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東坡書院」藏身鬧市 繁華生活中的一隅書香

「東坡書院」藏身鬧市 繁華生活中的一隅書香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 見習記者 王越欣 攝影報道

東坡書院開在繁華熱鬧的萬達廣場,給讀書人營造了一個鬧中取靜、忙裡偷閒的讀書小島和仰望星空的禪境,體驗超然物外、小隱於市和積極進取的生命存在。

——眉山萬達廣場東坡書院

走下熙攘的商場扶梯,商場里的熱鬧斑斕還未從腦海中散去,眼前忽然便換了色彩。仿宋式建築,古拙簡樸的外牆使書店在鬧市林立的商鋪中獨樹一幟——這便是東坡書院了。

東坡書院原是蘇軾貶謫儋州時遊樂和講學的舊址。原名載酒堂,1548年重修時更名為"東坡書院"。《瓊台紀實史》記載:"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東坡先生在此以文會友,積極傳播中原文化,「時人知教子,家習儒風,青衿之士日以增盛」,琅琅書聲最終成就了儋州的詩鄉歌海。

而位於眉山市萬達廣場內的東坡書院非彼書院,實乃書店。書店面積約600平方米,鋪設書籍萬餘冊。眉山作為蘇東坡的故鄉,東坡文化更浸潤到了眉山人的生活中。「我們整個書院的修建布置都是按照宋代的建築風格,因為蘇東坡是宋朝的。」據該書店工作人員介紹,書店幾乎按照儋州的東坡書院修建,書店看書休憩之所在後面,名曰東坡大講堂。左右兩側是廊舍,店中擺放許多花草綠植,使整個書店顯得幽靜雅緻。

「這環境很好,很有氛圍,也容易讓自己沉澱下來,靜下心來看書。」今年46歲的余先生坐在書店的一角,拿著一本書正細細品讀。在離他不遠處的書桌旁,7歲的小女兒余香凝一個人認真地看著書。余先生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許是職業使然,也是個人愛好所致,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帶著小女兒一起來看書。「她喜歡熱鬧,喜歡來商場玩,玩累了就可以來書店看書。」余先生說,處於鬧市中的東坡書院不僅沒有打擾到他看書,反而成全了自己和女兒鬧中有靜,靜中有思的逸趣。用余先生自己的話說,「自己就是一個清貧樂道的教書先生,最大的樂趣就是能陪著自己的女兒一起看書。」

既是東坡書院,書店內則少不了關於蘇東坡的書籍。與蘇東坡有關的傳記、詩詞集選、文集不僅放在了顯眼的位置,更有專櫃用之陳列,也因此吸引了許多熱愛東坡文學的讀者。其中,8歲的王駿羽就是個小小的東坡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隨口就是一句東坡詩詞。「我喜歡蘇東坡,他的詩詞寫的很好。」王駿羽說,在東坡書院,有許多關於蘇東坡的書可以看,雖然自己還不太能理解,但是書面上有偶像「東坡」二字,便覺得歡喜。

「門口的蘇東坡的雕像,還有這前台的雕刻,都具有濃郁的東坡特色,不然怎麼叫東坡書院嘛」書店工作人員笑著說。記者仔細看到,進門處的雕像是東坡手杵竹杖的形象,和儋州東坡書院內的東坡笠屐銅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回首向來蕭瑟去,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而鬧市中的東坡書院亦是如此,只要自己沉澱下來,嘈雜外物又如何擾我心神呢?

安靜和喧嘩,只是一道牆的距離。而這道牆,便是自己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男子將全身90%紋身 嫌棄生殖器破壞美感將其切除
諾獎得主、「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奈保爾去世 4年前曾首次來華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