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部下以馬換命的節度使,被憤怒的部下宰了
安史之亂前,唐朝只在西北邊境設置節度使,以防備西北的少數民族。安史之亂時,為了平叛需要,節度使的設置逐漸成為常規,也成為地方最有權勢的軍閥。
唐朝節度使的權力非常大,通常統轄數州或十數州之地,有權調配治下的軍隊和錢糧,屬下官員也有優先推薦權,幾乎相當於帝國內部的一個小王國。
唐肅宗時期,王思禮長期擔任河東節度使,河東是唐朝的戰略要地,也是軍事重鎮。王思禮打仗水平一般,卻很擅長理財,儲備了大量物資,光糧米就有一百萬斛。
晚年時,王思禮忽然良心發現,上表要將自己儲存的糧食上交一半給朝廷。然而,還沒等到王思禮實施這個計劃,他就一命嗚呼,見了李世民。
王思禮去世後,管崇嗣接任了河東節度使。管崇嗣是個好好先生,放任部下侵吞糧米,不過數月時間,王思禮儲存的一百萬斛只剩下一萬斛陳腐爛米。
一直過著苦日子的唐肅宗很生氣,將管崇嗣撤職,任命鄧景山為河東節度使。鄧景山接任後,面臨的第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將被瓜分的糧米拿回來。
鄧景山先拿到府庫的賬本,然後按照賬目一一查對,如果有短缺的,相關責任人就要補齊。侵吞糧米的將領涉及範圍很廣,一時間人心惶惶。
很快,鄧景山抓住了一個典型,一員副將侵吞了糧米,卻拿不出相應的補償,依法應該處死。其他將領同病相憐,紛紛請求赦免了他。
鄧景山深知,一旦饒恕了這員副將,那麼追查糧米的事將無法繼續,斷然拒絕。副將的弟弟請求代替哥哥去死,鄧景山也不同意。
最後,眾位將領請求用一匹馬來贖副將的死罪,鄧景山居然同意了。眾位將領瞬間勃然大怒:「我們還不如一匹馬嗎?」於是犯上作亂,殺掉了鄧景山。
面對這個局面,唐肅宗徹底傻眼了,只得將事情歸罪於鄧景山安撫和駕馭部下不當,不予追究叛亂者的罪行,並派遣使者去勸慰、安撫他們。
諸位將領見朝廷服軟,也就停止了作亂,和朝廷達成了和解。不過,他們的附加條件是,必須讓都知兵馬使、代州刺史辛雲京擔任河東節度使。
就這樣,這群驕兵悍將不僅侵吞了大量國有財產,還成功的決定了節度使人選。既然你辛雲京都是我們抬上位的,還好意思向我們要糧米嗎?辛雲京不敢,唐肅宗更不敢。
※劉文靜之死,一場因爭風吃醋引發的冤案
※真實還原馬嵬驛之變,一場因吃不飽飯引發的暴亂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