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沫若:怎樣運用文學的語言

郭沫若:怎樣運用文學的語言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專家、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著有詩集《女神》、歷史劇《王昭君》《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等、論著《甲骨文研究》《青銅時代》《卜辭通纂 》等,著作輯為《郭沫若全集》。

觀點摘要

小說的敘述語言要依作家的氣質而定,最好要簡潔、和諧、熨貼、自然;形容詞宜少用,章節也宜考究;小說的對話要盡量使用人物自己的言語。此外,話劇的語言還要考慮舞台的限制,而詩劇應該儘力求其和諧、勻稱、美妙。詩的韻律應該放在第一位,和諧是其生命。作家除了兒童時代養成的對語言的敏感之外,還要多讀、熟讀名人的著作,並且在作品完成後要反覆進行推敲。

怎 樣 運 用 文 學 的 語 言

文 | 郭沫若

夂小

怎樣運用文學的語言?

這個問題我還不曾過細地考慮過。似乎應該先規定是哪一種文學。照一般的分類,我們姑且按著小說、戲劇文學、詩和抒情的散文來加以考察吧。

小說注重在描寫,我感覺著它和繪畫的性質相近。它的成分是敘述和對話。敘述文是作家自己的語言,對話便應該盡量地採用客觀的口語。

作家自己的語言依作家的氣質而不同,有的偏於詩的,有的偏於散文的。過分的詩了,反傷於凝滯,局勢便不能展開,描寫也難於切實。過分的散文了,則傷於瑣碎,局勢便流於散漫,描寫也不一定能夠扼要。

最好要簡潔、和諧、熨貼、自然。任何一種對象,無論是客觀的景物或主觀的情調,要能夠用最經濟的語言把它表達得出。語言除掉意義之外,應該要追求它的色彩,聲調,感觸。同義的語言或字面有明暗、硬軟、響亮與沉抑的區別。要在適當的地方用有適當感觸的字。太生澀的字眼不能用。筆畫太多的字也宜忌避,我感覺著那種字必然附帶有一種悶感,如蹙郁齷齪之類。應該用極平常的字眼而賦予以新鮮的情調。由二字或三字的配合可以自由自在地組成新詞,作家是有這種權利的。

形容詞宜少用,的的的一長串的句法最宜忌避。句調不宜太長,太長了使人的注意力分散,得不出鮮明的印象。章節也宜考究,大抵輕鬆的文體宜短,沉重抑鬱的文字宜長。無論語言、句調、章節都要錘鍊,而且要錘鍊到不露痕迹的地步。

對話部分要看你所寫的是什麼人,要適合於他的身份、階層、年齡、籍貫、性別,而盡量地使用他們自己的言語。這事情相當的難,非有充分的研究或經驗是不能夠運用的。因此一個小說家對於自己所能寫的範圍或人物應該有一定的限度。沒有研究的東西不能寫,要想寫便應該從事研究。

戲劇文學中的話劇,其用語與小說中的對話相同,但應該還要考慮到舞台上的限制。小說中的對話是供人看,話劇中的對話除供人看之外還要考慮到供人聽。聲調固必須求其和諧、響亮,尤須忌避同音異義字的絞線。太長了的對話不宜於舞台,但一句話中,太簡單了的辭彙反而容易滑脫聽者的注意。話劇的語言最好是多念幾遍,念給自己聽,念給朋友聽,務求其容易聽懂,而且中聽。有好些語言的適合度要經過試演之後才能判定。

詩劇的情形又不同,我覺得這有點象圖案畫,應該儘力求其和諧、勻稱、美妙。各個人物的個性固然是須得考慮的,作家要化身為各個人物,用那各個人物的語言表抒他們自己的情感,做出各個人的抒情詩。

詩劇在西方舞台上的演出,和話劇無甚區別,並不是唱而是念。念出時並不依詩的韻腳而停頓,全依詞意的起轉。這種嘗試在中國還不曾有過。舊時的雜劇曲套必須唱,應該是屬於西方的歌劇的範疇了。

詩的語言恐怕是最難的,不管有腳韻無腳韻,韻律的推敲總應該放在第一位。和諧是詩的語言的生命。

古詩愛用雙聲、疊韻,或非雙聲疊韻的連綿字,這種方法在新詩里也是應該遵守的,尤其中國語文是在從單音轉化為複音的過程中,正要靠著這種方法以遂成其轉化。

新詩的韻律雖然沒有舊詩嚴,但平仄的規定是不能廢的。有時同一是平聲的字也應該分別陰平與陽平,同一是仄聲的也應該分別上去入。但過於鏗鏘了也是一種累贅,而且那樣的詩便會流而為歌了。這裡應該有一個法則可循,我相信會有心細的人在不久的將來要把它尋出的。

字面的色彩和感觸同樣很重要,應該稱著詩的格調去選擇,恕我也不能有什麼具體的方法貢獻。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要有對於語言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實在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這種敏感的養成,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要緊,這非作家或詩人自己所能左右,差不多要全靠做母親的人來擔負。因此一個優秀的作家或詩人每每有卓越的母親。

但作家或詩人自己的努力不用說是不容懈怠的,多讀名人的著作,而且對於某幾種作品還須熟讀、爛讀,便能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古人所謂「《文選》爛,秀才半」,就是說的這個秘訣。

我們是用中國字、中國語言寫東西的人,對於中國的書不讀是最要不得的。「五四」以後有些人過於偏激,斥一切線裝書為無用,為有毒,這種觀點是應該改變的了。我自己要坦白地承認,我在中國古書中就愛讀《莊子》、《楚辭》、《史記》。這些書對於我只有好處,沒有怎樣的毒。明、清兩代的幾部大小說讀來也很夠味。不過這些書究竟和我們的時代相隔得遠了,在生活情調上不能合拍,因而便不感覺得怎麼親切了。在這一點上近代歐美名家的作品反而更親近於我們,可以提供我們無數近代式的表現方法。

學習新的方法來鍛煉本國的語言吧,最好要把方塊字的固體感打成流體,中國有好些美妙的詞曲是做到了這步工夫的。語言能夠流體化或呈流線形,那麼抒情詩和抒情散文也就可以寫到美妙的地步了。

自己寫出的東西要讀得上口,多讀幾遍,多改幾遍,先朗誦給自己親近的人聽,不要急於求發表,這也是絕好的方法,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推敲」。

1942年5月26日

本文選自任翔主編的「教師素養讀本3」《文學的旅程》,濟南出版社,2016年版。

溫馨提示:輕輕向上滑動,您可查看「教師素養讀本」——《文學的旅程》目錄哦!

文 學 的 旅程

古 代 文 論

1《論語》選讀

2《孟子》選讀

3《莊子》選讀莊子

4毛詩序

5報任少卿書司馬遷

6典論?論文曹 丕

7知音劉勰

8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陳子昂

9答謝民師書蘇 軾

10詩 辨嚴 羽

11讀第五才子書法金聖嘆

12人間詞話(節錄)王國維

文 學 總 論

13文藝作品的鑒賞葉聖陶

14文學的作用巴 金

15關於文學鑒賞章培恆

16中國文學的鑒賞袁行霈

17審美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結晶孫紹振

18談審美與人的全面發展童慶炳

19詩 學亞里士多德

20文學的材料泰戈爾

21我拒絕接受人類末日的說法福克納

22為人類而藝術索爾仁尼琴

文 學 的 語 言

23怎樣運用文學的語言郭沫若

24語言與文學王 力

25中國語文的三個階段梁實秋

26咬文嚼字呂叔湘

27語言小談趙樹理

28語言的風格張志公

29下苦功夫掌握語言藝術秦牧

30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汪曾祺

31漢語語言學與語文教學王 寧

32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高爾基

詩 歌 的 趣 味

33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朱光潛

34談中國詩錢鍾書

35唐詩的歷程程千帆

36讀詩一得吳小如

37詞的形式夏承燾

38詞的欣賞周汝昌

39小詞中的人生境界葉嘉瑩

40詩歌美學傳統與創新洛 夫

41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謝 冕

42論詩波德萊爾

小 說 的 藝 術

43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魯 迅

44怎樣讀小說老 舍

45關於短篇小說孫 犁

46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吳組緗

46《西遊記》的童話性林 庚

47《水滸》的人物和結構茅 盾

49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奇書——讀《紅樓夢》蔡義江

50《白蛇傳》與《巴黎聖母院》王蒙

51博爾赫斯的現實余 華

散 文 的 詩 意

52《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郁達夫

53關於寫散文冰 心

54試談小品文鍾敬文

55說 散 文徐 遲

56散文的知性和感性余光中

57略談我國的散文傳統郭預衡

58怎樣分析古代散文倪其心

59中國現當代散文欣賞劉錫慶

60散文的詩意帕烏斯托夫斯基

文 學 的 語 言

責編:羅文平

美編:康雅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鐸語文 的精彩文章:

TAG:木鐸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