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語中讀文言文詞語和語法,原來這麼有趣而簡單……
從成語中讀文言文,原來這麼有趣而簡單……
1、名詞作狀語
「狼奔豕突」中「狼」意為像狼一樣,「豕」意為像豬一樣,都用來修飾「奔」和「突」分別做他們的狀語。「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樣奔跑,像豬那樣亂闖,比喻成群的壞人亂竄亂闖。
「江河日下」中的「日」則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類似這樣名詞作狀語的成語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蜂擁而至」、「川流不息」、「蠶食鯨吞」、「南征北戰」、「成敗論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詞作動詞
「春華秋實」中的「華」和「實」分別作「開花」和「結果實」解。
「南轅北轍」中的「轅」和「轍」也是名詞活用為動詞。是說: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處:《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類似這樣名詞作動詞的成語還有:「衣錦還鄉」、「百年樹人」、「一目十行」、「報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動用法
「完璧歸趙」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譯為「使死人復活,使白骨長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積羽沉舟」說的是:羽毛雖小,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比喻小小的壞事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出處:《戰國策·魏策一》:「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
類似這樣使動用法的成語還有:「禍國殃民」、「沉魚落燕」、「來之不易」、「敬而遠之」、「既來之,則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寧人」、「去偽存真」、「大快人心」、「賞心悅目」、「豐衣足食」、「富國強兵」、「精兵簡政」等。
4、意動用法
「不恥下問」講的是「不向學問比自己差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為草菅」,「厚今薄古」譯為「以今為厚、以古為薄」。
類似這樣意動用法的成語還有:「魚肉百姓」、「不遠萬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5、通假現象
通假現象是文言文中一種常見的詞法現象,在成語中也有表現:
「春華秋實」中的「華」同時也是通假字,同「花」。
「一暴十寒」中的「暴」同「曝」,曬的意思,原意是說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意思懶散,沒有恆心。(出處《孟子·告子處》: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厲兵秣馬」中「厲」同「礪」,磨刀的意思。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鬥。(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再接再厲」中「厲」同「礪」,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出處:唐·韓愈《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如果我們能留心一些這樣的成語,從詞義本身出發,就能避免誤用和錯用成語字詞現象的發生。
6、成語和古漢語一樣,都使用助詞。
例如:惟妙惟肖、下車伊始
古漢語有互文的修辭方法。這是指在意思相對或相關的文句里,前後兩句詞語互相呼應,互相交錯,意義上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使文句更加整齊和諧、更加精練的一種修辭方法。同樣,成語中也有這種修辭,「舜日堯年」指「舜、堯時的年日」,比喻太平盛事;「口誅筆伐」是口和筆一起責罰、聲討。我們這裡就不再贅述。
成語是一種歷經千年而不退色的語言藝術,我們若能運斤成風地靈活運用這門藝術,那麼將會使我們在學習創造的道路上如虎添翼,鵬程萬里。
▲積累重點實詞
掌握實詞的含義是讀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而成語中則保留了重點實詞的特殊意義。利用成語,可以比較輕鬆地掌握實詞的意義:
飛禽走獸:走,奔跑
引而不發:引,開弓;發,射箭
揚湯止沸:湯,熱水
短兵相接:兵,兵器
相機行事:相,仔細看
不刊之論:刊,刪減
不易之論:易,改變
亡羊補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
感激涕零:涕,眼淚
揭竿而起:揭,舉起
窮兵黷武:窮,終極,竭盡
無聲無臭:臭,氣味
尾大不掉:掉,搖擺
揚長而去:去,離開
無可適從:適,去
以己度人:度,推測
怨天尤人:尤,責怪
緣木求魚:緣,攀援
寡廉鮮恥:鮮,少
家徒四壁:徒,只有
尸位素餐:素,白
如釋重負:釋,放下
不速之客:速,邀請
文過飾非:文,掩飾
詞語都有本義和引申義。上面展示的都是詞語的本義,也就是其本來意義,在本意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意義叫做引申義。
詞義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種意義之間井然有序,似乎都藏著一個思維故事。請看下面兩個詞語詞義的變化過程:
兵——
本義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厲兵秣馬」
引申為「軍隊」,「兵多將廣」「草木皆兵」「兵臨城下」
進一步引申為「戰爭」,「紙上談兵」「兵連禍結」「兵荒馬亂」
引申為「用兵、指揮作戰」,「兵貴神速」「兵不厭詐」
窮——
本義為「終極、竭盡」,「窮兵黷武」
引申為「到盡頭」,窮途末路、山窮水盡
引申為「探究」,窮根究底
引申為「處境不好」,窮寇勿追、窮當益堅
引申為「仕途不順利」,窮而後工、窮達有命
我們可以用成語積累重點實詞的一詞多義現象,比如:
備:德才兼備(具備,具有)、關懷備至(周到,盡)、戒備森嚴(防備)
達:四通八達(通達)、通宵達旦(到達)、達官貴人(顯達)
當:勢不可當(抵擋)、首當其衝(對著,面對)、安步當車(當作)
負:負隅頑抗(依仗,憑藉)、忘恩負義(背棄)、不分勝負(失敗)
故:故步自封(與新相對)、非親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顧:顧影自憐(回頭看)、三顧茅廬(拜訪)、奮不顧身(考慮)
疾:諱疾忌醫(疾病)、疾惡如仇(痛恨)、疾風知勁草(強,猛)
舉:舉足輕重(抬起)、選賢舉能(推薦)、舉國上下(全)
名:不可名狀(說出)、不名一錢(佔有)、沽名釣譽(名聲,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稱心如意(適合)、突如其來(然,詞尾)
勝:略勝一籌(超過)、美不勝收(盡)、引人入勝(優美的景色)
務:不務正業(致力,從事)、不急之務(事務,事情)、除惡務盡(必須)
相:相機行事(鑒別,審察)、開誠相見(偏指一方)、肝膽相照(互相)
與:與人為善(贊成)、與日俱增(跟著,隨著)、欲取姑與(給予)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憑藉,依靠)、因材施教(根據)
因為很多成語大家都很熟悉,所以,用成語來強化文言知識,可有一箭雙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大家喜歡,我們還將陸續為大家整理成語中的詞類活用成語中的特殊句式等知識。
▲詞類活用
在現代漢語中,很多詞語都有其固定的語法功能,但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在特殊的語言環境下,可以臨時改變詞性,具有新的語法功能,這就叫做「詞類活用」。用成語來歸類學習詞類活用,是很好的方法。
一、名詞用作狀語
現代漢語中只有時間名詞才能作狀語,普通名詞用作狀語的很少見。古代漢語中,普通名詞也可作狀語,直接修飾動詞,這樣就使文字變得非常簡潔。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表示處所或方位
這樣的活用詞語,翻譯時需要在該名詞前加上介詞「在」或「從」。例如:
草行露宿:在草中穿行,注意「草」作「行」的狀語,不作主語,不能翻譯成「草在行走」哦。當然,草不能行走,一般人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不過,如果說成「蛇行」,那就有可能發生混淆,是「蛇在行走」作主語,還是「像蛇那樣行走」作狀語?這就要根據上下文判斷了,這種情形請參見下面的第3種類型。
模仿上面的分析,說說下面的加粗字的用法。
風餐露宿穴居野處
旭日東升管窺蠡測
2.表示工具或依據
翻譯時需要在該名詞前加上「用」或「按」。例如:
管窺蠡測:「管」作「窺」的狀語,翻譯成「用一根細管」來窺視天空,不是「細管窺視天空」哦,沒有擬人手法的。
模仿上面的分析,說說下面的加粗字的用法。
口誅筆伐 不可言宣
頤指氣使車載斗量
3.表示狀態或方式
可譯為「像……一樣」。這是最容易發生混淆的一種,因為前面的名詞常常是動物類的,既可以作動詞的主語,又可以作動詞的狀語,需要藉助具體語境做判斷。例如:
蠶食鯨吞:「蠶食」,不是「蠶在吃桑葉」,而是「像蠶那樣一點點吃掉桑葉」,「蠶」作狀語而不作主語。主語是誰?主語是被省略掉了的,愛誰誰!
呵呵,請找出下面成語中用作狀語的字吧:
蠅營狗苟狼吞虎咽
虎踞龍盤 龍飛鳳舞
龍騰虎躍 龍爭虎鬥
兔起鶻落 鼠竊狗盜
抱頭鼠竄 不甘雌伏
鬼哭狼嚎 風流雲散
風馳電掣 雷厲風行
波詭雲譎 土崩瓦解
鱗次櫛比 聲譽鵲起
川流不息 煙消雲散
星羅棋布 冰清玉潔
4.時間名詞作狀語
時間名詞「日、月、年、歲」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頻繁,含有「每」或「漸漸地」等意義,這種用法現代漢語中依舊存在。例如:
日積月累日新月異
江河日下蒸蒸日上
日深月久日理萬機
二、名詞用作動詞
古漢語中,名詞也可以搖身一變,化作動詞,然後就具有了一般動詞的特點和功能,後面可以帶賓語,前面可以加能願動詞受副詞的修飾。例如:
衣錦還鄉(穿)
沐猴而冠(戴帽子)
袖手旁觀(藏在袖裡)
從上面三個成語活用字的翻譯可以看出,名詞活用後,其表達的動詞意思總是和原來的名詞相關。請據此翻譯下面成語中加粗的字:
禮賢下士洞燭其奸
華而不實秀色可餐
門可羅雀月暈而風
不翼而飛 不脛而走
粉墨登場衣冠禽獸
三、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按謂語的詞類,又可分為三種:動詞、名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請嘗試翻譯下面成語中加粗的字:
息事寧人安身立命
降龍伏虎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抽薪止沸
觸目驚心生死肉骨
妙手回春治國安民
兵不血刃汗牛充棟
豐衣足食完璧歸趙
正本清源 大快人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四、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或以為)賓語怎麼樣」的意思。嘗試找出下面成語中的意動字:
幕天席地蓬戶瓮牖
唇槍舌劍師心自用
草菅人命先憂後樂
不恥下問兵貴神速
【來源】中學生讀寫等
王清銘老師公眾號
做有情懷、有溫度的自媒體!
只做文學☆只做教育
語文公益
TAG:應鳴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