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延禧攻略》服化道的「秘密」 透過熱播劇感受非遺

《延禧攻略》服化道的「秘密」 透過熱播劇感受非遺

原標題:透過熱播劇感受非遺之美

富察皇后的絨花髮飾非常亮眼

清宮織綉類扇子以緙絲最為精美

《延禧攻略》展現「打樹花」

獅來運轉

金屬剪紙

粵綉禮服

近來,古裝劇《延禧攻略》引髮網友熱議,該劇以貼合歷史的改編、簡約細膩的美感,成為暑期檔「爆款」。除了考究用心的清宮布景、古典素雅的「莫蘭迪」色調外,有細心的觀眾發現,劇中有不少非遺元素!崑曲、緙絲、絨花、打樹花……透過熒屏觀眾可以真切感受到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不過,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有專家認為,劇中關於香雲紗的展現,有點「說不通」。

《延禧攻略》非遺文化受到關注

隨著《延禧攻略》熱播,在劇情被觀眾津津樂道的同時,不少劇迷對該劇的服化道給予好評。而且劇中「植入」的崑曲、緙絲、絨花、打樹花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年輕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

崑曲

《延禧攻略》中,高貴妃唱著《長生殿》的《埋玉》,跟乾隆告別,此時畫外響起她最愛的《貴妃醉酒》,如她所說:「此生皆醉在戲中,從未醒來。」不管是《貴妃醉酒》還是西暖閣上的絕唱,人物的藝術和人生終結完美契合的同時,觀眾也可以領略到崑曲的華麗婉轉、裊娜情深。

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崑劇折子戲最盛。崑曲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崑曲的唱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對中國近代的所有戲劇劇種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崑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牡丹亭》《長生殿》《紫釵記》等都是保留劇目。

刺繡

女主角魏瓔珞初入宮,便在綉坊任宮女。劇集用大篇幅、多細節展示了刺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手推綉、打籽綉、盤金綉、盤繩綉、珠綉、圈金等多種刺繡工藝包含其中。

京綉又稱為宮綉,構圖、用料、針法都有固定程式和規範。繡的方法上講究慢工出細活,綉品需平、光、齊、韻、和、順、細、密;圖案精細秀麗、形象逼真,內容上要求「圖必有意,紋必吉祥」。

此外,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在劇中也有體現。魏瓔珞用滿綉技法綉雲霞,「紅霞藍天,相映成趣」,折服了綉坊上下。據悉,滿綉是指整幅作品均以綉線鋪滿,不留空隙。一幅滿綉作品,從設計到一針一針完成,短則一月,長則需耗時數月。

緙絲

劇中的扇子和服飾都用到了緙絲工藝。作為從宋朝以來皇家的御用織物之一,緙絲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清宮織綉類團扇以緙絲最為精美,如太后所握團扇,仿製了清朝沙面貼絹仙鶴桃樹圖團扇;高貴妃所用之扇,仿製了清朝紅色緙絲烏木雕花柄團扇。

2006年,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延禧攻略》請來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傳承人顧建東作為指導。顧建東透露,緙絲技術與大家熟悉的刺繡有本質的區別,它是通過通經斷緯,一絲一絲織就成的,在完成一個成品之前還要經過好幾道複雜的工序,而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點差錯,整件產品就意味著作廢,所以每一件成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絨花

《延禧攻略》中,秦嵐扮演的富察皇后的打扮可以用樸素來形容,她頭上佩戴的絨花引來網友關注。根據史料記載,富察皇后「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其實,絨花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在唐代甚至被列為皇室貢品,而且在康熙、乾隆年間達到了鼎盛,而且鑒於其與「榮華」諧音,所以有吉祥祝福之意,備受後宮佳麗喜愛。

2006年,南京絨花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的絨花非遺傳承人趙樹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劇組一共預訂了19款絨花髮飾,我和徒弟們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做好。」富察皇后那款「搖錢樹」造型是其中最複雜的,用了一個星期才完成。《延禧攻略》的大火,使得南京絨花一時聲名大噪,訂單暴增。

打樹花

《延禧攻略》中還可以看到距今已有500餘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樹花」技藝,這也是首部將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節日社火」帶到觀眾視野的影視作品。

李白曾有「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詩句讚美秋夜冶煉盛景,因此在《延禧攻略》中「打樹花」被稱作「萬紫千紅」,是高貴妃為了取悅太后而精心準備的節目。

打樹花是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據說當年張家口蔚縣暖泉鎮有好多鐵匠作坊,每逢年節,鐵匠們同樣渴望熱鬧喜慶,他們從打鐵時四濺的火花中得到靈感,把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堡城門上方的磚牆上,好似朵朵煙花盛開。這種特別的「煙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其熱鬧喜慶的氛圍不輸給煙花。

表演時匠人身著厚重羊皮襖,用新出爐1600多攝氏度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迸濺形成萬朵火花,因形狀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被稱為「樹花」,場面十分壯觀。負責這場戲「打樹花」表演的匠人們不辭辛苦參與拍攝,只為能夠把文化傳承下來,一位老匠人說:「希望通過電視劇,讓大家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有多美。」

在廣東,非遺還有很多現代化的表現

除了電視劇,非遺還有很多其他的活化手段。在「非遺新造物——新中式生活美學創新展」中,非遺跟現代科技結合起來,吸引了大批廣州觀眾駐足。

3D列印磁懸浮獅子頭

《獅來運轉》的起源是國家級非遺的佛山獅頭。這個獅頭燈的造型,靈感來自於電影《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廣東「黎家獅」第六代傳人歐琦輝把獅子頭與3D列印和磁懸浮這樣的高科技聯繫在一起,就有了這樣一件既有意頭,又有科技含量,更有很深文化意蘊的桌面藝術品。

粵綉嫁衣

曾經跟隨廣州黃埔古村的老藝人羅熾榮學習「羅氏廣綉技藝」的設計師MOON以粵綉為基礎,再融合法式鉤針刺繡,在婚紗上對古老非遺進行創新。加上來源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靈感,讓這件高貴典雅的白色小褂裙成了諸多女生在婚禮上夢寐以求的禮服。

潮綉也是MOON的設計來源。一件婚紗禮服的「小褂皇」,採用潮綉中的盤金綉工藝,由一位綉娘耗時半年純手工完成。一件龍鳳褂只能經手一位綉娘,這是規矩,也是意頭,在古代象徵「從一而終」,在如今則象徵「一心一意」。

金屬剪紙

佛山剪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次展覽中出現的「金屬剪紙」,用的是佛山剪紙傳人饒寶蓮的圖案,但整體設計成飾品的樣子,不論是做成胸針,還是做成耳環,都閃亮全場。

專家意見: 綠色香雲紗裙子「說不通」

很多觀眾應該都記得劇中的開篇一幕:魏瓔珞和其他宮女初入宮,吉祥被錦繡一碰不小心打翻了水桶,弄濕了秀女烏雅青黛那一身華貴的綠色裙子。烏雅青黛說那條裙子的面料是江南過來的香雲紗,非常貴重。

香雲紗,亦稱莨紗,是嶺南地區一種古老的手工織造和植物染整的特色面料。香雲紗具有涼爽宜人、輕薄柔軟、遇水快乾、不易起皺等特點。2008年,香雲紗染整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除了《延禧攻略》里的香雲紗裙子外,不久前,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非遺新造物——新中式生活美學創新展」的一批設計新穎的香雲紗時裝登場也驚艷了廣州觀眾。這些時裝作品的作者、著名設計師、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金憓介紹,香雲紗從明清時期開始就是奢侈品面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用植物染料加手工製作而成的絲綢面料,素有「軟黃金」的美譽。香雲紗工藝過程複雜,其步驟古人概括有「三蒸九煮十八曬」之多。

不過,說到《延禧攻略》里烏雅青黛的香雲紗裙,金憓則認為應該遵照史實。「廣東是香雲紗的原產地,烏雅青黛說自己的香雲紗是江南過來的。她穿的綠色香雲紗裙子,顯然就不對。因為傳統香雲紗正面是黑色的,反面是黃褐色,這是由於塗抹塘泥時只塗抹並暴晒一面的結果,其他顏色是近年廠家創新的成果。如果是清代的戲,那麼穿一條綠色香雲紗的裙子,是說不通的。」

不過,《延禧攻略》讓更多年輕觀眾認識非遺技藝、了解古老文化,這在專家看來是很好的嘗試。「非遺新造物」展覽策展人、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負責人楊逸認為,能讓年輕觀眾通過熱播劇接觸非遺,讓大家直觀地感受到非遺的魅力,是一件特別有價值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古老的手工藝由於生產技藝複雜、生產周期過長而被人們漸漸遺忘,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本身不好。通過熱播劇這種時尚的載體,讓年輕人重新感受非遺之美,重新看待非遺與生活的關係。了解非遺、喜歡非遺的人多了,它的傳承與活化就有新的希望。」

總製片人於正: 戲在文化里,文化在戲裡

近年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等文化類節目的熱播,中華傳統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明了自身的價值,也得到了年輕觀眾的喜愛。當《延禧攻略》通過各種層面,把非遺文化融入電視劇中,受到年輕網友追捧自然是順理成章。

《延禧攻略》總製片人於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整部戲,戲在文化里,文化在戲裡。讓觀眾可以看到更多,這是我想傳達給觀眾的」。

於正透露,自己參考了大量的史實資料,小到一耳三鉗、「小兩把頭」髮型、絳唇妝,大到服裝設計、場景道具的陳設等,都力求貼近史實。對於崑曲、刺繡、打鐵花、緙絲技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劇中的展現,於正表示:「匠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都會有自己的一些期許,保護和傳承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應盡的義務。通過影視劇這個形式,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覺得最應該、最值得做的一件事。」

回顧近幾年於正的作品,無論《鳳囚凰》還是《朝歌》,都有東方神韻傳統文化的體現,此次的《延禧攻略》也秉承這種風格,繼續將「中國元素」進行到底。對此,於正表示:「我對傳播中國文化有一種執念,在這部劇中我希望做到最大地『還原』,但全部還原還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無限地、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接近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新發現的系外行星或能重現地球生命誕生
加油!孫楊在港訓練備戰亞運 直言一刻不能放輕鬆

TAG:四川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