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蘋果的代工廠不會把其核心技術偷偷賣給同行?

為什麼蘋果的代工廠不會把其核心技術偷偷賣給同行?

時值盛夏,按照蘋果的節奏,新款iPhone應該正處在量產模擬階段,也即開始為九月份的發布會做囤貨準備,前不久,台積電因遭遇網路病毒攻擊,導致生產線停擺,業內人士透露,不僅台積電自己的季度營收將會損失3%,更有可能影響新款iPhone的出貨進度,但筆者相信,依照蘋果、台積電、三星的供應鏈能力,最終的出貨日期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更何況,長年的產業鏈布局,已經讓這些供應商們產能過剩,競爭加劇,而由此衍生出另外的一個邪性話題,正遭遇熱議和過度解讀:網路病毒既然能攻破台積電的安全防火牆,他們是否可以盜取蘋果A處理器最高等級的圖紙和參數呢,或者更陰謀論一點,蘋果處理器是通過代工廠生產的,為什麼代工廠不把技術偷偷賣給同行業呢?

顯然,這是一個偽命題,莫說蘋果已經同供應商簽訂了非常嚴苛的保密協議,單就從蘋果iPhone訂單數量,行業間的競爭關係,台積電、三星都不可能做出「如此非典型」的事情,更不要提喬幫主發明的專利大戰,耗時七年,險些讓三星賠款10.9億美元,要是真有如此齷齪的事兒出現,美國法院估計能直接把代工商們罰到破產,永不翻身。

技術封鎖,蘋果如何保密自己知識產權?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自喬布斯時代開始,蘋果就有著非常變態的保密文化,雖然每逢新款iPhone上市前,總會有一些倒霉蛋弄丟一兩部工程樣機,但筆者更願意相信,這只不過是蘋果營銷的策略之一,這些不疼不癢的「樣機丟失」的事件,更容易調動起消費者購買新款iPhone的慾望,而對於真正有價值的技術信息,蘋果向來都會建制一張密不透風的封鎖網,這個封鎖網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經過大量的軟硬體的投入以及法律合同建制起來的。因蘋果的保密文化太過變態,筆者追蹤報道蘋果十年,也尚未從業內人士中獲取過任何有價值的技術信息,只是拼湊起一些零星的點,來體驗天網恢恢。

首先,蘋果對自己的員工要求非常嚴格,包括設計團隊和供應鏈管理團隊。當一個新項目完成立項時,蘋果不會虎頭虎腦地來一場萬人空巷的動員大會,而是由不同董事會成員約談不同的項目負責人,他們不會給項目統一命名,而是會依照不同的零部件來進行專屬命名,比如晶元設計的代號和顯示器設計的代號就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項目負責人之間彼此保持獨立,而且一旦出現泄密問題,董事會也清楚究竟是哪個板塊出了內鬼。對於供應鏈管理團隊,蘋果則有著更高的保密要求,畢竟,這些人同供應商直接聯繫,天然靠近「泄密」事件,同樣地,蘋果供應商管理人員也會接收到不同的項目代號,他們的信息都會保存在由庫克統一配發的蘋果筆記本電腦中,這些電腦都需要經過特殊處理,比如禁用USB功能,限制連接公用網路,團隊每個成員都是獨立負責一塊,而且只將信息傳遞給必要的合作者,更加變態的是,蘋果供應鏈團隊是不允許在微信、QQ群聊里討論工作的,這是因為公共網路中的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騰訊管理員獲取,於是,他們只能習慣於在郵件和iMessage里討論工作和傳輸相關信息,此外,一般的私人電話、私人聚會中,大家也都是三緘其口,生怕自己言多必失,成為剽竊者的一塊拼圖。

其次,面對越來越複雜的供應鏈管理,蘋果擬定了一份事無巨細的保密協議,在項目正式啟動前,雙方的法律團隊會進行漫長的討論,確保一切事宜妥當之後,簽署保密協議,這個協議常常備註著一個天價數字,比如三星、台積電要是違反協議,需要接受100億美元罰款之類的,數字有些誇張,但同時也體現了蘋果對於「信息保密」的重視程度。有此天價的保密協議還不算完,在整個合作工程中,蘋果會主動向供應商提供一些必要的軟體和硬體,比如三星的生產線上可能會有iMac電腦來記錄信息,一些關鍵步驟中的自動化設備也是由蘋果聘請第三方企業代為研發的,這樣一來,代工廠的整個生產環節就都處於蘋果的監控之下,也杜絕了代工廠自己偷偷copy同樣的生產線。

庫克的布局非常高遠,他常常會犧牲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謀求更長遠的利益,保密網路的構建正體現出這位供應鏈高手寬廣又細緻的思維,總之,蘋果事無巨細地掌控供應鏈,常常會讓代工廠失去「泄密」的慾望,或者說,他們向來沒有泄密的動機。

背靠大樹,代工廠沒有泄密動機?

如前文所述,蘋果有著非常嚴苛的保密文化,也會要求供應商簽下霸王條款式的保密協議,更會事無巨細地參與到代工廠的生產線建制上來,但蘋果的技術信息之所以能安安全全地保存十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代工商壓根沒有泄密動機。

眾所周知,蘋果iPhone訂單非常之瘋狂。要知道,代工廠最痴迷的數字就是訂單量,只要有量,代工廠就有一切可能,但過去幾年的一些時段,越來越多的代工廠紛紛祈禱:iPhone訂單能否減少一些,他們既不願意de-commit客戶的出貨需求,又只能看著自己捉襟見肘的資源而干著急。在這種背景下,供應商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吃掉蘋果訂單,他們是沒有精力再去討論什麼「技術泄密」的,更何況,放眼全球,又有哪個競爭對手能同蘋果相抗衡?前幾年,尚有三星與之匹敵,但幾年之後,Android系統變得越來越卡頓,越來越碎片化,而蘋果則順勢推出大屏幕手機,一舉擊潰全部的競爭對手,即便三星在未來推出一兩款比iPhone賣得更好的爆款手機,他們也絕對沒有辦法撼動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霸主地位。隨著蘋果市值突破1000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Android陣營開始倒戈成為果粉,至於說,Vivo/Oppo從來只是小打小鬧,糾纏於邊邊角角,難以進入競爭風暴的中心,如此一來,即便是台積電、三星有心泄密,也無人可收。

蘋果供應鏈上的企業都是「狠角色」,一切都要按照契約、合同來,他們大都有「百年老店」的志向,盈利更多地靠自身實力,而不是幹些偷偷摸摸的齷齪勾當,縱然偶爾有一些泄密事件發生,也多是個別事件,不會成為公司行為。筆者更願意相信,隨著全球進入嚴肅的法治時代,齷齪的泄密事件可能會完全消失,技術信息終要按照正常渠道流轉。(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冷門智能機在非洲、印度的生存之道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