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孤獨的」教育者與父愛缺乏症

「孤獨的」教育者與父愛缺乏症

2018年第95期

總544期

家庭教育二三事

「孤獨的」教育者與父愛缺乏症

大家好,這裡是碩博心理,我是劉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和大家一起聊聊家庭教育二三事。

我們今天來看看,為什麼說母親是「孤獨的」教育者,以及我們來看看父愛缺乏症這個問題。

如果人們稍微留意,就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書店裡,家庭教育圖書專櫃前,在專心挑選書籍的,大多是母親;家庭教育報告會場中,在專心聽報告的,多是母親;在學校家長會上,圍著老師詢問孩子學習狀況的,多是母親;在學校大門口放學來接孩子的,也多是母親……

有位專家,在近20年做的一千多場家庭教育報告中,現場聽眾的男女比例的大多是時候是2:8。而在家教諮詢中,絕大多數是母親打來電話,滿是焦慮的談及孩子的各種問題……母親成為了孤獨的家庭教育者,「母親教育」成了當前家庭教育的顯著特徵。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觀念使得人們這樣;使得一些父親放棄了教育子女的責任。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管孩子是母親的事情,父親的主要責任就是掙錢養家,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長環境,安排好他們人生中成長中的大事,為他們撐起一片天。很多男性家長有這樣的觀點,所以不會主動的關愛孩子;女性家長如果也有這樣的觀點,會阻攔男人去管孩子,促使男人去干「大事兒」,去談「正事兒」。

這種錯誤的觀念和教育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導致父親失去了教育權利,不少父親以「嚴父」自居,以為「嚴父」就是板著面孔訓斥子女,甚至可能對子女進行打罵、不留心就侮辱了孩子的人格。導致孩子對父親疏遠、畏懼或者對立,父子關係緊張扭曲甚至破裂。

而且部分的家庭里,一些父親經常不回家,或者很晚回家,母親就成為孩子經常接觸的單一主體,從母親那裡聽到對父親的評價,因此父親的形象取決於母親的塑造。孩子如何看待爸爸這件事情上,媽媽其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一些家庭中,妻子不尊重丈夫的自立、獨立、平等的人格和共同管理家庭、教育子女的權利,在子女面前常常有意無意的對丈夫作負面評價,貶損其形象,降低其威信,使得父親想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無法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其實,父親教育缺失導致的問題還是非常多的,在孩子有了生命以後,一些父親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把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推給母親,在他們一些人的眼中看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無足輕重,因為沒有他們的參與,孩子照樣可以長大。

可是在孩子的世界裡,等於缺少了父愛。對於那些父親常年出差在外,或者只把家當作旅館的家庭來說,孩子和生活在單親家庭里沒有什麼兩樣。前兩年網路上不是流行了一個詞語叫做「喪偶式家庭」,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的就是這樣的一件事,父親教育的缺失是家庭教育中的隱痛,可能會是孩子一生都無法彌補的缺憾。

要知道,父親在孩子眼裡代表著無窮的力量和強大的依靠。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多的不安全感。

在童年的時候,孩子大多是帶著崇拜的眼神去看父親的,在小的時候,你問孩子誰是心目中的英雄,絕大多數孩子都會說:我爸爸。在男孩子的幼年或者一輩子,父親都可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如果孩子在幼年感受不到父親的強大可靠性,孩子就會產生不安感。

舉個例子來說,通常媽媽教育男孩子會希望男孩子有這樣的特點,他希望他的兒子聽話、懂事、溫柔、善良、不打架、不罵人、講文明、懂禮貌、體貼、會關心人,她把她認為所有男性的美好品質賦予這個孩子,卻沒有辦法給孩子關於男孩子最基本的特點:競爭性和攻擊性。

同樣在保護自己這件事情上,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樣的,男人的強大在於我跟你有對抗,我把你打敗、打倒、打輸就可以了;而女人則不是這樣。

女人很少跟別人正面起衝突,但她會通過各種方式保護自己,所以她在戰爭中希望的是這樣一件事,我不要你死,我要讓你,生、不、如、死!所以這才會有這麼多的宮斗劇在熱播,因為它很撕裂,這個撕裂的過程中,有著內心深深的恐懼。

父親教育的缺失,有可能會使孩子性格形成缺陷乃至心理疾患。注意我用的是有可能!

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榜樣、示範和教導作用,他們會傳遞給孩子獨立性,進取性,自信心等個性品質影響兒童,促使兒童形成果斷、積極、穩定、成熟的性格特徵;這與孩子在母親那裡得到的關心、同情心、溫和、善良等品質相互補充和結合,共同構成了孩子較為完整的個性特點。

這種作用是單一的母親教育、母愛是無法替代的。一旦孩子從小缺乏父愛的保護,性格形成上就會出現膽怯、怕事、煩躁不安或精神抑鬱、多愁善感等父愛缺乏綜合征的癥狀。

當父愛缺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孩子就有可能患上父愛饑渴症,到了青春期了,甚至會厭惡父親,這種厭惡摻雜著得不到父愛的失望和凄苦。

父親教育的缺失,也不利於兒童性別角色的社會化。

家庭是孩子自幼學習角色觀念、形成角色取向、模仿角色行為的一個重要的場所,是個人性別社會化的源泉。說得通俗點,孩子在家裡面就開始學習男人應該是怎麼樣的,女人應該是怎麼樣。孩子的性別有關的行為與父親的教養是分不開的,對於男孩子從父親那裡可以模仿學習「男子漢的氣概」,對於女孩子父親既是榜樣又是參照,他們將來對男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是以父親的形象為基準的。反之,如果父親缺失,那麼男孩子會缺乏角色認同感和男性特質,變得軟弱與女性化,不能形成男性獨立生活的能力,甚至在成人後不能負擔起為人夫和為人父的責任,女孩子總會因為缺乏「父親」角色的影響而過於柔弱,並因為對男性感到陌生感,在成年後與男性交往時,表現出焦慮羞怯,無所適從的個性特點。

《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英國著名的詩人喬治·格貝爾也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教師」。100%的父親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99%的母親卻為之忙碌著。100%的孩子渴望並得到父親的愛與指導,卻只有1%的家庭能夠認識到父親教育的重要性,要知道母親教育是不可能取代父親教育的。

父親和母親在關注孩子成長的時候,注視的重點是不一樣的。母親關注的大多是孩子生活和情感上的需要,給予孩子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情感上的關懷。而父親通常則更多的是以理性的方式從大的方向引導孩子。在具體問題上,父親大多是給孩子定個大框架,為孩子留下一個較大的自主空間。

在促進孩子知識增長方面,母親多傾向於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言語能力,以及隨後的生活方面的知識。父親由於知識面廣,關注的事情範圍廣而雜,則多向孩子灌輸豐富的地理、歷史、哲學、經濟等知識。

在生活中父親多承擔家裡的車輛、電氣、機械、傢具等維修和護理的工作,也能促使孩子觀察、模仿、參與這些操作性很強的活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這一講的內容有點多,可能也「傷到了」很多人,在做這一講內容的時候,我心裡也是忐忑的,因為涉及到很多尖銳的問題。可是,我想告訴每一位在收聽我們語音的朋友們,問題也許是尖銳的,但是我們並非出自惡意。如果能多一點成長和反思就是我們這一講內容最大的意義。

這裡是碩博心理,這一講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希望大家喜歡。如果你很喜歡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也歡迎你持續的關注我們。

我是劉老師,雖然我們只是心理學界的一顆小樹苗,但是我們努力做到我們的最好;用真誠的態度、客觀、專業的方式向每一個願意關注我們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們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學知識。

請記得不管你在哪裡,世界和我陪伴著你。

參考文獻:

1. 《家庭教育學》作者:黃河清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05月

2. 《家庭教育學》作者:鄧佐君 著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3. 《家庭教育學:教育子女的科學與藝術》作者:趙忠心 著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2001年06月

4.《家庭教育與父母教育》作者:陳鶴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01月

5.《家庭教育》作者:陳鶴琴,蕭繼石 繪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06月

6.《我的第一本教子工具書》作者:珍妮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08月

GIF

碩博心理自媒體小團隊

作者+主播簡介:

劉剛,臨床與心理健康方向博士在讀(在職),青海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方向碩士,二級心理諮詢師、10年心理諮詢經驗、7年心理學授課經驗、碩博心理小團隊隊長、33歲的萌面大叔

網路編輯:

阿貘(張茜),心理諮詢師、11年動漫從業者,現沉迷各種表達性治療無法自拔,碩博心理夢境分析師。

後期製作:

陳星,醫學碩士兼獨立音樂人,十餘年臨床醫學經驗與音頻錄製製作心得,心理學愛好者。

文字校對:

王昭、北京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三級心理諮詢師,碩博心理小團隊優秀隊員。

GIF

我們的往期也很精彩~

碩博心理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GIF

不管你在哪裡

世界&我陪伴著你

編輯 | Amara

校稿 | Amy

圖片 |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碩博心理 的精彩文章:

6.22語音 紅色心理學

TAG:碩博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