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許多「修行人」都不知道的修行方向和目標!

許多「修行人」都不知道的修行方向和目標!

與道合真是道教的終極信仰,得道成仙是道教徒終生追求的目標,這是道教仙道信仰的超越性。貴生利人是仙道信仰在道教現實生活中的價值體現,這是仙道信仰的普世性。

如何保持仙道的超越性和普世性,是關係當今道教保持教團自身神聖性,道教濟世教化功能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仙道信仰是道教保持超越性和神聖性的根本。

仙道是超越人道的存在,道教徒之所以要以神仙作為人生之最高理想,其原因在於神仙對於我們是長久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完全超越了自然和社會的約束;她神通廣大,無所不能。

神仙的境界是高於人的世界的,在《南華真經》里,南華真人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和蟪蛄的生命是及其短暫的,和人的生命長度遠遠無法相比,又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處;」,以說明人間與神人的巨大差距,神仙境界是超脫世俗物資名利的牽累。

而人類卻在物資名利中爭鬥,人間即便有名利加身,卻難免百年的無常,所以平常人熱衷追求的物質享受,不是修道人所崇尚的目標,在道教功課經中:「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無上道寶,當願眾生,超脫一切,住最上承。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太上授首,成大仙道」。

修道人最終目標是超脫世俗輪迴成仙得道,《道德經》雲「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又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皆是說道是最高的境界和法則,古時入道修行,必定對天盟誓,發大願心,勿再沉溺世俗生活,過平常人的生活,「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常人和修道人所求不一,所行差別就更大。

在世俗中修道,又要正確處理人道處世與仙道追求的關係。祖師教誨說「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遠矣」,這也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人道不等同於仙道,二是人道是修仙道的基礎。

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很多道觀香火不斷,宮觀不再是與世隔絕的地方。物質生活的豐富,使得道觀裡面修道人的生活越來越安逸。沒有了衣食之憂,又加之社會拜金主義、經濟至上思想的影響,難免出現一些教徒貪圖享樂、爭名奪利、戒律鬆弛的現象。

這種情況和世俗的平常人一樣,貪戀世俗的生活,沒有出世的理想,就日漸庸俗化,世俗化,和仙道信仰背道而馳,所以祖師說的人道絕對不是享受物質名利的快樂安逸,而是忠孝節義,敦倫盡分。道德完備,可為賢良之人,方能入仙道之階。

真正的修行人,必定是要斷除一切的煩惱,不受名利的役使,不受俗務的牽纏、逍遙雲外的願心,只有高舉仙道信仰的旗幟,懷抱出離輪迴修成神仙的志向,才能讓道教教團保持對世俗人道的超越性和神聖性,這是教團健康發展的根本。

二、仙道信仰是道教普世價值實現的本源。

《度人經》說:「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仙道是道教徒的終極目標,而度人貴生則是道教仙道信仰慈悲的體現,也是實現終極目標的途徑,呂祖誥言:「四生六道,有感必敷; 三界十方,無求不應。」呂祖信仰在全國各地都有深厚的基礎,他隨方顯化、救苦救難的故事廣泛流傳。

道教的神仙都是慈悲的化身,「天之道利而不害」,無論是東漢時期正一盟威道,還是後來的凈明道、太一道、全真道等都以度人濟世為務,勸化世人向善,救民於病困之中。道教雖然以成仙為目的,但是也致力人間正道的宣揚,是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

在香港道教界,各個道觀都根據自己的情況積極開展服務社會的工作,如蓬瀛仙館等宮觀的安老院建設,為社會上養老提供了便利全面的服務,讓老年人愉悅的安度晚年,也大大緩解了老齡化危機的壓力;生生社餐廳給失足的少年提供免費培訓和工作,讓那些曾經犯罪的人有勇氣和機會創造新生。

負責人歐道長說,社會上對犯罪刑滿釋放的人員有偏見,對他們的接納包容度低,致使很多人重新走上犯罪的老路,幫助一個犯錯的人改正錯誤,不僅讓這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社會上少了一個犯罪的人,人們的生活就多一分安定,就如《道德經》中說的:「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仙道貴生,不僅尊重個體的生命價值,更注重萬物自然的和諧共處,不僅是導人向善,而且還代天宣化,揚善的同時也是在制惡。

2014年我們來香港學習的時候,在黃大仙嗇色圓的門口外來人員密集的地方,總有一些人宣傳邪法,傳遞負面新聞,這次去香港,卻有更多的人更大的聲音給來往的行人宣揚正能量,給人們和樂的感受。

道教雖然不干涉政治,但是道教卻是促進社會和諧安定的積極力量。青松觀永遠館長侯寶垣大師,在內地宗教政策恢復以後,無私奉獻大量善款用於內地道觀的修復,為教徒修行度人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青松觀建立了很多學校,並且經常組織活動讓年輕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傳遞正道知識,…。

道教教義里希望天下有道,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生在太平盛世,而不是故意製造分裂隔閡引起紛爭,把社會引向危機。

行善積德也是道教徒修道成仙的途徑,正如葛洪祖師說:"欲成天仙,當立一千三百善。"積德成神就是教化世人去幫助別人,有利於社會和人類的思想。它引導人們去積功累德,以此作為人生的目標,從而促進人類社會宇宙三者之間的和諧,達到修道立德、得道成仙的目的。

《邱祖垂訓文》說:「夫上乘者,修真養性,苦志參玄,…除塵世之冤愆,廣行仁義,大積陰功,只三千功滿,八百行圓,然後身超三界,位列仙班矣!」

行善積德是凡人超凡脫俗修證仙道的必經之途。武當山太子洞的老修行賈爺曾經給信眾說:「生活中處處都是修行,不光廟觀中是修行,任何地方都在修行,立黨為公,執法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是大修行,愛崗敬業也在修行,孝順雙方父母也在修行,將未成年人撫養成才也是修行,我們對國家、對社會、人民,做出貢獻本就是修行」。

香港道教聯合會的葉副主席在會上說:「一個宗教,只要對社會有利益,人們就會信仰皈依你,如果對社會沒有利益,這個宗教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道教就是要為百姓為社會提供服務,做出貢獻,那樣自然就有人響應你」。

宗教的價值所在就是造福大眾,在貴生度人中實現自己的升華超越,發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精神,隨方設教,處處利人,道教才能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實現其普世的價值,贏得世人的信奉皈依。

三、消除仙道信仰的誤區,倡導仙道正信是道教發展前提。

道教的仙道信仰,是人們對理想更高境界的追求嚮往,得道成仙需要人不沉迷於世俗世界,要廣行善事積累資本,歷來的成神先真無不是由此而來。當今道教內部,有部分教徒只停留在拜神、模仿神的淺薄層次上,一生的時間多用在了給神仙磕頭燒香,希冀以此達到成仙的目的。

縱觀古來那些祖師,他們因無欲積德而成真,今天我們拜的祖師,他們拜誰,如果修道不尋自己本來面目,取悅神靈不足於超升。

《抱朴子內篇.黃白》曰:"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強調修鍊成仙不是靠別人,而是自己的踐行,只有這樣才能證聖成真。還有些人只覺得穿上道衣便自以為有道,裝神弄鬼故作神秘,騙人錢財索求供養,只做表面功夫,口素而心葷,內心貪嗔痴煩惱不絕,執末為本。如此之人非但修道無門,已經落入下鬼流俗,自度無望,還拖累貽害於教門,成為阻礙道教自身發展的弊端。

仙道信仰是反映中國人民對生命境界的積極探索,道教的許多方術技法為人們提供長生延年的門徑,導引、服食、辟穀直到今天依然為眾多人去行持驗證。但是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仙道信仰曾被打為封建迷信來看待,借用西方文化的標準來評判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而失去公正,尤其是用已知的標準去判斷未知的問題則更是不公。

作為教門中人,我們不必被牽著鼻子走,努力去證明仙道信仰的科學,因為科學只是已知的標準,這個世界有更多未知的東西沒有被發現,沒有被證明。人道的標準無法去推理仙道的層次,但這並不是說不能實現。

陳攖寧先生曰:「吾人今日談及道教,必須遠溯黃老,兼綜百家,確認道教為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切不可妄自菲薄,毀我珠玉,而夸人瓦礫。」道教要建立自己的信仰自信,才不會人云亦云否定自己的正信,才能以更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去探索實踐。

在當今時代,倡導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大形勢下,道教倡導正信的仙道觀念,保持自身超越性和服務社會普世價值的有機結合,才能在建設中國復興大業中更大實現價值,使得道教具足生命力健康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仙有仙骨,道有道緣,修行的秘密!
氣血不足是女人的「致命傷」,平時還得多吃它!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