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甲午戰爭中,清軍遇到沒打過仗的日本新軍,會一敗塗地?

為什麼甲午戰爭中,清軍遇到沒打過仗的日本新軍,會一敗塗地?

關門峽邊、春帆樓上,李中堂顫顫巍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直到如今,此事依舊常讓國人惋嘆。經過洋務運動的大清,在人口經濟皆不輸日本的情況下,為何還遭如此挫敗?這就不得不反思,當時中日雙方在整個戰爭系統上的天差地別。

1853年,日本被佩里的黑船敲開了國門。儘管其覺醒的時間比中國還要晚,但正當清政府在洋務運動上大刀闊斧時,日本也在雷厲風行地推動改革迎頭趕上,這就是日本史上著名的「明治維新」。而在明治維新中,其對於軍事的改革打造了一套日本特色軍事戰爭體系,也打造出了近代日本獨特而嶄新的一支軍隊。

明治維新的軍事改革,很明顯已然具有著擴張性的野心。在兵部大輔大村益次郎及其繼任者山縣有朋的主持下,日本對陸海軍進行了完完全全的大換血。

首先,日本於1870年統一軍制,確定「陸軍學法國,海軍學英國,軍魂學德國」的準則。隨後,政府以全新的徵兵體系取代了封建時期武士階層。這些政策,共同構建了近代日軍崛起的基礎。

而新建立的日本軍隊也有著非常明清的目標:擴張!

為此,對於領土和資源垂涎欲滴的明治政府,更是屢次修改兵制,最終於1889年免除了一切免役規定。換句話說,日本在此時便已經達到了真正的全民皆兵。再加上從1878年開始,日本軍隊制度逐漸開始學習德國,而普魯士的尚武精神和軍國主義更進一步影響日本。而這種思想和制度,註定使得日軍爆發出更強大的戰鬥力。

除了思想與制度上對西方舊帝國的繼承,日軍還在具體的制度上做出革新。

1888年,陸軍就統一採用了野戰師團制,一個師團下轄有步兵旅團、騎兵大隊、炮兵聯隊、工兵大隊和輜重大隊,海軍也設立常備艦隊,可謂條理清晰,秩序井然。相比之下,甲午戰爭時的清軍,依舊保留著舊有的八旗、綠營、團練,軍隊建制也五花八門,上下指揮紊亂。即便單單比較這一點,清軍在大戰中敗下陣來也不出奇。

為了服務軍隊的建設,明治政府還在國內設置了許多軍事學校,它們早期聘請歐洲人訓練士兵,後來則完全以日本教官進行。這些軍事學校教學目標明確、內容多樣、管理嚴格且賞罰分明。在甲午戰爭前,日本政府已基本建成包含當時所有兵種的近代軍事教育體系。

近代日本成立的軍事學校

除此以外,日本國在軍事工業上也進行了諸多建樹。為了加快建設速度,政府還特地接收了一批原為民營的企業,將其改造為國有的、專為軍隊生產的兵工廠。其中,東京兵工廠、大阪兵工廠、橫須賀海軍兵工廠和石川島海軍兵工廠便被譽為當時日本四大兵工廠。

在武器上,日本政府也可謂下了一番苦功夫。

與清政府洋務運動一味求購或仿製外國兵器不同,日本人相對地提出了「兵器獨立」的概念。之後在1880年,日本獨立設計建造了軍艦「磐城」號;1883年,大阪兵工廠實現獨立生產70毫米銅製火炮;1888年,日本軍方又設計製造了「二十二年式」步槍,並在甲午戰爭中廣泛使用。反觀清軍此時,萬國牌武器使得後勤難度大大增加,軍備鬆弛更是直接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以上列舉的事例足以說明:日本政府在軍事改革上是確確實實下了功夫的,而清政府洋務運動的效果雖也略有建樹,但相比之下確實還是有所差距。但在甲午戰爭中,正是這些戰前的改革和準備,最終導致了中日兩國間勝負懸殊。

那麼,這些因素又給雙方的戰爭帶來哪些具體的影響呢?

首先,軍隊的宗旨和目的不同,導致中日兩軍對甲午戰爭的態度可謂有著雲泥之別。

甲午戰爭中,日本幾乎傾盡全國之兵,投入了陸海軍的絕大部分力量,調撥了兩億餘日元作為臨時軍費(當時日本一年財政收入約一億日元)。而清軍號稱徵調500營共25萬大軍,但實際投入作戰的僅直隸淮軍兩萬五千餘人及其餘部隊萬餘人,更遑論清政府「終日唯以聽戲縱慾為事」,對關乎生死的戰爭非常「不走心」。

其次,清軍指揮人員的戰鬥意志明顯不足。

我們不能否認,即便清軍在甲午戰爭中一潰千里,但軍中還是不乏有感人的悲壯之歌——鄧世昌在海戰中的壯舉已家喻戶曉,平壤城頭孤身作戰的左寶貴也讓當時的日軍心生敬意。但戰中清軍的多數不堪表現,卻使得日軍開始「吐槽」清軍作戰能力之低下:李鴻章的自保思想導致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葉志超的貪生怕死害得在朝清軍潰敗連連,而左寶貴孤軍奮戰的背後,便是這葉志超的「傑作」。

再次,清軍士兵之軍事素質低下,成為清軍挫敗之重要原因。

陸軍接敵時,清軍無論態勢便全軍壓上,進攻少受阻礙便一鬨而散。而日軍則先以小隊試探,使清軍疲敝,然後抓住機會以主力痛擊。

在海戰中,清軍軍事素質之低更是嚴重。黃海海戰中,日本海軍大臣樺山資紀的座艦西京丸被擊中,航行困難。清軍船隻追上來,船上的日軍都「閉目待盡」。誰知清軍發射的魚雷都擦艦而過,炮火亦並未擊中,西京丸號得以脫逃。

由此可見,日本嶄新軍隊體系帶來的強大戰鬥力,完全勝過了腐敗臃腫的清軍。而晚清政府懦弱無能、屈膝求和的行為更遭世人唾棄。如今觀來,仍處在封建農業文明階段的清朝,敗給經過近代工業化改革武裝的日軍,也並不出奇了。

當然,日本雖取得了對清政府作戰的勝利,但其軍國主義思想也最終將其埋葬。1945年5月8日,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中國也終於取得了艱苦卓絕的抗戰的勝利,一雪前恥。今日的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切莫似那清政府的夜郎自大,而應以謙遜之心向學,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

參考資料:

《甲午清軍陸戰評價的幾個問題》關捷

《甲午戰前明治政府的軍費開支》張新剛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軍事改革》謝朝暉

《甲午戰爭中日傷亡比較分析》王者祥

《日本明治時期的陸軍學校》李鐵漢

《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的軍費及日軍的死傷人數》顧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近代中國有支很低調的軍隊,戰鬥力其強,愛國熱情堪比川軍
現在普遍使用的機關槍,經歷了幾個更新變革?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