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地,生活,尊嚴——從史鐵生老師談文學

土地,生活,尊嚴——從史鐵生老師談文學

史鐵生老師去世有一段時間了,起初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的第一印象是:經歷過六七十年代那些風雨的作家們,如路遙,北島等,都淡了。史鐵生老師的離開倒像是一次提醒,告訴我們諸如「網路時代繁衍出多少文字縱橫交織的聲音震耳欲聾,卻難以遮掩從北京一隅的輪椅上發出的低吟」作家們漸行漸遠了。包括他在內的一些人,「記錄了六十年代的血記錄七十年代的牆記錄八十年代的反思」。可惜在史鐵生走的時候,未能見到能接班他們的人。-

我沒有讀過史鐵生老師太多的文字,也沒有對路遙北島等前輩涉獵太多,但是字裡行間在他們的筆墨里會嗅到一股土地的味道。六七十年代那十年的複雜經歷恰恰成就了他們的土地情結。賦予了他們大地之筆。就像有人說:「文學不止是在小樓里看一片茶葉沉落」,而應該更宏偉,更貼近自然,更貼近生活和土地,從而更有質感,更有尊嚴,不屈從於讀者的取向。-

即追溯華夏蒼茫的歷史,最雋美的文字也是來自鄉土的聲音。像詩經里那些傳世的情歌,簡明幹練,大俗卻優美,白茅純束;像漢末興起的五言詩和樂府,最美的民間吟唱,天蒼蒼野茫茫;像唐代的偉大詩篇,縱然李白再雄奇壯麗,後人更看重的還是杜甫白居易等人貼近民生土地的作品;就像明清小說,《紅樓夢》遠勝其他,因為裡面有更多生活和尊嚴,而三國水滸的那般追溯和西遊的神秘都難以企及。-

然而這些偉大的作品有時候反而因被我們誤讀而成為一種阻礙。就像這五千年的波瀾為那些穿越文打下了基礎。也許由於我們的小說更多的是傳奇發展來的所以更多了美好的憧憬,但這並不是土地和生活。-

生活是來自土地的,文字也應該是土地的子女。我不知道現在城裡的孩子能怎麼理解麥浪這個詞的妙處,怎麼想農民看著地里麥子波濤洶湧的激動,本來鄉間土地是詩意棲居的故鄉是詩歌的靈魂所在,而不是城裡冰涼的柏油路。秋天來臨那落了滿地的銀杏葉引起人們內心悸動正是土地對人生命歸宿的吸引。大地的歌聲深沉而遼遠,所以現在最好的詩人也許應該出現在鄉野的農民里,不經意渲染混然天成,而不應該是羊羔一樣。-

回到史鐵生老師,之所以他那些同道中人的文字能感人肺腑,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歷程里給土地把脈,觸摸土地的心跳,進而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尊嚴。所以讀《我與地壇》會覺得自己推著史鐵生老師的輪椅坐看朝陽卧賞夕落;讀著《平凡的世界》,感覺自己就是扛著鋤頭的抗爭者;念叨北島的詩句感覺自己像是大地的兒子。這些文字是大地的經脈流淌著土地的鮮血,聞到這些氣息會有一種土地的歸屬感。但是現在越來越難看到這種文字了。我們在一個狹小的空間求學求職,像杜拉拉像泡沫之夏像穿越像從中國古典里盜墓,這些為忙碌的社會沖入的幻想,於是煩躁的人們停下來從幻想里得到放鬆,尋求捷徑。就像學生寫作文就是那麼個模子,要引用要排比,但不注重內容,不注重思想。但是真正的文字是不該屈服於他人的口味,不是因為大家需要眼淚或者美滿而寫作,而是一部作品在讀的過程中能看到作者的靈魂,看到尊嚴,不屈服不諂媚的把自己生命的精華流出。-

這樣的文字應該隨遇而安,不拘泥於形式,不受外物所累。所以高水平的作家應該是一杯白開水,燒開過,純,洗盡鉛華。作家應該去行萬里路而不是獨坐小樓成一統,應該去親吻柏油路之外真正的土地,看一看撿樹葉的少女,少一點虛愛,應該古為今用開拓創新而不是穿越回過去。-

如果在史鐵生老師身後是一片土地作家的斷層,也許不僅僅是一兩代人無法親吻土地,而是會延續著損害文化。可是我們的前方,淺薄的愛情和返古在萌發,越來越多的人不了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故事。我們的路還有很長,需要我們堅守的土地,生活和尊嚴還有很多很多。史鐵生老師他們會一直注視著我們。-

本公眾號為豆豆喵碼字留戀存狗糧的地方,內容包括技術交流、影評、球評、閑散筆記等。歡迎留言並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豆喵的狗糧 的精彩文章:

TAG:豆豆喵的狗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