量數據?Vector有一名關鍵員工Raquel Urtasun,會將她的部分時間分配給Uber,在那兒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如今的AI狂熱不僅僅是為了金錢,也是因為AI融入日常生活的快速步伐,例如,我們從翻蓋手機到iPhone X人臉解鎖,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


 


很多科學家擔心AI技術發展太快,對人類造成一定的威脅,Hinton對AI基本保持樂觀態度,「我認為這會讓生活變得更容易。人們所說的潛在影響與技術本身無關,而與社會組織方式有關。作為一個社會主義者(socialist),我覺得當技術提高了生產力時,每個人都應該分享這些成果「。 Hinton表示,相比人們對機器日益提升的智能程度的擔憂,對人類而言,更為緊迫的威脅其實是殺手機器人的開發。(為強調這一點,116家AI公司創始人在本周聯合簽署了一份請願書,呼籲禁止製作致命的機器人武器。)


 


如今,在Hinton周圍,Google的80後90後員工吃著沙拉,喝著咖啡,他們幾乎都在玩手機。Hinton說「我們是機器」,「我們只是以生物的方式存在。大多數做AI的人對這一點毫不懷疑。我們只是特別精密的機器。」




原文鏈接:


https://torontolife.com/tech/ai-superstars-google-facebook-apple-studied-gu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