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奇葩的游牧民族,3萬騎兵下馬步戰6千唐軍,因為刀短一敗塗地

最奇葩的游牧民族,3萬騎兵下馬步戰6千唐軍,因為刀短一敗塗地

原標題:最奇葩的游牧民族,3萬騎兵下馬步戰6千唐軍,因為刀短一敗塗地


中國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個難纏的對手,尤其是來去如風、弓馬嫻熟的草原騎兵,讓步兵為主的漢族軍隊非常頭疼。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唐朝就出現過一場」無厘頭「的對決:幾萬草原騎兵野戰對陣數千唐軍,竟然主動下馬步戰,最後還因為兵器不夠長吃了啞巴虧...



游牧民族一般都精於騎射

這就是 唐帝國 vs 薛延陀汗國 的「諾真水之戰」。


第一戰:兵多的不如腿快的


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東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接到戰報,北邊的薛延陀汗國起全國之兵20萬,由可汗之子大度設率領,正氣勢洶洶而來。


阿史那思摩是一代突厥名將,和唐太宗李世民談笑風生過的,什麼大場面沒見過,更何況他早有準備,怕的就是薛延陀不來攻打。只見阿史那微微冷笑,眼中寒光閃過,當機立斷道:

「突厥將士聽令!


——快跑!撒丫子跑!!所有人,跑進長城為止!!!」

突厥人在前邊跑,薛延陀人後邊追,好幾十萬人在草原的夕陽下奔跑,直奔他們共同的宗主國,唐朝而來……



薛延陀汗國的地盤


薛延陀,鐵勒諸部之一,匈奴後裔,是一個游牧於漠北的白種人部落。

公元630年,薛延陀人受不了東突厥的欺壓,跟隨首領乙失夷男投靠唐太宗,第二年和唐朝一起滅掉了盛極一時的東突厥。


過了幾年,乙失夷男也開始不安分了,總覺得唐朝對突厥人比對自己好。李世民也發覺薛延陀坐大,開始進行打壓,甚至命令阿史那思摩返回故地,恢復東突厥作為牽制。



1為回鶻精銳騎兵,2為突厥達怛具裝騎兵,3為東突厥部落騎兵


死透的老冤家又回來了,可把乙失夷男噁心壞了,日夜盤算幹掉阿史那思摩。雖然李世民嚴令兩國互不侵犯,他還是暗地裡積蓄力量、等待機會。


阿史那思摩也不傻,這時的東突厥全國才4萬兵,夠幹什麼的啊。所以他早就和李世民定好了"錦囊妙計":薛延陀來,我就跑,跑進長城算拉倒。



長城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趁著唐太宗去泰山封禪,乙失夷男動手了。


可惜突厥人有一個好處,跑得比誰都快。大度設的3萬先鋒騎兵(一說8萬)日夜兼程,還是被突厥人躲進了長城裡。他不甘心啊,隔著城牆「姥姥」、「祖宗」地問候阿史那思摩。但人家突厥一代名將心理素質杠杠的,你罵唄,再罵我也不出來。

此時,唐朝的五路大軍15萬人早走在北伐的路上了。


第二戰:刀短的不如槍長的


唐朝北伐軍的總指揮,是朔州行軍總管李勣,也就是評書演義里的徐茂公。


五路軍中,李勣率領的幾萬兵馬最先趕到,大度設不敢交手,沿著赤柯濼向北撤退。



李勣畫像


李勣當機立斷,丟下大隊步兵,帶領唐軍騎兵和突厥騎兵一共6千,翻過白道山緊追不捨。


大度設一溜煙兒跑到諾真水(今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北),發現實在躲不掉了,索性擺下陣勢,準備交戰。


然後,拿錯劇本的一幕出現了:蒙古草原上,薛延陀的3萬草原騎兵統統下馬,作為步兵結陣,而來自中原的6千騎兵,躍馬揚刀準備衝殺…


薛延陀人風俗、外貌和突厥人類似


薛延陀人為什麼要下馬呢?原來,他們雖然是游牧民族,卻擅長一種專克騎兵的步戰戰法:騎兵下馬,五人結成一個小組,其中四人在前步戰,一人在後面照看戰馬,如果取勝後,再騎上馬追擊。


這種戰法效果驚人。唐軍的突厥騎兵先發起衝鋒,很快被打敗。大度設大喜,命令步兵陣向前,唐軍騎兵再發起突擊,步兵陣萬箭齊發,戰馬紛紛被射死。


李勣怒了,命令唐軍將士全部下馬,挺著長槊步行進攻。接下來的場面就很尷尬了:唐軍用的馬槊一般有2~4米長,薛延陀人用的刀不夠長。短兵相接,薛延陀兵還沒打到唐軍,自己就成了糖葫蘆,很快招架不住。



壁畫上的唐軍士兵,唐軍馬槊的長度最長能夠達到4米


就在這時,李勣的副總管薛萬徹帶數千騎兵突然出現,直接沖向了薛延陀大陣的後方——那些沒人的戰馬和牽馬的倒霉蛋。


一陣衝擊後,薛延陀的步戰騎士們都傻了眼,想前進打不過長槍,想逃跑馬都沒有了,當下軍心潰散,四散奔逃…大多被唐軍騎兵抓了俘虜。

一戰下來,李績的部隊斬首級三千多級,俘虜軍民五萬多口。唐軍五路大軍合擊,大度設帶余部逃往漠北,路上又趕上天降大雪,薛延陀人畜凍死者十之八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血滴子」是真實存在還是傳說?
為何秦朝軍隊能輕而易舉擊敗匈奴,漢朝卻不能?

TAG:中華冷兵器 |