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居寺,一個讓人含淚參觀的寺廟

雲居寺,一個讓人含淚參觀的寺廟

~2018@第163篇~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距市中心70公里。寺院座西向東,環山面水,佔地面積70000平方米。這裡是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中國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寶庫。

雲居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由僧人靜琬創建。

至遼聖宗時期(公元983—1011年),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

20世紀40年代,雲居寺毀於日軍炮火中。解放後,經過兩次大規模修復。

20世紀50年代末,利用三年時間對石經進行發掘整理,並組織專家對房山石經進行研究。

現在,對於普照羅大眾來說,雲居寺不過是一處遊玩之處,與普通寺廟並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對於佛教徒而言,雲居寺是一所非常殊勝的寺廟,在參觀時讓人忍不住熱淚盈眶。

在我心中,雲居寺有三大殊勝之處:

01房山石經千年偉業

雲居寺的特點是「因經而寺,寺以經貴」,刻經史和建寺史可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

房山石經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刻佛教大藏經」。這部石經最早是由雲居寺的創始人——隋末高僧靜琬開刻的。靜琬的師父是天台宗的祖師之一南嶽慧思。慧思曾經教導自己的弟子們說,他們正生活在「末法時代」。

慧思的末法思想可能與北周時期的滅佛運動有關。當時,佛教僧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讓皇家深感不安。與此同時,因為大量土地被寺院佔有,朝廷的稅收也急劇流失。終於,在574年,周武帝下令,所有佛道僧徒全部還俗,財產統統充公或被摧毀。這道命令直接導致大量僧尼逃向南方,還間接導致了北周的滅亡:以隋代周的楊堅曾是北周武帝手下大將,他從小被一名尼姑養大。

581年,楊堅殺掉了最後一名北周皇室成員,自立為帝,正式建立隋朝。隨著滅佛運動結束,躲在家中的佛教徒重新回到寺院,逃往南方的僧侶也大批返回。但是,仍有許多人擔心,安全只是暫時的——因為武帝滅佛之前的446年也曾發生過另一次滅佛運動——佛教徒們於是紛紛大量印製佛經,以免可能再次出現的宗教迫害讓佛法徹底消滅。

這時,僧人靜琬看中了房山的石頭,他想把佛經刻在這處極為耐久的材料上,以永久保存佛經。

當時,靜琬把包括《華嚴經》在內的當時最為流行的14種佛經刻在石板上,又在山中開鑿洞穴(雷音洞),將石經藏在其中。

刻經事業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綿延1039年。

現發現完整的大小經版共14278塊,計佛經1122部、3572卷,鐫字總量達3500多萬字。

房山石經分兩地保存,有4196塊存放在石經山9個藏經洞內,有10082塊存放在石經地宮中。

房山石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極其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另外,雲居寺中,還有紙經藏22000多卷,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和單刻佛經等。而其中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妙蓮寺比丘祖慧刺破舌尖,滴血為墨,書寫而成,共80卷,60萬字,被譽為「舌血真經」,尤為珍貴。

《龍藏》木經始刻於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存77000多塊,內容極為豐富,是集佛教傳入中國2000年來譯著之大成。堪稱我國木板經書之最。

看到高僧靜琬開創的千年偉業,不免讓人感嘆古人的智慧、堅毅,以及虔誠信佛所產生的驚人力量。

02佛祖舍利有緣參拜

藏經洞再次被打開,已經是1956年。

1981年,在雷音洞中發現了兩顆紅色的佛舍利。舍利(佛教名詞)意為屍體或身骨。相傳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結成的珠狀物。

當時,在石經山雷音洞的拜石下,發現長、寬、深各二尺左右的石穴和一套漢白玉雕成的石函。大石函內是一個青石函,青石函函蓋有靜琬題刻,青色函內是第三層精細的漢白玉函。其內是第四套小銀函,最後是第五套極小的玉函。

就是在小玉函內,發現了釋迦牟尼佛赤色肉舍利兩顆,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據考證,它們來自印度,當年曾被賜予隋文帝楊堅,楊堅又把他們賜給了靜琬,靜琬把它們藏在了剛開鑿出來的雷音洞內。

這兩顆佛舍利與陝西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八大處的佛牙舍利並稱為「海內三寶」。

6月,我剛剛有幸參拜八大處的佛牙舍利,此刻沒想到竟在這偏僻之處,得以參拜佛祖舍利,真是三生有幸。

03千年古塔寶磚重現

雲居寺寺內及周圍山上還有唐、遼、明各代建造的磚、石塔十餘座。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北塔了,它現在是雲居寺標誌建築物。

北塔高34.2米,磚瓦結構,建於遼代,塔身集樓閣式、覆缽式和金剛寶座三種形式為一體,造型極為特殊,十分少見。在塔的束腰周圍雕有表現遼代樂舞人等,反映出了遼代文化遺風,為研究遼代音樂,舞蹈等文化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值得一提到的,是在北塔下部的八面基座上,一共鑲嵌了176塊佛偈語磚,十分引人注目。

仔細看,你會發現,每一塊磚上,都刻有「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的偈語。這首偈語出自《造塔功德經》,講的是佛教中有關緣起的教義。佛教上講「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這些佛偈磚不僅有著十分重要的象徵意義,在修復過程中,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1989年,黨和政府撥專款修復北塔,修塔工程從上至下進展順利,但快修完時遇到了難題。因為距塔座一米處的佛偈磚已脫落和殘缺,為使北塔修舊如舊,需重新鑲嵌佛偈磚。

但是,到哪裡去找這百餘塊佛偈磚呢?施工人員跑遍了周邊幾十家磚場,但是沒有一家能生產出同等規格、版式和密度的佛偈磚。施工人員被難住了,修塔工程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工。

為了不耽誤時間,施工人員開始修周邊的圍牆。修牆需要淋灰,施工人員就在距北塔東南約10米處的地方挖了一個淋灰坑,收工前投入石灰,注滿水後待明天使用。

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滿滿一池子水一夜之間全流失了,順著流失的方向出現了凹陷,一直延伸到距北塔基不足2米的唐太極元年小唐塔附近。

施工人員非常驚詫,立即把情況報告給管理處,後經北京市文物局專家來寺進行實地勘測,專家推測塔基下可能有藏寶的洞穴,於是立即動手挖寶。人們挖著挖著奇蹟出現了。在太極元年小唐塔附近的塌陷處,發現了尋覓已久的修塔急需的遼代佛偈磚。

經觀察,這些寶磚的文字內容、版式、規格和北塔上鑲嵌的磚一模一樣,並且過數後竟驚奇地發現一共是177塊,北塔八面共需176塊,在補足塔磚後還餘1塊。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施工人員像見到了救命草一樣,高興的歡呼雀躍。不久,北塔四周佛偈磚全部鑲齊,北塔修復工程勝利竣工。

讀到北塔佛偈磚的故事,我立刻感動得流下熱淚。

北塔佛偈磚的出現,向人們生動地講述著緣起教義中所說的因緣相生之理。這是佛祖的開示,是冥冥之中的指引。遼代高僧深謀遠慮,埋佛偈磚以備來日再修,機緣在急需的時候讓佛偈磚出現,正是「因緣相生寶磚重現,前人積業後人得果」。

總之,不管是雲居寺中房山石經的千年偉業、佛祖舍利的有緣參拜,還是千年古塔的寶磚重現,都讓人印象深刻,永生難忘。

對於佛教徒而言,雲居寺是藏經納寶之地。它讓你流連忘返,值得你一來再來,接受精神的洗禮。

對於一名普通遊客而言,雲居寺是祈福迎祥之所。它值得你參觀遊玩,會為你帶來許多的精神收穫。

相信,這座歷經千年的「北方巨剎」,是不會讓任何一個有緣走進它的人們失望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格吉祥 的精彩文章:

你要足夠努力,才配得上命運賜給你的運氣

TAG:格格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