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被外資掩蓋的真實順差究竟是多少

被外資掩蓋的真實順差究竟是多少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李迅雷金融與投資(ID:lixunlei0722),原標題:《被外資掩蓋下的真實順差究竟多少》作者:李迅雷 楊暢。虎嗅網獲授權轉載。

主要觀點:

1、上周公布的進出口數據中有兩個數據比較刺眼:一是大豆當月進口800.5萬噸,環比下降8%,同比下降20%,這直接反映了中美經貿摩擦的短期影響。二是汽車進口井噴,則是由於7月1日下調關稅稅率,導致本該在5月、6月進口的汽車,向7月進行了「平移」。

2、在大豆和汽車搶眼的背後,其實近期另一個數據更值得關注。5月,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金額845.6億美元,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為39.9%,這是自1997年以來首次跌破40%。如果說大豆和汽車進口數量的短期波動反映了中美經貿摩擦的短期影響,那麼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佔比的回落,則反映了中國整體出口結構的長期變動。

3、外商投資企業對於中國參與國際貿易的作用巨大。截至到2017年,中國出口金額在全球出口金額中的佔比接近15%,只低於上世紀70年代之前的美國。但如果把中國出口金額拆分成「外企」和「內企」兩塊,情況就會發生明顯不同。 「內企」的出口儘管也出現了大幅增長,但並未能夠挑戰美國和德國的地位。

4、中國真實的順差要遠遠低於賬面數字。從2006年至今,中國貿易的賬面順差逐步提升。但對外商投資企業進行調整後,真實的貿易順差大幅度回落。剔除掉外商投資企業之後,由中國「內企」產生的貿易順差遠低於賬面數字,特別是2010-2013年連續四年實際為負值。

5、應該說,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外商直接投資,看中的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龐大的內需市場。但伴隨著勞動力價格逐步攀升,未來國內製造業或許面臨外商投資企業和國內企業同步轉移的壓力。因此,運用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打通貨幣流向實體經濟的障礙,真正夯實製造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或許才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美經貿摩擦直接影響大豆和汽車的進口

上周公布的進出口數據中有兩個數據比較直接,一是大豆當月進口800.5萬噸,環比下降8%,同比下降20%,這直接反映了中美經貿摩擦的短期影響。另一個數據是汽車和汽車底盤當月進口16.5萬輛,這是自2003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6月汽車和汽車底盤進口50077輛,是自2010年3月以來的新低,5月汽車進口數量同比回落了近20個百分點。因此,7月汽車進口的井噴應該看作是由於7月1日汽車關稅稅率下調,導致本該在5月、6月進口的汽車,向7月進行了「平移」。

特別是如果把時間拉長,就會發現,汽車和汽車底盤的進口數量早在2014年前後已經出現較高峰值,這與國內汽車銷量見頂的時間幾乎同步,2014年國內乘用車銷售1237萬輛,為近年來汽車銷量的高點。

而大豆進口數量上行的態勢仍在延續,表明國內對大豆的需求依然相對旺盛,短期進口數量的回落,受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相對較大,迫切需要調整大豆進口的國別結構,滿足國內的需求。

汽車和大豆進口月度數量(2004年—2018年),資料來源:WIND,海關總署,中泰證券研究所

外貿順差縮減的背後:外資份額在減少

在大豆和汽車搶眼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數據更值得關注和反思。5月,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金額845.6億美元,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為39.9%,這是自1997年以來首次跌破40%,6月略微回升至40.5%。

根據《外商投資法》的表述,外商投資企業是指依照我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又可分為外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等多種形式。

合營則是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發展起步的主要方式,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之初,1979年6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我國決定與外資合營某些企業》的文章,並提及「已經起草了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會議審議」,由此拉開了中國引進外商投資的大幕。

20世紀90年代,以追求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為目的的外商投資企業,極大地帶動了出口貿易,解決了大量的就業,促進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因此,如果說大豆和汽車進口數量的短期波動反映了中美經貿摩擦的短期影響,那麼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佔比的回落,則反映了中國整體出口結構的長期變動。

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金額在全部出口中的佔比,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毫無疑問,外商投資企業對於中國參與國際貿易的作用巨大,1996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外商投資企業當月出口金額均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速,從1996年到2007年,外商投資企業在全部出口金額中的佔比持續上升,明顯帶動了中國出口的迅猛增長。

根據WTO的數據,截至到2017年,中國出口金額在全球出口金額中的佔比,已經接近了15%,只有,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美國,在全球出口中佔據的份額超過了當前的中國。

主要經濟體出口金額在全球出口中的比例(1948年—2017年),資料來源:WTO,中泰證券研究所

但如果考慮到外商投資企業的貢獻,先做一個簡單拆解,把中國出口金額拆分成「外企」和「內企」兩塊,情況就會發生明顯不同。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的十年間,「外企」明顯帶動了中國出口地位上升;中國目前在全球市場上形成的不平衡地位,外企其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每年實現的貿易順差中,「外企」佔比最高年份甚至超過了80%。

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差值在貿易順差中的佔比,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剔除掉「外企」後,「內企」的出口儘管也出現了大幅增長,但只佔全球出口份額的7.3%,並未能夠挑戰美國和德國的地位,特別是2017年中國出口的回落,使得「內企」與美國、德國的差距又有所拉大了。另外,與日本出口金額佔比持續滑落形成明顯反差的是,德國出口金額佔比始終保持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兩個國家發展模式的不同。

主要經濟體出口金額在全球出口中的比例(1948年—2017年,分內外企),資料來源:WTO,中泰證券研究所

中國真實的貿易順差要遠遠低於賬面數字

把中國的出口拆分成「外企」和「內企」,其實是相對簡單的「兩分法」,主要是試圖從整體上觀察外商投資企業對中國出口的帶動作用。

但假若把「外商投資企業」看作一個外生「類經濟體」,來觀察中國進出口的真實情況,就需要考慮從現有進出口總額中,剔除掉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額,再加回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的採購額和銷售額。也就是說:

調整後的出口=現有出口金額-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金額+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的採購金額

調整後的進口=現有進口金額-外商投資企業進口金額+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的銷售金額

調整後的順差=調整後的出口-調整後的進口

從2006年至今,原始順差持續保持在1千億美元以上的水平,2014年以後更是大幅度的躍升。但經過調整後,進出口額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對進口的影響要高於對出口的影響,這就導致了調整後的順差大幅度回落。

這充分表明,貿易順差在較大程度上是外商投資企業推動形成的,剔除掉外商投資企業之後,主要由中國「內企」產生的貿易順差並沒有實際觀察數據那麼大,特別是2010年—2013年連續四年,調整後的進出口差值都是負值。

中國貿易順差與調整後的進出口差值,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外商投資企業的貢獻還能持續嗎

應該說,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外商直接投資,看中的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龐大的內需市場。但伴隨著勞動力價格不再便宜,未來國內製造業或許面臨「雙重打壓」,一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再次轉移已經成為現實。

從2013年開始,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數量已經進入了下跌區間,且跌幅逐步在擴大。而從中國與越南貨物貿易出口增速的走勢,也能側面印證整個製造業產能的轉移,早在2010年中國出口總額的同比增速已經低于越南。

製造業平均工資增幅與外資企業單位數同比增幅,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中國與越南出口金額當月同比增幅,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另一方面,「內企」向外轉移的壓力同樣存在。例如近年來中國製造業對外投資的趨勢比較明顯,對外直接投資的金額逐步走高,同比增速也保持在較高水平。根據商務部統計,2018年1月—5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9個國家和地區的298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8.5%,連續七個月保持增長。

這與我國制定的一帶一路戰略也密切相關,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資本輸出國。早在2014年,國內紡織業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建立超過2600家紡織服裝生產、貿易和產品設計企業,其中大多數分布在亞洲。2004年到2015年,國內約有200家服裝企業在東南亞建設了生產車間。

還是以越南為例,截止到2018年7月,紡織品出口金額在越南所有出口商品中排名第一,出口金額從2005年相當於中國的1/10,已經躍升到2018年的1/4。

中國與越南紡織品出口金額當月同比增幅,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7月份進出口數據的變化,只是宏觀經濟的一個縮影。當前時點,利用基建投資的提速來對沖外部摩擦的影響,防止經濟失速,這完全可以理解,也是明智的選擇。但在經濟托底的同時,如何運用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打通貨幣流向實體經濟的障礙,真正夯實製造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或許才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能制裁韓國隊的,只有VAR了
一年賣出54億,三隻松鼠之後,良品鋪字也準備上市了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