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嘮叨媽媽的孩子更聰明?

嘮叨媽媽的孩子更聰明?

媽媽們的聲音不僅會讓孩子平靜下來,也許還有想不到的效果!

你的聲音,寶寶認得!

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宣稱,媽媽們的聲音能夠刺激到嬰兒腦部的重要區域。

研究者們寫道,這些區域包括掌管情緒、社交、面部記憶等功能的部分。

科學家們研究了當孩子聽到母親說話和其他陌生女性說話時的腦部CT。

他們發現了驚人的結果:寶寶們只有在聽到媽媽的聲音時才會激活這些區域,其他女性的聲音並沒有相同的效果。

「我們的社會功能的習得竟然有部分僅僅歸功於我們在幼年時認真聽著媽媽說話。」丹尼爾·阿布拉斯,該項研究負責人如此感嘆道。

研究人員發現母親的聲音對孩子有很強的安撫作用。另外,後續的社會跟蹤實驗發現,對媽媽的聲音越敏感的孩子,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越好。

這項研究對阿茲伯格症患兒的治療至關重要。但是,對於普通孩子來說,也意義非凡。

父母們都知道外界的語言刺激對孩子的腦部發育很有好處,所以很多家長堅持給孩子講故事、唱兒歌,希望孩子的語言能力能有所提高。但是,很多家長因為太過忙碌,經常把這項任務交給音箱和兒童故事機。

兒童故事機並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務。至少,這項研究已經表明,孩子對母親的聲音之外的女性聲音不那麼敏感,腦部區域的反應較少。

貴人語遲?謠言!

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令家長既驚喜又擔憂。看著自己的孩子會叫第一聲「爸爸」或「媽媽」是無上的喜悅。

通常家長們會認為孩子越早說話越好。但是,也有家長信奉「貴人語遲」的規律。大家總說愛因斯坦都到了三歲才能說話呢,看來孩子遲點說話反而會比較聰明。

愛因斯坦小時候說話晚的傳言來自於愛因斯坦自己的說法:他小時候說話較晚,爸媽還去諮詢過醫生。

但是,根據文獻記載,愛因斯坦兩歲半的時候已經可以說完整的句子了,發育並不滯後,甚至還有點超前。

根據他的傳記,愛因斯坦的問題更多地在於他幼年時異於常人的沉默,並不是不能說,而是不想說。

其實語言和說話是兩個概念。

語言發育指的是孩子對語言、語法規則的理解和應用,說話只能算是語言系統的一部分,是通過各發聲器官發出聲音。說話晚並不一定代表孩子語言系統發育遲緩,但語言發育遲緩一般都會導致說話晚。

孩子學說話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1歲以前:模仿聲音

1-1.5歲:開始能說出幾個特殊的字詞,但是對語法還不懂

1.5-2歲:辭彙量開始增加,甚至能說出句子

2-2.5歲:能更清晰的表達意思,用更準確的詞,語法也開始形成

2.5歲以後: 學會表達順序和因果

如果孩子的發育周期和表中的標準時間段相去甚遠,家長們應該帶孩子去諮詢醫生。

「貴人語遲」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病理性的(如發生系統發育遲緩),還有心理性的。

大家都知道,嬰兒的哭聲含義豐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家長的注意,讓家長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比如吃喝拉撒。

如果家長把孩子照顧得萬分周全,他還沒餓,家長就準備好了下一餐,或是寶寶剛把尿不濕尿濕,家長就能立刻發現並幫他把尿不濕換掉……

久而久之,孩子會發現自己不用哭、不用做出反應,家長也能敏銳捕捉自己的需求。

那麼,孩子的表達慾望就會降低。

所以,有時候不用做100分的完美家長,永遠替孩子考慮得那麼周全。

讓孩子用哭聲和稚嫩的牙牙學語之聲表達自己的需求,更有利於他們的語言系統發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滴嗒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滴嗒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