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韻盛景」綻放新魅力
在創意雲南2018文博會上,金、木、土、石、布「五韻盛景」以新面貌驚艷亮相,展現雲南民族文化的現代感。
金
雲南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有著精湛的金屬加工工藝,斑銅、烏銅走銀、琺琅銀器、銀飾及民族刀具等金屬類工藝品熠熠生輝,獨特的金屬純手工工藝烏銅走銀曾與北京景泰藍齊名,並稱「天下銅藝雙絕」。
李小白銀壺工作室總經理李福明致力於打造高端銀器,在全國開了30餘家專賣店、80餘家實體代理商,將銀質茶道具推廣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及地區。
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對銀器飾品的保護,要將其與現代結合,呈現它的經典記憶,同時在創新時要符合實用規律,貼近當代人的審美需求,使其能夠進入現代生活中。李福明告訴記者,「天地之間有大美,所有設計源於對生活的感悟,我設計銀器,追求的是和諧,是自然而然的東西。」
木
在「植物王國」雲南,劍川木雕、紅木木藝、根藝、竹編、藤編、草編等木竹藤草工藝品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木竹藤草工藝品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劍川匠人施貴華的四合院里,堆積著許多老構件,即便經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光陰,這些老木件除了顏色略微陳舊,木質依然堅韌,手指叩上去,發出篤實的聲音。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許多農村民居的門窗都是劍川木雕。因為擁有國家級非遺劍川木雕,劍川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如今劍川木雕藝人們共同成立了木雕協會,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生產。劍川縣正在打造集歷史文化、休閑旅遊等於一體的木雕文化產業園。
土
建水紫陶、華寧釉陶、易門陶、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傣族曼侖陶、滇中彩陶……肥沃的紅色泥土被民間藝人的妙手捏制後,在窯爐里經過高溫烤制,蛻變為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工藝品。
鳳凰印董事長吳剛在天貓、京東開了中國陶行業唯一一家旗艦店,在東家電商平台佔了95%的雲南陶交易市場份額,得益於互聯網電商熱,他將建水紫陶做大做強。「小作坊雖然品質好,但是產量小,而我們主要做大單品,是具有工業流程設計性質的生產,可以做上萬個。」吳剛介紹說,自己還與中國國家級藝術家合作拓展高端工藝品。
「各級政府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並且需要高層次藝術家的參與,此外還要擁抱互聯網和資本市場,進行企業化運作。」吳剛說。
石
雲南是我國珠寶玉石主產地之一,是國際翡翠貿易的重要集散地,自古以來就有「玉出雲南」的美譽。全省已探明發現寶石24種、玉石24種,種類之多為全國之最。從明代開始,翡翠就從緬甸進入雲南,通過雕刻加工,傳入中原,傳遍全國。
在珠寶玉石產業發展中,來自全國各地的玉雕師入駐雲南,各種玉雕藝術流派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共同提高,形成了兼容並蓄、百花齊放的藝術創作氛圍,誕生了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玉雕大師,形成了具有雲南特色的玉雕藝術風格,創作了豐富的玉雕藝術作品。
布
雲衣霓裳,工藝細緻、花紋美麗,被譽為「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史」。雲南有著彝族、白族、傣族、景頗族、納西族等多民族刺繡以及扎染、蠟染、織錦等布類工藝品,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如同穿在身上的史書,記載著雲南25個世居少數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與變遷,承載了雲南人對故土的情懷與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
民族刺繡是雲南布文化特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兩年雲南布文化特色產業年增加值約6億元,從業人員達數萬之多,已成為雲南民族貧困地區農村婦女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本屆文博會將推出錦繡華服、最美麗人——全國旗袍邀請賽。民族刺繡將在舞台上綻放雲南之美,在交流中弘揚雲南之光。
本報記者 李開義 侯婷婷
雲南網記者 趙黎
(李開義 侯婷婷 雲南網 趙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