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查獲一批問題進口奶粉,無簽銷售只是罰款、銷毀這麼簡單?
近日蘇州姑蘇區一批無中文標籤的奶粉,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由於案情複雜,執法人員當即對該商家涉及相關問題的進口奶粉、食品、藥品進行封存,進行後續處理。
越來越多母嬰實體店因銷售無中文標籤奶粉,受到工商的處罰,客戶的起訴。但這並不能阻止無中文標籤奶粉頻頻出現在門店,為何會這樣?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十年前一場「三聚氰胺」,讓消費者對國內奶粉信任度降至冰點,國內消費者紛紛將目光投向國外奶粉,堅定不移的認為進口奶粉質量比國內奶粉強百倍,儘管這十年來國內奶粉行業發生巨大變化,也難消除消費者對之的抵觸心理;部分消費者「崇洋」心理作祟,只是一味的跟風。
店主法律意識淡薄,打擦邊球。
為什麼必須貼中文標籤?
根據《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籤》准明確要求,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包裝上無中文標籤,或者其中文標籤不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將一律按不合格產品做退貨或銷毀處理。
首先,無中文標籤的嬰幼兒奶粉,生產來源不明,極有可能未經任何檢驗檢疫進入國內,也可能經過長時間不正常運輸及儲藏使質量受損或增加二次污染的風險。更有可能是假冒偽劣奶粉,比如:一些不法廠商高價回收進口奶粉罐,進行再次加工,生產出「進口奶粉」在市面上銷售。
其次,國外品牌在國內合法生產或銷售的奶粉,配方均按照我國嬰幼兒奶粉的國家標準進行了調整,是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
而且,正規渠道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必須在入境前印刷中文標籤,標註商品名、生產日期、保質期、原產國或地區、在中國依法登記註冊的代理商等信息,便於消費者選購。
小小中文標籤的作用
消費者知情權
乳業研究員宋亮表示,網購保稅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必須隨附中文標籤,首要體現的是對中國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洋奶粉」進入中國市場銷售,最起碼要讓中國消費者清楚知道產品的各項信息,國人明明白白消費也是國家主權及尊嚴的體現。
理性消費,有效規避風險
部分消費者對洋奶粉存在盲目追求的心理,即使無法看懂英文說明仍認為標註英文的就是好奶粉,這樣很容易掉進消費陷阱,進口產品標示中文,有利於消費者理性消費。
這次意見稿要求境外貼簽,有助於防止假冒偽劣產品進入市場,提高小作坊生產成本;同時,提高國家對進口奶粉監管的效率及便利性。
進口嬰幼兒奶粉的標籤如何煉成的呢?
第一步,就是找到相應的法規。並不是生產商想怎麼標就怎麼標,所有的食品都有對應的法規要求,進口到中國的嬰幼兒奶粉要依據中國的標籤法規《GB 13432-2004》以及2015年7月1日即將實施的更新版本《GB 13432-2013》,以及產品標準《GB 10765-2010》以及《GB 10767-2010》。
標籤必須要有以下強制標示內容:食品名稱及產品屬性、商標、配料表、營養成分表、食用方法和適宜人群、貯藏條件、凈含量和規格、原產國及進口商、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生產批號、過敏原提示。
第二步,審核。制定好的標籤不可以直接使用,還必須先經過專門的標籤審核機構進行審核,審核期間要進行多次修改,直到完全符合中國的法規要求,才能投入使用。
第三步,符合性檢驗。在嬰幼兒奶粉進口入關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要對產品包裝標籤進行符合性檢驗,產品包裝上是否與之前審核的一致,因為也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所以只有檢驗合格才允許進口。
來源:內容綜合姑蘇晚報、金羊網-新快報、新浪、半島都市報
投稿&商務合作請至
奶粉關注
行業,觀點,資訊,趨勢,案例
TAG:奶粉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