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騏驥講堂—高古玉圖騰之饕餮

騏驥講堂—高古玉圖騰之饕餮

導語:中華玉文化經歷了上古時期的「神玉時代」,王權統治時期的「王玉時代」,以及宋代以後玉器突破禮制通過買賣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民玉時代」。玉文化隨著中華文明的進程不斷演變綿延至今,玉也記錄下了不同時代的文化信息,玉器的形制與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上古時代的玉器掌握在巫覡手中,具有崇高社會地位的巫覡掌管著祈禱、祭祀和占卜等與神靈溝通的重要儀式,後世儒道兩家禮法的雛形即發端於此。而玉則是巫覡用來「事神」的神器,作為和神交流的介質,殊勝無比。人們以珍貴的玉石製作圖騰,作為禮器祭祀神靈,祈求天佑,玉圖騰處於高高的神壇之上,受萬人敬仰。

在上古圖騰崇拜中,饕餮紋飾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左傳有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被先人視作重中之重,敬天法祖,祈求神靈與祖先護佑。作為祭祀的禮器,高古的青銅器和玉器圖騰中有大量的饕餮紋飾存在,可以說若是除去饕餮紋飾,整個青銅器和玉器紋飾系統將不再完整。

漢學家吉德煒(David N. Keightley)曾說過「你如果不懂饕餮,就無法了解商代文化」,饕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器和陶器上,進入青銅器時代後,饕餮成為了主流的彝器紋飾,尤其是頻繁出現在祭祀用的鼎和簋上。為何先人如此偏愛饕餮?這種長相猙獰而充滿神秘感的圖騰究竟為何物?千百年來人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從未泯滅過,但卻無人能真正一錘定音。張藝謀在執導的《長城》中將饕餮具象化後搬上熒幕,為中華先民崇拜的上古圖騰贏得了新的關注度。

在歷史上,如此聲名在外的神獸往往僅以獸面的形式出現在圖騰紋飾中,少有整體形象,正如《呂氏春秋》所描述「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饕餮面並非固定不變,不同時期的饕餮圖騰都不盡相同,僅《商周彝器通考》中就區分了19種不同的饕餮紋飾。雖然饕餮面形式多樣,但卻有一個顯著的共同特點,那就是饕餮擁有巨大的雙目,且以鼻樑為軸,饕餮面五官呈左右對稱。饕餮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被稱為「天之眼」,代表著來自太陽的強大力量。

文獻記載中,饕餮大名最早出現於左傳,雲「貪財為饕,貪食為餮」。今時今日,饕餮吞財八方的威名赫赫,但在上古時代,饕餮的力量可不僅僅是吞財這麼簡單,能作為鐫刻在祭祀禮器上的紋飾,饕餮是先民們萬分景仰的圖騰,是通天敬神的媒介,人們希冀藉助饕餮的無上神力向神靈與先祖尋求庇護。

騏驥開物館藏西周玉饕餮面對佩,為和田青白玉質地,局部受沁,採用的是西周典型的斜坡刀技法與管鑽技術,饕餮的「臣」字眼雙目神秘深邃,雙陰線紋靈活流暢,紋飾飽滿繁密。饕餮面威嚴肅穆,充滿力量感。

騏驥工作室: 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展路1099號C01

騏驥微信公眾號

匠心造物 - 中華風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騏驥開物 的精彩文章:

TAG:騏驥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