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目前最大規模的研究顯示,手機輻射不會導致腦瘤

目前最大規模的研究顯示,手機輻射不會導致腦瘤

目前最大規模的研究顯示,手機輻射不會導致腦瘤


從手機到微波爐,現代世界幾乎無處不充斥著電磁輻射(EMF)。


WiFi對孕婦有害?手機輻射致癌?許多人仍然對包圍自己的電磁波抱著抵觸的態度,但對這一敏感話題的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稱,沒有任何證據顯示,EMF暴露能夠引發腦部腫瘤。

由西班牙巴塞羅那全球衛生研究所(ISGlobal)領導的研究詳細分析了非電離輻射與腦癌之間的相關性。


從燈泡到太陽的各種可見光都屬於電磁波。視覺可見的電磁波頻率在430到770太赫茲之間。


太陽光譜能量高端附近的紫外線已被證明會損害我們的DNA,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能量更強大的輻射,如X射線和伽馬射線,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人們在網路上時常能看到令人不安的說法:幾千赫茲的或更溫和的電磁波也可能會穿透身體並導致健康問題,包括引發侵襲性神經系統癌症膠質母細胞瘤。

七年前,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評估了這一說法,並得出結論,有足夠的理由將射頻EMF分類為可能的致癌物質。


這並不是說他們得到了充足的證據。


考慮到手機等物品的影響規模以及射頻EMF在我們的環境中普遍存在的事實,世界衛生組織傾向于謹慎行事。


問題是腦瘤並不是最常見的癌症。在當今世界中,以有現實意義的精確度來衡量人們在EMF下承受的劑量大小,將是一場技術上的噩夢。所以最終嘗試評價兩者相關度的研究可不是閑庭信步。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挖掘了現有的科學文獻,提出了一個矩陣,用於估算中周波(3千赫茲至10兆赫茲)輻射和射頻(10兆赫至300千兆赫)在家中和工作場所中的劑量。 。

他們利用來源暴露矩陣對名為INTERPHONE的統計數據進行分類,分析了原發性腦癌患者的手機使用情況,將大約4000例神經膠質瘤和腦膜瘤與超過5000例對照組進行了比較。


數據樣本採集自七個不同的國家、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員,包括醫療診斷、電信和雷達工程等領域。


就EMF和健康的相關性而言,對這一研究的規模和細節的豐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Elisabeth Cardis說:「這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腦腫瘤和職業性高頻EMF暴露的相關性研究」。


統計顯示,頭部暴露於大量高頻EMF和原發性腦瘤之間基本沒有相關性的跡象。

但不幸的是,我們還不能就此畫上句號。


儘管數據的規模很大,但只有十分之一的參與者曾暴漏在大劑量高周波EMF輻射中,而暴漏在中周波輻射下的只有百分之一的比例。


簡而言之,整個研究中『暴露』參與者的稀缺性為統計分類留下了微小的爭議空間,並且與源暴露矩陣一樣,它仍然依賴於可能低估風險結果的置信區間。


在過去十年中,接觸高頻EMF的個體出現了一個微弱的趨勢。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Javier Vila說:「儘管我們沒有發現正相關,但我們觀察到,這幾年,接觸高頻輻射的對象患病的風險確有升高。這樣的事實值得進一步研究。」


綜合結果表明,我們現在還無需擔心,但我們未來最好還是製造出低輻射的工具,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風險也是能免則免為好。


還需要梳理潛在風險的具體特徵,也許還需要研究EMF對不同生理化學反應產生的影響。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生活一如往常。你大可以認為你的腦袋是安全的,手機輻射不會引發腦瘤。


該研究發表在《國際環境學》。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你能為主子做的十件事
拍成電影前最不受關注的6個漫威角色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