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架A350首航京滬,國航加註上海門戶樞紐
今天下午,「內地首架」空客A350客機完成了它的首航處女秀,平穩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
國航今年會引進6架A350飛機,明年再接收4架,根據計劃,國航的A350主要會執飛上海到歐洲的國際航線。原本在京滬廣「各自為戰」的國內三大國有航企,開始向各自的樞紐滲透。
加碼上海門戶樞紐
A350是空中客車打造的一款新型遠程寬體客機,該系列擁有3款機型,分別是350-800,350-900以及350-1000,競爭機型主要是波音的787和777系列。
對國航來說,A350的引進,將是其強化國際樞紐建設,完善全球網路布局的重要支撐,尤其是在上海市場。
據記者了解,在執飛國內航線三個月後,國航會用陸續引進的A350執飛遠程洲際航線,其中上海始發的歐洲航線將是重點,包括上海到法蘭克福,以及上海到米蘭等。
相比於其他航司在北京的「待遇」,目前國航在上海還是擁有不少優質遠程洲際航線的,比如上海-巴黎,上海-法蘭克福,上海-慕尼黑,上海-米蘭,上海-聖何塞,上海-巴塞羅那,上海-悉尼以及上海-墨爾本。
不過,這些上海始發的遠程洲際航線,主要還是由2011年到2013年引進的空客A330-200在執飛,全艙265座,18個兩艙。
相比之下,上海大本營的基地公司東航,類似的航線比如巴黎和法蘭克福,墨爾本和悉尼,在旺季時都是用座位更多(316座,58個兩艙)也更年輕的波音777-300ER執飛。
啟用A350替換A330來執飛上海始發的遠程洲際航線,也凸顯了國航要在上海市場也大幹一場的「野心」,畢竟國航的A350客機比330多了近50個座位,兩艙座位也增加了14個,還配備了24個超級經濟艙,並且首次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空地互聯。
尤其是首次在國航飛機上配備的1-2-1反魚骨式商務艙,相比於其之前的2-2-2布局的商務艙,可以算是硬體服務上的最大突破。
目前,國航有10架左右的空客330-200飛機在圍繞上海運行,不過飛行員和飛機都是從北京和成都調配而來,由於A330的航程限制,如果要飛一些北美航線,還需要進行一定的減載。
據記者了解,在國航的十三五規劃中,上海就已經從之前的「門戶」定位變為了「門戶樞紐」,這意味著國航在上海的拓展策略,要從以前的點對點逐漸轉變為國內、國際多網路的銜接。
三大航樞紐相互滲透
不過,要想在上海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東航憑藉777-300ER發力歐美的「太平洋計劃」和「歐洲盈利計劃」日漸成熟,上航的波音787飛機本月也將交付,而剛剛宣布要參股東航的吉祥航空,今年也將迎來三架波音787飛機。
最近兩年,國航也陸續拿到了兩條從上海飛歐美的遠程洲際新航線,上海聖何塞以及上海巴塞羅那,不過即將開航滿兩年的上海聖何塞,卻計劃於9月22日停航。
來自飛常準的數據顯示,2016年9月到2017年12月,上海聖何塞的平均客座率58.61%,往返客運量6.2萬人次,同期由海航執飛的北京聖何塞航線,平均客座率72.95%,往返客貨運量10.8萬人次。
「聖何塞的暫時停航與市場需求和寬體飛機調配等因素都有關,最初引進A350在選型時其實就考慮了上海市場的需求,不過對於上海市場來說,新增時刻的限制仍是較大的障礙。「國航上海一位管理層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除了國航,海航過去一兩年也連續拿下了多條上海出發的洲際航線,而在國航的大本營北京市場,南航和東航也都成立了北京分公司,並將入住即將於明年啟用的北京新機場。在廣東市場,南航佔據絕對大的市場份額,但國航也通過控股深航進入華南,東航則也成立了廣東分公司。
「在前任民航局長李家祥時代,是希望三大國有航空做大各自的樞紐,而隨著幾家公司在其他家傳統樞紐市場的逐步滲透,意味著局方政策的監管也在從行政構建樞紐到市場構建樞紐轉變。」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這對航空公司來說是加大了競爭,對旅客來說則可能會獲得更有競爭力的票價和服務。
林智傑進一步指出,近年來,儘管出境游發展很快,但我國三大航的樞紐建設效果進展並不是那麼明顯,包括航班波的打造,中轉比例的提升等,而三大航在各自樞紐的滲透,以及海航、廈航、川航等在二三線城市遠程洲際航線的不斷開通,預計將對樞紐構建形成更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