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記/羅馬尼亞

遊記/羅馬尼亞

概述

羅馬尼亞,東南歐巴爾幹國家之一,國土面積23.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970萬。1918年羅馬尼亞正式統一,1989年改國名為「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貨幣為羅馬尼亞列伊。羅馬尼亞有著悠久的歷史,羅馬尼亞人的祖先是達契亞人,後與羅馬人融合,形成了今天的羅馬尼亞人。羅馬尼亞的國名源於拉丁語,意為「羅馬人的國家」。羅馬尼亞位於黑海西岸,北鄰烏克蘭,東北與摩爾多瓦接壤,南接保加利亞,西鄰匈牙利與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的國家輪廓像是一條巨大的翻車魚,魚尾正好擺入黑海中,而羅馬尼亞的國旗與非洲國家查德的國旗完全相同。

國旗

國徽

羅馬尼亞列伊硬幣正面

羅馬尼亞列伊硬幣反面

羅馬尼亞列伊紙幣正面

羅馬尼亞列伊紙幣反面

布加勒斯特

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的首都,也是羅馬尼亞最大的城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布加勒斯特素有「小巴黎」之稱,不過這座城市除了與其他歐洲都市一樣,有精緻的教堂和古樸的街巷,還有自己獨特的鮮明特點——蘇聯時期留下的大量建築。而置身於標準的方形樓房之間,彷彿回到了國內的某一座縣城。抵達布加勒斯特的時候正值冬季,羅馬尼亞也被幾年來罕見的暴雪襲擊,天氣雖已經放晴,可是街上還是遍布融化的積雪。可能是因為嚴寒,也因為布加勒斯特本身遊人就不多,旅遊淡季的布加勒斯特顯得格外荒涼。卻也因為如此,省去了很多人潮如織的煩惱。最喜歡搭乘布加勒斯特的地鐵,在地鐵上看形形色色的羅馬尼亞人,雖然天氣寒冷,羅馬尼亞的年輕女性下半身還是穿著清涼,而上半身雍容的大衣又凸顯出她們的華麗美感;精心修剪過鬍子的男性的呢子大衣也格外修身。

海鷗公園

海鷗公園是布加勒斯特市中心的一座休閑公園。公園內有一個巨大的湖,即使在冬天,也有很多布加勒斯特人在這裡慢跑鍛煉。

海鷗公園

卡露叢巴雷餐廳

卡露叢巴雷餐廳是布加勒斯特最古老的餐廳。餐廳內部裝飾華麗,更像是一座歌劇院,餐廳還有一個巨大的酒窖,每天晚上也會有歌舞表演。而來餐廳用餐的也大多是布加勒斯特本地人。卡露叢巴雷餐廳的食物也十分便宜,由於東歐人普遍喜食肉製品,餐廳里的烤肉、烤腸分量很足,而且價格誘人。

卡露叢巴雷餐廳

農村博物館

農村博物館是布加勒斯特的一座露天博物館,展現了羅馬尼亞各個鄉村的建築、藝術與民族。聽說在旺季的時候,每一幢小屋子裡都會有不同民族的人出來表演相應的民族風情歌舞。可惜我去的時候是淡季,房子只是房子。不過在這個像公園一樣的博物館裡逛一逛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農村博物館

人民宮

人民宮又被稱為議會宮,是布加勒斯特的標誌性建築。這座世界第二大的單體建築在羅馬尼亞人的心中卻是一種複雜的存在。人民宮是蘇聯時期的產物,當時著名的羅馬尼亞領導人齊奧塞斯庫下令修建的人民宮無比奢華,政府曾一段時間無法負擔人民宮的巨大開銷。齊奧塞斯庫倒台後,人民宮一方面仍是一幢政府建築,另一方面也對遊人開放。幾乎每一個去過羅馬尼亞的遊客都要一睹人民宮的雄姿。人民宮內部富麗堂皇,安保森嚴。要想參觀人民宮,需要提前預約,並跟隨導遊團遊覽參觀。而比較麻煩的是,人民宮的售票部門不能刷卡,而那天我帶的現金又不夠,就只能借用人民宮內部的ATM取現金,可是沒有錢交參觀券就不能進入人民宮內部,只能求助工作人員為我開了一張證明,又有持槍的守衛親自帶我經過層層安檢前往人民宮內部取錢。

人民宮

雅典娜神廟

雅典娜神廟是一幢新古典主義建築,現在為布加勒斯特的音樂廳,不定期舉辦各種音樂會。去的時候正好是傍晚,金色的夕陽灑下來,就好像為神廟塗上了一層黃金,格外好看。

雅典娜神廟

布拉索夫

布拉索夫,羅馬尼亞第七大城市,也是羅馬尼亞國歌的誕生地。布拉索夫坐落於喀爾巴阡山腳下,城市雖然不大,但卻有各式各樣的教堂。窄窄的街道與灰色的平房彷彿讓人回到了共產主義時期。而在共產主義時期,這座城市曾被命名為「斯大林」。

布拉索夫火車站

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乘坐國際列車抵達羅馬尼亞的布拉索夫是一段很有趣的經歷。國際列車的卧鋪車廂由羅馬尼亞鐵路局承運,內部看起來既老又破,但是卻異常方便,每一個卧鋪包廂可以住兩名旅客,而每一間包廂里都有一個廁所,還有一個可以摺疊的小小盥洗台,如同住進了賓館。清晨抵達布拉索夫火車站,就好像回到了我生活了很多年的那個小縣城,還沒有化乾淨的雪更為這座城市平添一份蕭瑟。

布拉索夫火車站

橙色教堂

橙色教堂坐落於議會廣場的中心,傳說這個廣場曾為羅馬尼亞最為輝煌的廣場。中世紀這裡則被作為公開處決犯人的場所。如今的橙色教堂附近可謂是布拉索夫的絕對市中心,是布拉索夫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橙色教堂

黑色教堂

黑色教堂是布拉索夫市中心最著名的景點。黑色教堂始建於1383年,修建時間則長達100年,教堂混合了哥特式、羅馬式以及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之所以稱之為黑色教堂,源於1699年的一場大火,這場大火燒毀了幾乎整座布拉索夫城,但是黑色教堂卻幸免於難,不過教堂的外牆被大火熏得烏黑。教堂內部有一件稀世珍寶,是19世紀下半葉的大型管風琴,有4000多根琴管。

黑色教堂

黃色教堂

黃色教堂位於布拉索夫主幹道上,正好在一個拐角處。從拐角走過,一座華麗的黃色教堂便出現在眼前,黃色教堂上的鐘很華麗,讓人忍不住多停留幾秒細細觀看。

黃色教堂

銀色教堂

說起這座銀色教堂,還是因為在布拉索夫發現了一座孔子學院,而在孔子學院的對面就是這座華麗的銀色教堂。教堂的顏色和背後的雪山融為一體,格外靚麗。

銀色教堂

布朗

布朗是位於布拉索夫北邊的一個小村鎮。這裡因為著名的布朗城堡而得名。布朗城堡就是傳說中的吸血鬼城堡。而現在,布朗這個小村子則以吸血鬼為主題興建了各種與吸血鬼有關的周邊紀念景點,比如吸血鬼集市、吸血鬼餐廳、吸血鬼鬼屋。

德休拉別墅

德休拉別墅又被稱為布朗城堡,建於14世紀,是當時的匈牙利國王路易斯一世允許居住在布拉索夫的薩克遜人建立的屬於自己的城堡。16世紀,德休拉別墅回歸到了布拉索夫人手中,便經歷了多位主人,包括瑪麗皇后、伊麗娜公主、伊麗娜公主的兒子多米尼克和羅馬尼亞政府。而德休拉別墅真正成名則得益於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筆下的吸血鬼德休拉伯爵的傳說,但其實這座城堡和德休拉並無太大的關聯。

德休拉別墅

古代刑具博物館

古代刑具博物館位於德休拉別墅內部,需要單獨付費。展館雖然不大,卻展示了歐洲幾乎所有的刑具,有些刑具可謂是「很黃很暴力」。

古代刑具博物館

錫納亞

錫納亞是羅馬尼亞中部的一座山城,也是羅馬尼亞的冬季滑雪勝地。從布拉索夫乘坐火車前往錫納亞,火車在喀爾巴阡山中穿梭,昏昏沉沉的睡去又醒來,恍惚中好像回到了初中,那些難背的外國地名對於我來說都不是問題,唯獨對於喀爾巴阡山,我總是和巴顏喀拉山搞混。而這次終於一睹喀爾巴阡山的風采,以後大概就再也不會記混了吧。

佩萊斯城堡

佩萊斯城堡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堡之一,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電氣化的城堡。這座哥特式的城堡雖然不大,但卻華麗非常,城堡共有168個房間,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風格,劃分為不同的世界文化主題。佩萊斯城堡是匈牙利親王,後來的羅馬尼亞國王卡洛爾的夏宮。城堡內部還藏有各式各樣的器皿、兵器、鎧甲、瓷器、掛毯等等。

佩萊斯城堡

錫納亞修道院

錫納亞修道院是一座宏大的東正教教堂,其中的彩繪壁畫十分典雅華麗,始建於1846年,而錫納亞小鎮就是因為這座修道院而得名的。

錫納亞修道院

食味

龔波提

龔波提是羅馬尼亞的一道甜點,主料是土豆餅,然後在上面撒上油炸過的肉鬆末。這種菜作為甜點對於我來說還是難以接受。

龔波提

烤小香腸

中東歐國家喜食肉類,各式各樣的香腸便成為了這些國家人們桌上的美味。羅馬尼亞的香腸分量更足,價錢更便宜,樣式也更加精緻。

烤小香腸

烤豬肘

當這道菜呈現在我面前時,我的內心真的是有一點崩潰的。本以為以這樣的價格我也就能分到一小塊豬肘,可是羅馬尼亞人真的太實誠了,堆成小山一樣的豬肘根本就吃不完,配菜也給得很慷慨,有泡菜和泡椒,還有土豆泥和蘿蔔絲,很爽口,搭配豬肘來吃正好解膩。

烤豬肘

羅馬尼亞燉鷹嘴豆

總以為鷹嘴豆是巴基斯坦人的最愛,不想在羅馬尼亞鷹嘴豆也十分流行。燉得爛熟的鷹嘴豆撒上獨特的香料,軟糯的口感,和香甜的氣息,唇齒間流連忘返。

羅馬尼亞燉鷹嘴豆

牛肚湯

燉得爛熟的牛肚配以酸甜的湯頭,而這酸甜味來自於酸奶和泡椒,這樣奇妙的搭配卻能交織出一份難得美味,將牛肚的腥氣完全去除。

牛肚湯

肉類拼盤

東歐國家真的是肉食動物的天堂。這道肉類拼盤主要是各類烤制的肉類,配以燒烤醬和新鮮的蔬菜。

肉類拼盤

蔬菜湯

在羅馬尼亞,蔬菜湯也能熬得很濃郁,像一碗醇厚的雞湯一樣,在蔬菜湯上撒上一些茴香細葉,醇厚之間則多了一絲清香。

蔬菜湯

小米主食

與國內和其他歐洲國家不同,羅馬尼亞人的主食主要是這種小米製成的泥狀物,原本以為吃起來可能會比較剌嗓子,但是卻不想很軟糯,而且還有小米獨特的香氣。

小米主食

煙熏培根湯

這一盅小小的湯安安靜靜地躺在一個麵包器皿里,我總是很好奇為什麼湯不會浸透麵包,而讓整個容器塌掉,後來吃了一塊麵包才發現這種麵包真的很硬,不是很容易塌。而內層浸了湯汁的麵包,再配上一點點洋蔥別有一番滋味。

煙熏培根湯

煙熏香腸

這幾根煙熏香腸浸在用鷹嘴豆和海鮮做成的濃湯中,將煙熏的香氣和豆子的香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又融合了肉類的醇厚和蝦仁的鮮美,可以說回味無窮。

煙熏香腸

煙熏肘子

這道煙熏肘子的肉質更見軟嫩,配以大量的酸菜和一小碗酸奶解膩,酸甜的味道和煙熏的鮮味配合得恰到好處。

煙熏肘子

洋蔥配炸肉塊

這道菜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奶奶做的炸肉渣。這道菜也是取自比較肥膩的肉渣和肉油炸至金黃,再配以調料和生洋蔥。

洋蔥配炸肉塊

油炸大腦

羅馬尼亞菜算是我在歐洲吃到的最像中國菜的了。這裡不僅有酸菜和泡椒,還有一般歐洲人不會碰的動物內臟。這道油炸大腦則炸得恰到好處,外層焦黃,內部軟糯,配以生菜和檸檬汁解膩。

油炸大腦

豬肘燉豆子湯

將豬肘切丁,再配以鷹嘴豆和土豆丁,熬製成香氣撲鼻的豬肘燉豆子湯,作為開胃前菜湯來說最合適不過了。

豬肘燉豆子湯

紀念

護身符

這個護身符是我在布朗小鎮德休拉別墅山腳下的小集市中找到的。賣這些護身符的是一個老奶奶,英語還不錯,可以指著標註好的模板告訴她想要的星座。

護身符

恐怖人偶

不知道什麼時候對各個國家的娃娃開始感興趣了。這個人偶是在錫納亞小鎮的一家精品店找到的,看到他的一瞬間就被他吸引了,他的臉龐是瓷器做的,頭髮則真的像是人類的毛髮,詭異的笑容正和我心。

恐怖人偶

羅馬尼亞民族服飾

這件小衣服也是在布朗小鎮的集市上買到的。集市上賣衣服的攤位都會將自己家最好看的衣服高高掛起,遊客來的時候再用晾衣竿取下。

羅馬尼亞民族服飾

吸血鬼木雕

在德休拉別墅附近,自然少不了很多以吸血鬼為主題的物件。這件吸血鬼木雕就是在吸血鬼集市買到的。

吸血鬼木雕

故事裡

這裡是布加勒斯特,不是布達佩斯

在齊奧塞斯庫巨大的奢華宮殿里,導遊帶著我們在這座龐然大物內部小心翼翼地穿梭。基本上走到一個大廳,走過的地方就會關上一扇門,然後前方的門再依次打開,彷彿層層進入昔日帝國的心臟。華麗的水晶吊燈,明亮的大理石地板,還有數不盡的珍寶鎧甲,這裡就是奢華的「人民宮」,只是當時盡享奢華的並不是人民。

走到主禮堂的落地窗前,導遊把深色的巨幅窗帘緩緩拉開,冬日的陽光就這樣暖洋洋地灑進這座「冰冷」的「宮殿」里。落地窗後面是一個小小的露台,在露台上可以俯瞰布加勒斯特最宏偉的街道——通向人民宮的街道。街上還有沒融完的積雪,行人稀疏,如同街道兩旁的行道樹那樣了無生氣。可是天卻那麼藍,陽光又那麼好,好像蕭瑟與美好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

導遊介紹道,曾經有一位著名美國歌手開世界巡迴演唱會,來到了羅馬尼亞,在布加勒斯特舉辦演唱會,當時她就站在這個露台上,對著她的歌迷大聲喊道:「你好!布達佩斯!」

我想這絕對不是一個玩笑,也許就像很多人都會嘲笑美國人的地理不好,美國人只知道美國的那幾個地名,世界上其他地方他們既不知道也不關心。那個歌手一定不是在開玩笑,而是根本對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沒有任何概念。在她眼中,布加勒斯特亦或是布達佩斯都只是一個地名,只是一個沒有任何溫度的地名,這裡有喜歡她的粉絲,當然也有不喜歡她的人,和世界上任何地方別無二致。

也許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羅馬尼亞的尷尬處境。羅馬尼亞這個名字,在歐洲絕對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在很多大學,一些羅馬尼亞留學生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把國籍這一項省略掉,好像羅馬尼亞對應的永遠都是「小偷」、「髒亂差的吉普賽人營地」一樣。但是我在羅馬尼亞的短短几天,卻完全感受不到一絲混亂。在布拉索夫這樣一座不大的城市,遇見的每一個人都很熱心;在錫納亞小鎮,也有伴著鋼琴表演的燭光晚餐餐廳;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穿著時髦的年輕人在地鐵上穿梭,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並沒有什麼分別。有分別的是我們腦中的刻板印象,說起來,羅馬尼亞就一定是小偷滿街,中國人就一定是什麼都吃,德國人就一定是連排隊都要拿尺子良好距離的處女座。我當然無法說我就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真實的羅馬尼亞到底是什麼樣子,但起碼我遇見的每一個羅馬尼亞人,都讓人覺得在這個東歐異常凜冽的冬季中暖人心扉。剛到布拉索夫的時候,我的內心也是很忐忑的,可是免費讓我搭公交車的大叔還特地幫我放在了一個好找路但不是站牌的地方;走在街上只要稍稍露出迷茫的小眼神,就有老大爺主動過來幫忙,藉手機打電話聯繫賓館,還祝我好運。這些點點滴滴才是我眼中真實的羅馬尼亞和羅馬尼亞人。

小小的旅行團在人民宮的地堡中結束,導遊的最後一句話是:「請記住,這裡是布加勒斯特,不是布達佩斯。」

賣五金的紅髮老闆娘

羅馬尼亞的女孩

 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

張薔 

00:00/03:26

到達布拉索夫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預定好的旅館留的地點是錯的,我拖著大箱子在那個錯誤的街區兜兜轉轉了很久之後,已經想放棄另尋旅館了。這時一個紅頭髮的老闆娘主動過來搭訕,我心想糟了,不會又像在布達佩斯那樣被站街女盯上了吧。可是看著老闆娘很澄澈的眼睛,我決定相信她一次。她把我帶到街角她的店裡坐著,走進去她的店才發現這是一個五金店的老闆娘。

老闆娘立即把她的夥計們都招呼過來,興奮地尖叫著:「天吶,你是從中國來的!那麼那麼遠!」好像這是她第一次見到活的中國人。後來想想也可以理解,假如我是一個在中國某小鎮活了大半輩子的中年人,有天在街上突然遇見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我肯定也會尖叫著想和他說說話。

老闆娘找了一個英語比較好的員工,幫我給旅店打了電話,確定了正確的地址,又幫我叫了一輛計程車,跟司機確認了很多遍才幫我把行李箱放上車。最後又給我說了去德休拉別墅的路線,還幫忙問了去那兒的公交車的時間表。

臨走的時候本來想在她的小商店買點什麼以表感謝,可是看著滿眼的螺絲釘、扳手和各種說不出來的零件,還是作罷吧。

坐在計程車上,隔絕了外面冷到刺骨的寒風,陽光正好從車窗玻璃上透過來,老闆娘和她的夥計們站在五金店的門口跟我揮揮手,目送我離開。

郵戳

郵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兮鯨兮 的精彩文章:

TAG:林兮鯨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