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咋就傳不過三代呢?
「富不過三代」的財富魔咒真的在世界範圍內都靈驗嗎?其中的深層奧秘是什麼呢?
難以掙脫的「富不過三代」魔咒
「富不過三代」——這在當今世界已經被公認為是一個「財富魔咒」。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威勢赫赫的大富大貴之家,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了。因此中國歷史上就有「財富魔咒」的古代版本:一代創,二代守,三代耗,四代敗。在現代的中國家族企業中,這種現象依舊存在。如近幾年的一個統計數據同樣顯示,香港富豪在交棒予第二代的過程中,剔除其他市場因素,其家族上市企業股價平均下跌80%,台灣的第二代富豪平均跌幅為40%——僅僅到了第二代,財富就開始大打折扣了!
在西方國家,這種現象也古已有之。如葡萄牙就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闆,兒子超級富人,孫子討飯」的說法,德國則用「創造,繼承,毀滅」來分別代表富三代人的命運。
有人說現代美國一直奉行精英教育,所以「財富魔咒」在那裡是很難靈驗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胡潤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業榜》的榜單顯示,在美國,現代家族企業在第二代能夠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還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後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
對於「財富魔咒」為什麼會如此靈驗,很多專家學者從政治局勢變動、經濟周期變化、文化傳統等角度進行了分析,但讓人們普遍感覺比較膚淺,沒有解開魔咒的深層秘密。那麼,如何破解其中的深層秘密呢?
美女智商低造成的?
有說法認為,超級富人多娶靚女,而靚女聰明的幾率低,所以男性富二代的智力大多低於父輩,而富二代再取靚女,所以富三代的智力就會更低。智力越來越低,自然難以守住家業了。
這個說法的生物學依據是母親的智力基因對後代的影響最大,而且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成年人的智力差異有80%是由基因差異決定的,因此「富不過三代」應該歸咎於他們不聰明的祖母或母親。
這種說法其實不科學。我們知道,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染色體是xx。雖然X染色體里的基因數目是Y染色體的10倍,而且X染色體上近千個基因對人的大腦結構、認知能力、智力發育等等都有著巨大的作用,但人體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X染色體只是其中的一條,它擁有的基因數大約僅占人類總基因數的5%左右,其他染色體上的基因對人的智力也有很大影響,因此不能簡單認為是母親通過自己提供的那條X染色體決定了兒子智力的高低。
還有說法認為,超級富人選擇美女沒錯,但問題主要是富豪選擇美女都是智商不太高的。因為有智商的美女非常高傲,個性很強,不夠乖巧,因此就不容易被超級富人喜愛。而超級富商們選擇的大都是沒個性的美女,這種美女普遍智商不高,因此後代智商自然不會高。
不過事實上,超級富商們所選擇的沒個性的美女,即便不是高智商的人,也是智力很正常的人。而智力正常的美女所養育的下一代,怎麼註定會愚蠢呢?這顯然站不住腳。
況且更重要的是,人成功與否與智商高低也沒有直接關係。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經濟成功只有15%歸功於技術知識。美國心理學家還發現,一個人在商業上是否成功,不是靠智商高低,而是看被喜歡和被信任程度。
超優越環境很坑人
既然「富不過三代」的財富魔咒和其美貌母親的智力沒有直接關係,那麼其中的深層奧秘究竟是什麼呢?科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是超級富人的超優越環境給下一代成長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不難發現,大多數富二代、富三代是在缺少親情的環境下長大的,大多是保姆帶大的。因為父母是超級成功人士,所以自然也「超級忙」,自然也沒有時間親自帶孩子。而研究證實,因親情缺失而產生心理障礙的青少年占這類青少年的70%,他們通常不善交往,普遍存在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畸形心理。
因為家境超級富裕,所以富二代、富三代的成長環境對他們沒有任何壓力,所以沒有進取心,長大了也自然很難有所作為。心理學家指出,拍籃球時力氣越大,籃球跳得越高,這一現象就是心理學上的「拍球效應」:在正常情況下,人們承受的壓力越大,上進心就越強,也越能激發潛能,反之,壓力太小,動力不足,就沒有上進心,只能是碌碌無為了。
研究還發現,在超優越環境長大的孩子往往會依仗家庭或家族的優勢,高估自己的能量,容易藐視他人,甚至危害社會,因此會更加與事業成功無緣。《水滸傳》里的「高衙內」,就是這類人的一個典型。在現實生活中,富二代、富三代的犯罪事件也屢見不鮮。如台灣元大金控董事李岳蒼的兒子李宗瑞,2012年涉嫌對將近60名藝人、模特兒下藥迷奸,後被判處14年監禁。
如此說來,超優越環境是「富不過三代」財富魔咒的「始發者」,說明後天環境對人的成才具有重要影響。而要想打破這個魔咒也不是天大的難事,只要對下一代在親情關愛和終生教育等方面用心、用力,未來出現富十代也將不會是神話。
※能不能利用基因技術讓人類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使人可以用光合作用為自身提供能量?
※「生命是一本打開的書」我們把細菌變作圖書館吧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