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10歲女兒每天寫4篇作文:多少孩子毀在父母的蠻力上!
這裡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聽、好看的童書
原創文章,其他公號轉載請後台輸入
「授權」
刷微博的時候,偶然看到一則新聞,標題是:「浙大學霸逼10歲女兒每天寫4篇有質量的作文,寫不完別睡!當媽的凌晨崩潰報警......」
杭州的一位媽媽凌晨1點多打110報警,說丈夫這麼晚還不讓孩子睡覺,她實在沒有辦法,才想求助警方。
民警到家中發現,她家10歲的女兒萌萌一個人躲在房間不敢出來,警官想安撫孩子,卻發現孩子眼神充滿困意和無助。
原來萌萌的爸爸畢業於浙大,上學時成績優秀。為了把女兒萌萌也培養成學霸,就給女兒布置了一個作業:
要求女兒每天寫四篇有質量的作文。
但是萌萌畢竟才只有10歲,本身課業就不少,加上爸爸的作業任務,經常寫到凌晨1、2點鐘。
如果完不成,爸爸還會陪在邊上不許她睡覺,甚至會打罵萌萌。
每天如此,媽媽心疼女兒又說服不了丈夫,才有了報警的事情。
看完這個新聞,實在是特別心疼這個10歲的小姑娘。
對孩子有一些稍高一點的要求,希望孩子成績更好,並沒有什麼可被爭議的。
但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甚至用違背科學遠離與孩子成長的規律的方式來逼迫孩子,那就叫做用蠻力,結果也只能是揠苗助長,適得其反。
1
高質量的刻意練習
遠勝於低效率的重複
一個人怎樣對待他的時間,間接的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還不是完全有能力安排好學習規劃的時候,幫助孩子做一些時間管理和任務選擇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我們的安排的時候,一定充分考慮孩子的能力,不是跟孩子一起拼數量、耗時間,而是要引導孩子,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更正確、更值得做的事情上,幫助孩子去提高效率。
就像新聞中,萌萌父親的初衷是希望女兒在作文上有一個明顯的提升,所以逼女兒每天寫4篇作文。
但把孩子關在家裡,不讓孩子睡覺而逼出來的作文,即使短期內能拿到高分,也註定不是長久之計。
圖片來源:電視劇《繼母與女兒的藍調》
民國學者劉文典曾說,寫文章只要記住「觀世音菩薩」五字訣竅即可。
他解釋說:「觀」乃多多觀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乃講究音韻,「菩薩」,則是要有救苦救難,關愛眾生的菩薩心腸。
這個訣竅到現在也是一樣通用的,不讓孩子通過大量的豐富的閱讀積累、和長時間對生活的觀察,就讓孩子高強度的寫作文,跟不給孩子任何材料,就讓孩子去建樓房是一個道理。
我們希望孩子在任何一項技能上有提升,前提一定是讓孩子做更多有技巧、有規律的練習。
成功不僅需要練習時間,更重要的是練習的方法,以及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的調整和改進。一味的用蠻力,只會讓父母心累,讓孩子崩潰。
2
建立與學習的快樂連接
遠勝於讓孩子失去興趣
中央音樂博士生導師周海宏教授,曾在講座中提過這樣一件事:
周教授有個學生是小提琴專業,有一次有一次周教授收到幾張小提琴音樂會的門票,就想要送給這個學生。
不料學生立刻就拒絕了,學生說:
「周老師,我什麼音樂會都聽,就是不聽小提琴。一聽小提琴的聲音,小時候學琴的痛苦記憶就都回想起來了。」
周教授說這是「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
圖片來源:電視劇《律政英雄》
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也不少見,有些孩子提起學習或者某個學科,就產生很大的負面情緒,能拖就拖,能磨就磨,不願意投入到學習裡面去,甚至帶著一點厭惡和恨意。
這裡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學習興趣喪失了。
雖然學習一定是伴隨著辛苦和努力才能有所進益,但是如果孩子有興趣,很好奇,他就會格外的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在學習上,哪怕是很辛苦,他也是「痛,並快樂著」,而不會想起學習就條件反射般的,只覺得痛苦和想逃跑。
新聞中的萌萌父親的做法,就把適當的推孩子一把變成了對孩子的控制和脅迫。孩子不僅要承受高強度的寫作要求,還經常要熬夜、被打罵。
這種做法可以說是熄滅孩子興趣最快的方式。
如果父親能夠在孩子寫完一篇習作後,精心的跟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文章,從標題到句子,從邏輯到結構,把孩子的優點一一指出,再跟孩子一起探討如何能夠修改,效果就不一樣了。
讓孩子能從寫作中得到表揚、肯定,並且對寫作產生快樂的連接,有更多的滿足感、成就感和勝利感。那麼可能就會事半功倍。
3
用心主抓習慣與方法
遠勝於抓暫時的成績
父母看重孩子的成績,想通過短時間的練習,讓孩子拿高分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
但是小學階段的成績,有時候很有欺騙性。
並不是孩子成績好,就說明孩子身上沒有問題,也不是孩子成績差,就都是因為孩子不努力。
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孩子的學習習慣是否良好和學習方法是否正確。
就用萌萌的例子來說,表面上看到的可能是萌萌作文寫得不夠好,但實際上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良好的閱讀習慣、仔細觀察生活的習慣、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沒有養成。
圖片來源:電視劇《繼母與女兒的藍調》
抓孩子一時一刻的作文成績的效果,就遠遠不如把精力放到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上。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因為"搶跑"或者聰明,成績看起來不錯,可是習慣沒有被抓到位,所以越到到高年級、學習深層次東西,就越吃力。
就像是為了趕工期搶進度而加速修建的大樓,地基沒有打好,磚瓦沒有壘平,層層加高得越多,也就越危險。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趁著孩子還小,把習慣這件事狠狠的抓起來。
比如在孩子幼兒園這個階段,最值得用心狠抓的是孩子的生活習慣。
朋友家孩子所在的幼兒園,每天都上很多課,孩子們玩的時間很少。
幼兒園不僅教孩子古詩、字詞,還要求孩子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光是背誦10以內的加法口訣,就已經哭了好幾天。
教孩子知識當然不是壞事,但是幼兒園階段有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生活習慣。
幼兒園孩子最該掌握的東西,是如何適應校園生活的禮儀規範,見到老師如何問好,怎樣跟同學們相處,如何愛惜食物,怎麼樣照顧自己等等。
在幼兒園階段,把這些對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是讓孩子走得更遠的財富。
在孩子小學這個階段,最值得用心狠抓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有句話說「習慣是人類的第二個上帝,習慣對人的影響僅次於上帝對人類的塑造」,這句話並不誇張。
我身邊就有一個孩子,每天寫作業時,總是忍不住想離開書桌去吃東西,有時候是到客廳蹭電視看,還有時候是以休息的名義擺弄玩具,一玩就很久;寫完作業也不認真收拾書本文具,等著媽媽來收拾。
孩子父母會覺得,只要孩子成績不下降,這些都是小問題,然而就是小毛病暴露出的問題是孩子時間規劃能力不強,自律能力不足、專註力不夠以及做事缺少條理性。
這些小的壞習慣不重視,就猶如小樹苗隨著時間推移,被養成了參天大樹,就再難拔出一樣,對孩子危害無窮。
圖片來源:電視劇《繼母與女兒的藍調》
也許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上,可能會暫時的導致孩子成績提升沒有那麼快,但是一旦這個基礎打好了,孩子以後學什麼都會因為有章法,有條理而更加省力。
正如富蘭克林的名言:
「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擊敗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到孩子,可是我們也要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和耐心,不能操之過急。
否則孩子只是在做無效的努力,成為一個低質量的學習者。
而父母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發現孩子的優勢、激發孩子的興趣、幫孩子找到最適合他的方法,孩子才能真正得到有質量的提高。
TAG:樹媽讀童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