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瓦崗軍洛口大捷後威震中原,為何僅一年後就煙消雲散了?

瓦崗軍洛口大捷後威震中原,為何僅一年後就煙消雲散了?

瓦崗軍是我們熟悉的隋末唐初的一支農民起義軍,大業十二年(616年),著名的反隋人士李密加入了瓦崗軍,李密為瓦崗軍出謀劃策,並於大業十三年(617年)春,指揮瓦崗軍取得了洛口大捷,佔領了隋朝第一大糧倉——興洛倉,又殲滅了東都洛陽派出的隋軍,一時間,瓦崗軍威震中原,成為隋末農民起義軍中勢力最大的一支義軍。

隨後,瓦崗軍原首領翟讓讓位於李密,李密成為瓦崗軍的頭號首領,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僅僅一年後,氣勢如此之盛的瓦崗軍又煙消雲散了,這是為什麼呢?

當李密坐上瓦崗軍的頭把交椅後,他又指揮瓦崗軍奪下了隋朝的另一大糧倉回洛倉,並部署攻打東都洛陽。李密還命人起草了一篇討伐隋煬帝的檄文,檄文聲討隋煬帝有十大罪狀,並傳檄天下。

這時,對於瓦崗軍的下一步戰略動向,李密身邊的謀士們主要有兩大建議:一是泰山道士徐洪客建議:「大眾久聚,恐米盡人散,師老厭戰,難可成功。」「乘進取之機,因士馬之銳,沿流東指,直向江都,執取獨夫,號令天下。」

二是投降瓦崗軍的原隋朝官吏柴孝和力勸李密西入關中,他認為:「秦地山川之固,秦、漢所憑以成王業者也。今若使翟司徒(即翟讓)守洛口,裴柱國(裴仁基)守回洛,明公自簡精銳西襲長安,既克京邑,業固兵強,然後東向以平河、洛,傳檄而天下定矣。方今隋失其鹿,豪傑競逐,不早為之,必有先我者,悔無及矣!」

以上兩種意見,都是積極進取的方案,一個向東發展,沿運河南下,攻下江都,抓住隋煬帝,然後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個是向西,在關中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然後與黃河以東的瓦崗軍相互呼應,奪得天下。

尤其是第二種方案更具有戰略遠見,如果實行此方案,瓦崗軍可先李淵集團而入關中,再與留在中原的兵力相呼應,瓦崗軍極有可能奪取天下。

然而,李密卻認為:「此誠上策,吾亦思之久矣。但昏主尚存,從兵猶眾,我所部皆山東人,見洛陽未下,誰肯從我西入!諸將出於群盜,留之各競雌雄(意思是留在關中,諸將會內鬥),如此,則大業墮矣。」

這樣,李密選擇了先攻佔洛陽的戰略抉擇,成了他戰略上最大的失誤。李密率領著瓦崗軍只纏著洛陽打,結果,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淵卻乘機在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攻入了長安,為成就帝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同時,犯下戰略錯誤的李密也開始走下坡路。李密圍攻東都洛陽,隋煬帝在大業十三年十月派大將王世充率軍前來救援,雙方在洛陽附近展開連續大戰,瓦崗軍前期不利,後期在大批來附的義軍和官軍的支援下,才打跑了王世充。

在與王世充激戰的時候,瓦崗軍內部又爆發了一場大事變,原首領翟讓欲奪回權力,結果被李密探出蛛絲馬跡,在十一月的某一天,以宴請為名而在席間把翟讓擊殺。從此,瓦崗將士開始互存戒心,嚴重削弱了部隊的戰鬥力。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殺了隋煬帝後,於六月擁兵十萬到達了黎陽(今河南浚縣),當時在洛陽即皇帝位的楊侗採納了元文都的建議,以授予李密高官厚爵,並許諾李密消滅宇文化及後可進入洛陽輔政。

這本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一條毒計,但是李密卻認為這是奪取洛陽的良策,於是就答應了下來,並在同年七月,與兵強馬壯的宇文化及激戰,雖然瓦崗軍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兵馬也死傷無數,義軍的力量被大大削弱。

隨後,楊侗下令同意李密進入洛陽,可是李密走到半途時,洛陽卻發生了王世充的兵變,王世充排斥異己後,掌握了洛陽城的大權。王世充與李密數次大戰,雙方積怨甚深,李密自然不敢進城。

九月,王世充又與李密展開大戰,兩軍激戰正酣時,王世充把一個相貌與李密相似的人綁於陣前,並大呼已活捉了李密,義軍大亂,王世充乘勢攻擊,瓦崗軍大潰。

李密僅率兩萬餘眾逃至河陽,他遭此慘敗,痛不欲生,欲拔劍自刎,被部下阻攔,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最終商議的結果是:李密率瓦崗軍與隋朝官軍激戰中原,對李淵奪取長安起到了關鍵作用,李密與李淵又都姓李,投奔李淵最為合適。

而李淵也想藉助李密的聲望,來招降他的舊部以抵抗王世充,所以歡迎李密來投。瓦崗軍的主要戰將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後降唐。

李密進入關中後,開始還受到歡迎,可好景不長,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低,官職也不高,已經是唐朝的官員也不把他當回事,令他十分鬱悶。

武德元年(618年)年底,李淵派李密去黎陽招撫昔日的部眾(後來的大唐名將徐世勣正駐黎陽),可是走到桃林(今河南靈寶)時,李淵又令他返回,李密不想再回去受辱,便決心反叛,遂奪了桃林城。

之後,李密決定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結果被唐將盛彥師所伏擊,李密陣亡,時年僅37歲,至此,轟轟烈烈的瓦崗軍煙消雲散。

本文參考文獻:《隋唐簡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兄弟五人,沒反他的全被賜死,起兵造反的五弟反而活了下來
她早年兩立兩廢,經歷浩劫後再稱後,一生禍福皆因兩歲早夭的公主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