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業互聯網:5G與可替代技術

工業互聯網:5G與可替代技術

近期,全球移動通信協會發布報告「5G in China: the enterprise story」,認為在高科技製造(工業 4.0)中實現逐步向「流程自動化」的轉變,依賴於「低時延連接」來滿足所需的精確閾值以及實時分析。

在工業互聯網業務的商業模式方面,這份報告認為移動通信網路運營商向工業客戶銷售其解決方案有兩種收入模式:

一種是單獨提供連接,包括一些終端設備和模組。雖然這種商業模式可能具有較高的利潤率,但在工業互聯網的整體價值中所佔份額相對較低。

另一種是提供完整的服務,包括連接、配套終端以及最為重要的平台層。

採用上述第二種商業模式,移動通信運營商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因為許多規模較大的雲基礎架構公司和企業 SaaS公司比如SAP、Oracle早已進入工業互聯網市場。

於是,這份報告較深入地討論了工業互聯網中的5G與可替代技術。

理論上,5G可提供亞毫秒級別的往返時延,如果與可以為工廠提供有保證的QoS的網路切片相結合,將會更有吸引力。

但是,在具體工程實踐中實現這種低時延可能需要邊緣計算基礎設施,比如把雲伺服器部署於工廠附近甚至工廠內部。

亞馬遜的AWS Greengrass、微軟的Azure Edge、谷歌、阿里巴巴都在大力投資可服務於工業物聯網應用的邊緣計算產品,通用電氣、IBM、博世和富士康等多家公司擁有與雲關聯的專有控制平台(相關形式為:要麼是本公司自有,要麼是通過與AWS等簽訂租賃容量協議),並且能夠提供端到端服務方案。

端點連接通常由使用非授權頻段的短距離感測器無線聯網完成,從客戶角度看,價值點主要在於控制平台與數據分析,而不是端點連接。

由電信運營商、雲計算公司和企業PaaS平台分別提供服務的智能製造業份額將受10 -15年內邊緣計算經濟發展速度的推動(如下圖所示)。

上圖對10-15年內邊緣計算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作了預測:

第一階段是中央雲主導(2008-2020年),特點是:基於大型集中式數據中心的雲計算;公共、私有和混合的綜合設置;「邊緣」主要是一個概念,而非商業主張。

第二階段是混合/核心邊緣(2017-2022年),特點是:邊緣計算早期階段,AWS、微軟開始進行商業發布;經濟效益仍然不如核心雲;智能任務協作:核心雲處理繁重的工作(如資料庫更新),邊緣雲處於處理對時延敏感的應用程序、定位、分析。

第二階段是原生邊緣(2022-2030年),特點是:大量企業的工作量開始分布在微型數據中心,邊緣雲的經濟效益開始得到改善;納米處理與其他技術升級;新興技術的接受度與信任度得到提到;針對邊緣設計服務,這些原生應用包括AR、VR、MR、自動駕駛、工業機器人。

第四階段是未來混合技術(2030-),特點是:邊緣計算的經濟效益、信任度等均與核心雲相當;分散式與中央雲之間的區別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郵許昌基地 的精彩文章:

毫米波5G任重道遠

TAG:北郵許昌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