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Grab收購後的這5個月,Uber東南亞的員工都經歷了什麼?

被Grab收購後的這5個月,Uber東南亞的員工都經歷了什麼?

幾個月前,Uber 退出東南亞市場,當地500名僱員隨之失業。

雖然早有預兆,Grab 三月宣布正式收購 Uber 東南亞業務的消息還是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其中以 Grab 和 Uber 公司的僱員最為震驚。

交接的日子十分忙亂。一則記錄了 Uber 新加坡公司員工離職打包場景的視頻在網路上流傳甚廣。視頻上說,員工們被突然告知要在幾小時內清空自己的辦公用品,並離開大樓的。

這一說法隨即引發爭議。一些員工表示只有幾個部門出現了上述場面,還有一些人則表示公司給出了一天的時間讓他們打包離職。不過,所有人都認為,在 Grab 與 Uber 確認簽訂收購協議的最初幾天里,各類信息十分混亂,的確讓員工們應接不暇。

印尼公司那邊,據前 Uber 員工透露,一位從美國總部來的同事才剛剛赴任,還正滿心歡喜地期待接下來的交換項目(Uber 允許員工們申請分部間的短期調任)。據傳這位同事為這個交換崗準備了很長時間,甚至已經開始自學印尼語。她的上司此前並沒有跟她提醒過現在赴任可能出現問題,然而她到達印尼沒多久就被告知 Uber 要退出印尼市場,之前的一切計劃也就隨之泡湯了。


Uber 2013年進入東南亞,首站設點新加坡。截止 Uber 退出東南亞的時候,公司已在當地擁有500名員工。收購消息宣布的當天,僱員得到保證將不會失業。收購 Uber 東南亞業務的 Grab 將接收全部 Uber 前僱員。

在正式宣布後的一個月(也就是今年四月),TechCrunch 曾報道過,許多 Uber 前員工表示自己是公司的棄卒,且對於加入 Grab 深感為難。

一些員工告訴 TechCrunch,未經個人同意就直接把他們的工作崗位轉入 Grab,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霸道。如果他們拒絕 Grab 的這個 offer,他們只能拿到法律規定範圍內最低的離職補償金。除非他們在 Grab 的薪資待遇低於原職位,才能拿到更高的離職補償金。此外,這一時期僱員們被禁止調任 Uber 其他國家的分公司。

一個月以後,36氪海外站KrASIA走訪了 Uber 在東南亞地區各級別的前員工,試圖尋找出事情的整個演變過程。顯而易見的是,東南亞地區的500個僱員並沒有全部歸併入 Grab。知情人士透露,只有不到10%的 Uber 新加坡團隊成員加入了 Grab,而加入者中大多數是市場團隊里的初級員工;在印尼,同樣轉入 Grab 的團隊成員則不到5%;在菲律賓倒是有25%的僱員加入了 Grab,其中一半來自於 Uber Eats。

Grab 拒絕公布加入公司的前 Uber 僱員數量及各自的職位。據 Grab 發言人表示,轉入公司的僱員數量整體較為可觀,其中包含不少之前在 Uber Eats 供職的僱員。

印尼最大電信公司之一的數字化戰略投資部門領導 Usman Lodhi 表示,儘管東南亞地區長期被抱怨缺乏高質量的僱員,但是吸收 Uber 原先在東南亞地區員工這一舉措,也並非 Grab 的最優解。Lodhi 此前曾任巴西打車軟體 Easy Taxi 印尼分支的創始人和董事長,雖然 Easy Taxi 在2014-2016年慢慢退出了亞洲市場,但 Lodhi 一直觀察著亞洲打車行業的動向。

Lodhi 認為 Grab 並不希望 Uber 全體僱員都轉入自己公司之內。相反,理解這項收購交易中 Grab 真正想要的至為關鍵,即結束其與 Uber 在東南亞地區曠日持久的燒錢戰,並收購 Uber 旗下外賣業務 Uber Eats。如此,Grab 就成了當地乘客和司機共享出行的唯一選擇,否則他們就只能繼續接受傳統計程車公司的服務。

Grab 還是希望招募一些 Uber 留在東南亞地區的高管。正如 Lodhi 所說,人才是公司發展很重要的因素。每一個公司都渴望頂尖人才。

Grab 曾告訴 KrASIA 他們會盡最大努力跟500個 Uber 前員工一一對話,並為他們匹配公司內部合適職位。整個過程預計耗時3個月。而事實上,Grab 與 Uber 的用人結構差不多相同,其中職級較高的崗位都被 Grab 資深員工盤踞,只有極少的 Uber 前員工才能得到這些高位。

KrASIA 了解到,大多數 Uber 前員工對於 Grab 提供的崗位和薪資待遇並不滿意,婉拒者頗多。知情人表示做出這個決定也不容易,但要他們加入 Grab,至少應該保證他們與在 Uber 時的薪資待遇一致。

那些加入 Grab 的 Uber 前員工中,有一位表示接受offer的原因主要是因為 Grab 提供的職位符合其個人職業規劃相。還有一位則表示,在薪資合理的情況下,選擇了繼續在東南亞為其日後交通問題作出貢獻。不管出於上述哪種原因,這兩個人都加入了 Grab 的市場部門。

並不是說這些 Uber 前僱員除了 Grab 就無處可去。事實上他們還有很多其他選擇。Grab 在印尼最大的對手 Go-Jek 已經通過當地社交媒體發聲,邀請這些 Uber 前僱工加入自己的團隊。而其他如 Lazada 和 Shopee 這樣的東南亞小巨頭也一樣積極延攬人才。

知情者透露,在 Uber 印尼公司的前員工中,只有2%的人選擇了 Go-Jek,3%的人選擇了 Grab。


調任僱員第一個不適應的是企業文化。Lodhi 表示,共享出行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突然進入曾經你死我活的對手公司上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Uber 前僱員們在被匆促告知短時間內即需清空辦公室後,已經覺得被孤立了。即便 Grab CEO Anthony Tan 在第二天的公司全體大會上特意向到來的前 Uber 員工緻辭,僱員們對於環境依然不適應。

一個曾經參加了那場全體會議的職員告訴 KrASIA,Anthony Tan 大講特講共享出行這個行業有多棒,它們是怎麼改變城市出行及增加民眾收入的。職員表示,「我們對這些當然很清楚,是我們一手打造起來的這個行業」。

這些敏感的情緒恰恰反映了這些 Uber 前僱員對於加入 Grab 的保留態度,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覺得。

一些僱員並不會一直那麼感性。2016年加入 Uber 新加坡公司的僱員 Krshna Prashant 表示,「當收購交易確認達成的時候,我們的確很失落。因為那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當事情逐漸淡化,我們也陸續約聊了包括 Grab 在內的很多公司去尋找合適的新崗位。」最終,Prashant 選擇了 Grab 的工作。

Lodhi 說,此次 Uber 匆促通知公司所有人清理辦公用品,事情走到這一步其實早有預兆。當年 Easy Taxi 關門的時候,他的團隊也是這麼處理的。這樣做是受法律保護的,最大可能減少員工複製/刪除機密文件的機會。

一名後來加入 Grab 的 Uber 前僱員接受 KrASIA 採訪時表示,Uber 和 Grab 的併購與他經歷過的其他公司併購都不同。「在並/收購交易中,一般會有一系列的訴求,包括類似信息安全的敏感信息,交接的流程也從來都是困難重重。也許這些都可以順利解決,但即便如此,兩家公司的過渡中總會出現一些不調和的因素。而在一樁併購案中,這些不相同的地方並沒有正確錯誤之分。」

Grab 指出,要求僱員們在幾個小時之內打包離職,並不算一項正式指令,但是 Grab 也並不排除這是協議里有關交接程序的條款。Grab 表示公司已經採取了儘可能溫和的手段完成這個過渡。


在過去的這些年中,Uber 自己對於當地人才的維護足夠用心嗎?Uber 前僱員四月告訴 TechCrunch,他們當時已被禁止申請 Uber 其他地區公司的職位。

然而在最近的採訪中,一些員工透露,Uber 允許他們重新申請其他地方的崗位,並且 Uber 內部也有 HR 專門負責這個操作。「我們被像新員工一樣對待。只不過我們不需要參加那些招聘前分析類的測試。」不準申請其他地方崗位的限制或許只是在特定時間內對特定群體是起作用的。

Lodhi 表示,他並不知道為什麼收購協議要限制 Uber 員工申請其他地方的崗位,但他暗示投資人和股東的意見或許也從中起了作用,因為他們在收購中是有話語權的。

軟銀是 Uber 和 Grab 共同的主要投資人,並在東南亞有很多其他的投資。Lodhi 表示,對於 Uber 和 Grab 兩家公司而言,保持工作人員本地化很有必要。這也是他們能夠確保公司在該地區取得持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6氪國際站KrASIA出品。編輯:趙小純。

「出海頻道」已經在36氪app上開出來了!將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內容(今年會特別聚焦東南亞)。來,跟著小動畫,三步置頂出海頻道,一鍵直達關鍵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華興資本赴港IPO,「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的故事怎麼講?
沒有了房奴,才是這個社會最大的焦慮!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