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照片:淞滬會戰期間無家可歸的難民

老照片:淞滬會戰期間無家可歸的難民

在上海市區布防的中國軍隊士兵。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對上海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中國軍民奮起抵抗,由此爆發了淞滬會戰。此戰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圖謀,但是也使得大量百姓無家可歸,淪為難民。

逃難的婦女兒童。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之久,破壞很大,造成了大批的難民。據《立報》所載:「1937年10月初,上海難民不下130萬,進入租界最高峰時達70萬人。」

這一片區域被日軍的炮火夷為平地,慘不忍睹。原本居住在此處的百姓,必然已經無家可歸。

焦急地等待進入法租界的難民。淞滬會戰爆發的當天,湧入租界的難民就有6萬人。直接暴露在日軍炮火下的閘北、虹口、楊樹浦、南市和近郊一帶居民避至租界總數在20萬以上,各收容所人滿為患,來得晚的只好露宿街頭。

逃難的家庭。戰事持續一周後,上海的收容所已經難以容納不斷增多的難民,上海市政府設法將難民遷徙離境。另外,租界當局、國際救濟會、輪船公司也合作成立了難民遣送委員會。

在戰火中無家可歸的人,他們把鍋碗瓢盆帶了出來。

法國兵救助一位受傷的男子。絕大部分難民收容所經費缺乏,食物供應時常間斷,使得難民處於飢一頓飽一頓的狀態中。難民就寢十分簡陋,一般是在地面鋪上木板,墊上稻草睡覺。由於人多擁擠,難民還受到疾病的威脅。

1937年8月23日,日軍轟炸上海南京路。

被日軍炮火炸傷的平民。在逃難的過程中,這些可憐的難民面臨的首要威脅就是日軍的殘暴屠殺,疾病、寒冷和飢餓也威脅著他們的生存。

1937年8月23日,日軍轟炸後,救護車搬運死傷者。收容所曾組織一些難民進行戰區服務和生產自救工作,把難民編隊組成運輸隊、工程隊、縫紉隊、救護隊、洗滌隊等為戰區傷兵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 北伐軍進攻上海 與白俄僱傭軍激戰
晚清一種賭博形式與科舉考試有關,造就大批富豪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