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大偉:放大世俗的人情風貌

李大偉:放大世俗的人情風貌

在我,《上海市井》不是第一本書,卻是冠以「上海」兩字的第一部,之後,不緊不慢,狗尾續貂地結集出版了《上海生意經》《上海腔調》,今天又有了系列的第四本:《上海市井》第二輯,瓜熟蒂落,脫胎而出。前一本《上海市井》就成為第一輯了,上海話:頂了杠頭上!

《上海市井》第一輯出版於2006年,一晃12年過去了,光陰如梭。第一輯的《上海市井》,定格於大楊浦,在那裡我度過了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無憂無慮地從黑白照片到黑白電視的時代,那個時代,我記不住有菜少肉、有米少油、只有舊衣服、很少新衣服短缺時代的不幸,只記住窮開心的日子:上課看窗外,下課在野外。只記得、沒有考試、沒有作業、更沒有刷題,重複練戇,也沒有學到今天不曾用過的知識,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這樣的童年是快樂的,所以忍不住一點一滴、一筆一畫鐫刻在方格紙上,成就了《上海市井》 第一輯,是上海版的《小屁孩的日記》,是頑童成長記。

出版第一輯的時候,我已經離開了鞍山六村,遷入高尚地段,但我忘不了大楊浦,所以在離鞍山六村一箭之遙的江浦路上,開了一家器宇軒昂的六藝茶館。為什麼開茶館,而不是咖啡館?咖啡館是上只角的,是淮海路的,不屬於我。茶館才屬於中國,屬於大楊浦,屬於平頭百姓。開茶館不賺錢,但我從未想過關門,因為茶館老百姓進得來,隔壁鄰居進得來,這個地段也方便,有綽號、有缺點、有不良嗜好的朋友來往,我可以在此喝茶、採風,感受世俗的率真。

對面蔣家浜里的混混,偶爾也衣帽端正地到我茶館,因為女經理很漂亮,他們對著女經理虛張聲勢地感慨道:「捺老闆流氓做得大額。」「啥意思?」「阿拉『頭上生瘡、腳底淌膿』,做人算得上壞到底了」,說著張開五指:「儂看:吃、喝、嫖、賭,即便再+上——偷,也不過五毒俱全,捺老闆號稱『六藝』。」經理指著他們笑著說:「呶呶,沒有文化了伐?」蔣家浜的馬上截斷:「哎、哎、哎,阿拉懂格,網上查過了,孔夫子的六個才藝,就是六隻混飯吃的生活(滬語:本事)呀。」

自從有了互聯網,知識唾手可得,連流氓也很文化,知識不再奇貨可居,學富五車成為多餘,大學生武功廢掉,真可怕。這樣的朋友才有真性情,不藏不掖,襟懷坦蕩,在那裡,我可以推杯換盞、杯盤狼藉地喝酒聊天:「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詩酒文章才有性情,才有趣味,才有「同臭同趣味」的讀者,這樣的讀者越多,我越興奮,吃瓜群眾誇道:「阿Q真能幹」,阿Q幹得更起勁。

每個人心中,往往落滿昔日塵埃,日常瑣事,文學描寫苦難,對象往往瞄準民間、市井,而不是廟堂。社會是金字塔,底部永遠是最大的,這樣的讀者也是最多的,知音也最多,我的文藝觀:為吃瓜群眾寫作,寫社會底層的角角落落,寫社會底層的喜怒哀樂,與市井百姓同起博、共心跳。

我這個人還保持了老山東的侉子味:有點直、有點傻,不會裝。看見長巾披肩寬檐帽的,側目以視,嗤之以鼻:「帽子黨」。咖啡店裡有,茶館店裡無,在茶館裡,我可以隱入市井,與本色在一起,混同一個普通老百姓。茶館使我的文章有煙火氣、無煙霞氣,我的文章就是在六藝茶館一篇篇擬就,經過一段時間沉澱,再在書房裡精雕細琢,添加點兒書卷氣的雅、靈光一閃的噱,勾兌成雅俗共賞的李氏隨筆,然後刊發在《新民晚報·夜光杯》,我在其中有個個人專欄:五顏六色,一寫快二十年了,因為我不恥於俗,所以永遠浸泡在市俗場景里,用老朽的文藝觀來說:下基層,有生活,這要感謝大楊浦的六藝茶館,還要感謝三教九流的的朋友們,尤其七歪(滬語:讀hua)八斜(滬語:讀qi)的朋友們。

12年過去了,我的文章依舊寫市井瑣事,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除了「放噱頭、講故事、尋開心」,還鑲嵌了更多的人情世故,上海話:做人的「軟硬筋」。用學術語言概括:比第一輯深刻了。用讀者的信表述:比第一輯醇厚了,用朋友的話來說:「要學做人,尤其上海人,請讀迪格『胖友』的隨筆」,那裡充滿了人情世故的細節,尤其對於新上海人,這是一本迅速發酵「上海化」的「悅讀」教材,值得新上海人睡前翻翻,但飯前「忌」讀,噴飯!當心嗆著。它不僅僅是開胃點心,還可以治憂鬱症。

相比《上海市井》第一輯,第二輯多了些世故,持筆者好像長鬍子了,畢竟持筆者也虛長了12歲。又到了本命年,但這隻狗,比前只狗,狡猾多了,這也反映在第二輯中,除了噱,還有些思考,這就是文章的深度。(李大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大戲院今起重新開台,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劇場……
芒果TV給傳統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的啟示:青春加公益科技帶IP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