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教學隨筆

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涇干鎮中學 許婭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師重點思考的教學內容,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通過核心素養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會有長足的發展,從而將知識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語文課承載著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責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由此,我們可看出,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係密不可分。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這些以課本內容為本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體驗到評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對形象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髮現美的能力,提高學生識別美醜的能力,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一、在形象中學會感知美

學生的審美情感具有較鮮明的年齡特徵,他們容易陶醉於色彩鮮明、節奏明快的審美對象之中,而較難深入的體會情感。因此,教師除了完成知識點的學習、識記以外,應該引導學生去努力發掘那些誠摯深厚的美。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詞一句,一山一水,只要審美主體加以想像,無形的畫面就會變成栩栩如生的景觀,無聲的符號文字就會變成充滿激情的語言,隱匿於字裡行間的美就會自然地跳出來。無論是魯迅的《孔乙己》用圖片或動畫演示孔乙己教我寫茴香豆的「茴」字、或是用深情朗讀表達臧克家的《有的人》,還是在《荷葉母親》教學中,讓學生們閉上眼感受那個「 雨打荷葉,荷葉護蓮」的境界,都是作者發自肺腑,訴諸真情的,都是美的。每一部優秀的作品,每一篇優美的文章,都有其深刻的背景,這對於學生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寫作功底,培養學生豐富的文學感情是非常重要的,從文學作品中所提供的情境或手法來感知形象,在形象中感知美。

二、在誦讀中學會體驗美

語文教學中朗誦是課堂的主旋律,誦讀課文也是體驗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就是要使學生在文字的訓練中,更好地獲得學習語文能力,並且有機地使學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在誦讀中感受自然美。作品中對於自然描寫是很多的,要讓學生在短時期內感受到這一點,唯有通過文字加上他們豐富的想像來實現。例如讀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只要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鼓勵學生結合語言文字展開充分的想像,學生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幅天然美景,把自身融入其中,既可在書中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又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

在誦讀中品味語言美。課文用詞精美、語境生動,學生通過朗讀,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讓感官經過反覆的審美實踐品味語言美,逐步完善學生審美的感知力。如《與朱元思書》中:「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相似而整齊的句式娓娓道來,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怎能不體味出美的韻味來呢?

在誦讀中追求創造美。課本中的許多文章,可讓學生在誦讀中根據文字描述進行語言表達,在誦讀中由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轉化,因此,誦讀成了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橋樑,誦讀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創造美。

三、在理解中學會鑒賞美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如:蓮花 「出淤泥而不染」代表了何種品質?高原上昂然挺立的白楊樹究竟美在哪裡?搏風擊浪的海燕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應引導學生探究,發掘其深層意味和文章主旨,把文章的中心點具體化,同時還要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切合到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去對課文中的人物、事件進行準確的分析和評價,從而把握審美對象美的真諦和本質。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自然也包含了通過審「丑」達到審美的這種形式,這是典型的反面教育方式。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探究悲劇產生的社會根源,進行理性的思考,在思考與探究中體驗深沉的悲憫,感受強烈的激憤,引導學生的「學習的情感」變化。

四、在想像中學會拓展美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合理的想像,教給他們掌握想像的方法,在想像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美的意境。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根據事物的發展,讓學生進行推理想像,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如張志和的《漁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兩個寫景的句子,詩人融情於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邃的藝術意境。為了開拓學生的想像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這樣,學生就可根據教師的點撥,展開想像的翅膀,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能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之,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特點,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只有讓學生擁有一雙審美的眼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作者簡介:許婭利,中學語文教師,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喜歡閱讀寫作,發表論文多篇。

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在線初中版 的精彩文章:

TAG:語文在線初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