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套書,毛澤東一生讀了十七遍!每個領導者都應讀它!

這套書,毛澤東一生讀了十七遍!每個領導者都應讀它!

人生短暫,普通人一生的經驗,也不過是幾十年的光景。因此,要活得豁達通透,就一定要讀歷史。

歷史,身為中國人便不可不讀《資治通鑒》,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通史,司馬光和他的助手用了19年的時間才完成。詳細講述了從戰國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國1362年的歷史,共計十六個朝代。

其中的興衰成敗,可以給人無數的啟示。

資治通鑒,中國歷史經典史書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通史中國歷史經典著作編年體通史8本裝原價398元,現悠悠僅售198元,點擊下方小程序卡片即可購買。

曾國藩、顧炎武

無數名人推薦的第一歷史讀物

與歷朝史書為帝王家著史不同,《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著作此書是為了「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這個「治」字,不僅包含治國之道,也包含了治家、治身。

所以,這部書專門寫給後人,從歷史人物中學習智慧,吸取教訓。通過歷朝歷代的的興衰歷史,懂得修身、齊家、治國的道理,幫助我們獲得人生智慧。

在中國歷史上,無數人都熟讀此書。

毛主席一生曾經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鑒》,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啰……《通鑒》里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

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評價此書說:「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鑒》者。」

宋末元初的史學家胡三省評價說:「為人君而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

清代的顧炎武在《日知錄·著書之難》中曾說:(《資治通鑒》和《文獻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清代學者王鳴盛更讚歎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曾國藩在評價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鑒》,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GIF

資治通鑒,中國歷史經典史書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通史中國歷史經典著作編年體通史8本裝原價398元,現悠悠僅售198元,點擊下方小程序卡片即可購買。

這部書是古人智慧的寶藏,

囊括修身、齊家、治國的智慧

《資治通鑒》一書,採用編年體的形式,記錄了大量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尤其是對歷史的前因和後果記載得非常的明確。

比如在第一卷中,記載了智伯之亡的故事:當初,智國預見性地知道智宣子選擇智伯為後,將會給智氏一族帶來滅亡的結果,於是就另立輔氏,免於滅亡。可見,古人見微知著,從而遠離死亡之禍。

同樣在第一卷,還記載了趙簡子的故事。他和他的兒子無恤講,如果晉國發生危難,你要到尹鐸治下的晉陽去躲避災難,不要覺得那個地方遠。等到後來晉國真的發生戰亂,無恤依照父親的忠告,果然躲避了戰亂。

《資治通鑒》講歷史故事的同時,更是講做人、處世智慧。難怪它能被稱得上為人類歷史上最強史書,內容涵蓋智謀、兵法、心理、做人、處世···

講唐太宗如何運用人才: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要能揚長棄短,量才而用;

講處事智慧,從故事中剖析出:

「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

即為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解決了難點,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

講做人處事,需掌握勢態和度:

「物極則反,器滿則傾」

凡事要掌握度,走向極端必會走向反面。

《資治通鑒》還記載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都出自於它。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書屋 的精彩文章:

文學大家胡適的軼聞趣事:不怕老婆的國家不民主

TAG:時代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