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何在諸葛亮死後,不再願意伐蜀?四個字道出司馬懿的智慧
從三國來看,最運籌帷幄的軍師當屬諸葛亮,最會算計的謀略家當屬司馬懿。他能獲得曹操的信任,輔佐魏國四代,並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其手腕可見一斑。他在世之時,在魏國的威望相當之高,身居高位,如果沒有謀略和算計,早就死了幾百次。
諸葛亮司馬懿
在曹魏大臣中,唯有他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曾有人提出質疑:諸葛亮死後,為何司馬懿到死都不再願意攻打蜀國?難道司馬懿是慫了?
其實,司馬懿不是慫,而是一種智慧的體現。他深知曹魏國力強盛,一旦武力全開,單單一個蜀國是撐不住的。他不是不敢攻打蜀國,而是不願意攻打蜀國。
諸葛亮
原因有二,一是養寇自保,二是曹魏內部矛盾。
一方面,蜀國是司馬懿生存的盾牌。當時,曹操兒子抵擋不了諸葛亮的北伐,曹操左思右想,才請司馬懿出馬,執掌曹魏軍權,領兵對打蜀漢。從這一處可見,於曹操眼中,司馬懿的價值就體現在抵擋蜀漢之上。諸葛亮一日活在人世,司馬懿就有戰鬥價值;如果諸葛亮死了,蜀漢消滅了,司馬懿對曹操就失去了價值。
一個權臣,手握重權,最可怕的就是失去利用價值。一旦司馬懿沒了利用價值,就是曹操的棄棋,等待司馬懿的只有死路一條。
司馬懿
由此可見,司馬懿不願攻打蜀國,是為了養寇自保,蜀國也相當於他的盾牌。有了盾的保護,萬箭齊發也不怕。
另一方面,曹魏內部矛盾重重,司馬懿屢屢遭人打壓。在魏明帝去世後,司馬懿和曹爽一同奉遺詔輔佐少主。曹爽身為曹家人,不願與司馬懿一個外姓平起平坐。為了架空司馬懿,曹爽使了小心眼,上奏魏帝,希望能將司馬懿升為太傅。
後來,曹爽想要打壓司馬懿,開始向蜀國發動攻擊,希望蜀國的滅亡,能換來司馬懿的倒崩。他打了一手好算盤,可惜卻沒打贏的本事。在進擊蜀國時,魏軍連番苦戰,傷亡慘重,卻沒換來預期效果。
司馬懿
在此次戰鬥中,司馬懿作壁上觀。看著曹爽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大感爽快。事後,他終於發動了一場高平陵事件,徹底將曹魏大權握在手中。
因為曹魏內部的矛盾,司馬懿無暇攻擊蜀國,不料曹爽耍錯手段,進擊蜀國,反倒讓司馬懿成了個得利漁翁。
從以上可見,在曹魏內部爭鬥混亂之時,司馬懿能鎮定自若,謀略自如,確實是一個出色的軍事謀略家。而「養寇自保」這四個字,足以體現司馬懿的智慧。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句話很經典,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也經典
※他是劉備暗中留下的一員猛將,劉備死後,他保了蜀國20年不亡!
TAG:段姐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