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家,也是需要考試的!

出家,也是需要考試的!

《西遊記》里,唐僧師徒四人西天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然而唐僧原型——玄奘法師西行的故事,卻少有人知道。

今天,就由小書就來給大家解解密,說說這歷史上的「西遊記」。

玄奘法師出生於河南洛陽,俗家姓名為陳褘。除了「玄奘」這個法名外,他還有個國人耳熟能詳的外號「唐三藏」。

不過這個外號,單用於形容一個人其實是不妥的,「唐三藏」實為兩種說法的雜糅——

「唐」是我國當時的國號,「三藏法師」則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之中經、律、論三藏(即熟知所有佛教聖典)者的尊稱。

圖片源於影視劇《大唐玄奘》

玄奘的家人從曾祖開始都是官吏,他的二哥陳素則是最早遁入空門之人,法號長捷法師,以講經說法聞名於世。

家人去世後,陳素將玄奘帶入了佛門。

彼時的朝廷嚴格控制僧侶數量,出家,也需要通過一定的選拔。

13歲時玄奘本沒有資格參加洛陽的僧侶選撥,卻因受主考官大理寺卿鄭善果賞識,被破格剃度。

當時鄭善果問他:「出家意何所為?」

玄奘答:「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遠紹如來,近光遺法」正是這句話,讓玄奘從眾多選拔者中脫穎而出。而後的人生里,玄奘也時時刻刻在踐行這句話——繼承釋迦摩尼的佛法,將佛教發揚光大、普度眾生。

剃度後的少年玄奘刻苦研習佛經,十幾歲時,佛學造詣已經非常了得。

為了求得佛學的真諦,他更是開啟了自己的遊學生涯,下四川,上長安,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名望也因此大增。

然而在學習佛學的時候,玄奘感到各派學說紛繁複雜,沒有定論,於是便決心到天竺取經。

奈何天不遂人願,當年朝廷施行禁邊政策,嚴禁百姓外出,玄奘的西行計劃眼看要泡湯。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第二年關中地區發生饑荒,朝廷允許百姓外出尋找食物,玄奘趁機混在難民里,離開了長安城。

圖片源於影視劇《大唐玄奘》

一個月後,玄奘到達涼州,涼州都督李大亮聽說他要西行,勒令他返回長安。

玄奘卻趁夜離開來到邊陲重鎮瓜州。可好不容易到達了瓜州,他所騎的馬卻倒斃了。

這時李大亮捉拿玄奘的公文也到了,萬幸州吏李昌認為玄奘的宏願是罕見的,不僅沒有扣留他,反而把公文毀掉,還催促玄奘趕快上路。

只是躲過了初一,沒能躲過十五。

行進到玉門關外的第一個哨口之時,玄奘還是被邊境的守衛發現了。

不過校尉王祥是虔誠的佛教徒,得知玄奘的宏願後,同樣選擇了偷偷放行,並且告知了玄奘自己親友的位置,讓他前去第四個哨口。

玄奘依言出發,順利地通過了第四個哨口。然而在一路西行、深入戈壁之後,玄奘攜帶的飲水告罄。

因為發過誓「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所以他沒有原路返回尋水,執著地繼續西行。

圖片源於影視劇《大唐玄奘》

五天四夜滴水未進,玄奘近乎奄奄一息,到第五個夜間,半夜忽然颳起風來,令人清醒,他勉力爬起,掙扎著上馬。

馬卻忽然不按路行走,拉也拉不動,玄奘這才發現他們走進了綠洲,馬兒貪戀水草,所以不願離開。

一人一馬在綠洲休整了一天,補滿了飲水,玄奘又繼續上路了。

走了兩天,出了流沙,到達伊吾,隨後到高昌。高昌王熱情款待了玄奘,希望他留下傳播佛教。玄奘志不在此,於是婉言謝絕。

高昌王不甘心,不惜強行扣留玄奘。

玄奘選擇了絕食相抗。

最後,國王深為他的精神感動,放他離開不說,更是撥給玄奘一筆豐厚的路費和隨從,甚至貼心地給沿途各國準備了厚禮和國書,以助玄奘西行。

後來行至層支國,因大雪封路,玄奘一行人不得不停留了兩個月;

走到蔥嶺後,終年不化的積雪,更是讓玄奘他們行進艱難……

圖片源於影視劇《大唐玄奘》

遍歷千難萬險,公元628年秋,在離開長安一年多後,玄奘終於踏上了印度的土地。

他非常珍惜這次機會,走遍了印度各地,趁此良機搜集和學習了各種佛學經典。

等到玄奘求學的目的實現了後,他便帶著佛經取道回國。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攜帶梵文經書657部回到長安。

謝絕了唐太宗提供的高官厚祿,玄奘沒有從仕,而是選擇了潛心翻譯佛經,這一譯,就譯了19年。

後來,玄奘在弟子辯機的幫助下,口授了《大唐西域記》一書,記述了自己西行一路的見聞。

「遠紹如來,近光遺法」,這八個字,是玄奘用一生,為自己名字寫下的註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在給孩子未來?其實是在揠苗助長!
十八首關於讀書的古詩,每首都能當座右銘

TAG: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