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37年國防作戰計劃中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發生了何種轉變?

1937年國防作戰計劃中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發生了何種轉變?

進入1937年以後,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發生了明顯轉變。由於「西安事變」的影響與促動,蔣介石被迫放棄了他的「剿共」內戰,改變了「安內攘外」政策,開始趨向於團結抗日。國民黨當局亦逐步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議,在國內達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這一切,促使南京政府在停止內戰之後,開始集中精力來考慮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略與戰術。在這樣前提下產生的對日國防作戰計劃即成為未來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抗敵戰略之主體設計。

程潛

1936年底,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奉命擬訂了《民國廿六年度國防作戰計劃》,次年1月完成「甲案」與「乙案」兩套草稿,3月修訂完畢。經參謀總長程潛和參謀次長楊傑、熊斌審定後,送交廬山,由軍政部次長陳誠轉呈蔣介石審閱。此份作戰計劃之甲、乙兩案,根據對日採取消極與積極兩種不同作戰態勢,分別擬定了抗擊日軍侵略的具體戰略任務與各階段戰鬥計劃。

陳誠

蔣介石

關於內戰,在1937年國防計劃的「消極之甲案」的作戰指導要領第十四條中規定:「作戰期間如赤匪尚未肅清,則內地未列入戰鬥序列之國軍,繼續清剿及綏靖警備之責,並統編總預備軍,待命集中。」 而在其積極之乙案內則已完全取消了反共作戰的內容,更之為「作戰期間,負有綏靖

地方之國軍未列入戰鬥序列者,則編為預備軍,待命集中」。 這就說明1937年的國民政府已將其基本精力轉向了抗日方面,準備或已經取消了繼續內戰計劃,這是國民黨從內戰轉向抗日的明顯標誌。

1937年國民政府國防作戰計劃是一份專門對付日本侵略的計劃,我們僅就這份計劃甲、乙兩案中關於抗戰設計的幾個要點稍加分析,便可基本了解國民黨當局在抗戰爆發前夕對於抗日作戰的戰略戰術思想。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內憂外患,清政府竟親自培養掘墓人,末日王朝還能走多遠?
一等再等,東北易幟何日是歸期?和平統一的努力仍在繼續!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